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润最近在韩国出道的消息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出口转内销”的常见套路,也有网友批评小沈阳过于心急地为女儿铺路,甚至觉得这种操作有些过头。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在韩国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小姑娘,反而比不少明星更让人觉得靠谱——至少她没有选择在国内赚取丰厚的收入后,将钱投入到国外,而是毅然选择了闯荡异国市场。
沈佳润在韩国的出道成绩的确不算突出。她6月底发布的专辑首周销量仅为65张,MV播放量不过两千多次,打歌舞台的播放量甚至没有超过两万次。有趣的是,这些数据中大约90%都来自中国的网友,很多人可能是怀着“看小沈阳女儿出洋相”的心态点进去的。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一次小沈阳的演唱会上,他突然邀请女儿作为神秘嘉宾登台,让一场原本期待的演唱会变成了家庭式KTV,令一些观众感到失望。而且沈佳润的经纪公司是小沈阳专门在韩国设立的,唯一的艺人就是她自己,这样的公司背景并没有经过韩国的严格筛选,也没有做过充分的预热,韩国观众自然对她并不熟悉,因此成绩不理想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如果抛开“小沈阳女儿”的标签,沈佳润的表现实际上是相当值得肯定的。她在韩国舞台上敢于全开麦进行唱跳,这在如今的内地娱乐圈已经算是相当有实力的表现了——毕竟,不少国内所谓的“顶流”歌手,连半开麦的演出都难以保证稳定的水平。沈佳润的韩语发音几乎和当地人无差,舞蹈动作也干净利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能够自如切换中、英、韩三种语言,单论业务能力,实际上比许多依靠包装的艺人要扎实得多。有网友还扒出了她的练习视频,可以看到她对每一个动作的要求极为苛刻,即使汗水湿透了衣服,她依旧没有停下练习的步伐。能够把韩语学得如此标准,显然是付出了大量努力的。
相比成绩上的欠佳,更有意思的是小沈阳作为父亲的态度。他像普通父亲一样,在微博上晒出女儿的舞台照,还不忘学着唱女儿的歌,结果把“美美桑内”唱成了“美美桑呐”,这段不那么流利的演唱被网友调侃为“唱三遍都不算侵权,因为每遍都不一样”。虽然他的支持方式可能没有太多实际帮助,甚至有人觉得“帮倒忙”,但这种笨拙的支持,反而比那些刻意为子女制造“星二代光环”的操作更显真诚。
事实上,观众反感的从来不是星二代利用父母资源,而是那些资源配不上实力的“敷衍式”操作。例如,小沈阳那次演唱会本意可能是为女儿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但由于没有给观众带来预期的内容,反而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家庭秀”,因此自然得不到观众的认同;而沈佳润选择去韩国闯荡,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至少是在一个陌生市场上靠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这种“出去挣钱”的态度,比一些明星“国内赚得盆满钵满,转身将钱花到国外”的行为要让人觉得更加舒服。
再说到那些在国内赚取口碑与财富,却将重心转向国外的明星。比如张铁林曾借助他人之力成功出国,之后为了获得英国国籍与外国人生子,一旦拿到身份就回国捞金,这种“利己主义”的操作至今仍遭人诟病;巩俐作为演技派演员,加入新加坡国籍后依旧频繁回到国内接戏、享受资源,也让人觉得她虽然在国内获得红利,却将归属感放在了外面;另外,江珊虽带着女儿生活在国外,但每当需要挣钱时,她便会回到国内拍戏赚钱,几乎不在国外接工作。这种“挣钱时想着国内,花钱时回到国外”的做法,总让观众觉得她们似乎在“割韭菜”,而沈佳润则恰恰相反,她选择将国外作为“练兵场”,专心去拼搏,尽管起步较晚,但她至少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没有选择躺在舒适区里,而是决定挑战陌生的舞台。
与这些明星不同的是,沈佳润尽管起初凭借父亲的资源铺路,但她的目标显然不仅是“待在熟悉的环境中拿钱”,而是希望“走出去”,去拓展属于自己的领域。星二代有父母资源并不是什么错事,就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会得到父母的支持,关键是如何使用这些资源——是为了在舒适区内“割韭菜”,还是敢于冒险去陌生领域拼搏一番?
目前,沈佳润还在韩国忙着打歌舞台,虽然她的关注度不高,但每一次表演她都非常认真。有人猜测她终有一天会回到内地,认为她出国只是为了“镀金”,但就算以后回到国内,她这段从零开始、不断拼搏的经历,相比直接靠父亲的名气接资源,必定更有说服力。毕竟,观众是最有眼力的,他们可以看得清楚一个艺人到底有多少真本事,是否有踏实做事的态度。
最后,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星二代利用父母资源应不应该被批评?相比起那些“国内捞钱,国外花钱”的明星,沈佳润这种“出国闯一闯”的做法,是否更值得理性看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