塞利格曼自传
《塞利格曼自传》是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于2020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发行 [1-2]。全书以第一视角回溯其学术生涯,聚焦从传统心理疾病研究转向人类幸福科学探索的历程 [3]。
自传围绕作者与焦虑共存的成长经历展开,记述其突破学科固有模式的实践:包括与学术环境的冲突、对心理学发展方向的选择等 [4-5]。通过个人理念与学科变革的交织,呈现心理学从病理治疗到积极心态培养的范式转变,揭示习得性无助理论向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关键节点 [6-7]。书中既串联个体奋斗史,亦映射半个世纪心理学史变迁 [8]。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全方位地认识塞利格曼这位传奇的心理学家,了解他如何始终与焦虑为伴,如何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如何带领心理学冲出黑暗,奔向光明,引导心理学面向未来,而不再是被过往所驱使。 [1]
1.插图
2.推荐序
3.引言
4.测一测 关于积极心理学,你了解多少?
5.第一部分 起点:初识心理学
6.第1章 童年:我是父母的乐观主义宣言 (1942—1955)
7.第2章 青春:阶层割裂下的无助与自卑 (1955—1960)
8.第3章 普林斯顿求学生涯:沦为悲观主义者 (1960—1964)
9.第4章 心理学界最轰动的闹剧 (1964)
10.第5章 对习得性无助的研究 (1964—1967)
11.第6章 迈向临床心理学的第一步 (1967)
12.第二部分 成长:从研究狗到研究人
13.第7章 康奈尔大学:创造力的孵化器 (1967—1969)
14.第8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确立精神病学的研究方向 (1970—1972)
15.第9章 实验心理学:声名远扬,但无法用于现实生活 (1972)
16.第10章 声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1973—1974)
17.第11章 英格兰:到一流学府学习临床心理学 (1975)
18.第12章 高级研究中心:研究痛苦,更要研究幸福 (1978—1979)
19.第13章 抑郁症:精神健康远比没有罹患精神疾病更重要
20.第14章 临床心理学:只有将心理学应用到人身上才有意义 (1980—1983)
21.第三部分 成就:积极心理学的创建
22.第15章 曼迪:一生挚爱 (1988— ) [1]
23.第16章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1989—1993)
24.第17章 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1995—1999)
25.第18章 创建积极心理学 (1998—2001)
26.第19章 优势与美德:召唤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2000—2004)
27.第四部分 蓬勃:积极心理学让世界大变样
28.第20章 耳顺之年:持续的幸福 (2002)
29.第21章 积极心理学的进步和批评 (2001—2011)
30.第22章 积极教育:教出乐观的孩子 (1992— )
31.第23章 中央情报局:我绝不会帮助使用酷刑 (2002)
32.第24章 军队:打造一支心理健康的军队 (2008—2017)
33.第25章 身体健康:乐观会带来健康和幸福 (2007—2017)
34.第五部分 展望:从无助到希望的变革
35.第26章 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憧憬未来 (2008—2016)
36.第27章 大脑中的希望回路 (2016)
37.第28章 让心理学成为建构幸福的学科
38.致谢
39.注释与参考文献
40.译者后记 [1]
网址:塞利格曼自传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0023
相关内容
《塞利格曼自传》电子书在线阅读塞利格曼
艾玛·塞利格曼
马丁·塞利格曼
马丁塞利格曼是什么的心理学
塞利格曼(美国心理学家)
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公式
塞里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来自于优势和美德
塞里格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