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家眼里的中国 | 梦回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7 18:43

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为“甲亢哥”的美国知名网红“IShowSpeed”,在今年3月到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多个中国城市开展直播活动,把安全、友好、美丽的真实中国呈现给数千万海内外网友,受到广泛好评。仅其在上海直播的6小时,就吸引了560万人观看,收获上万条留言,数百万全球观众跟着他一起见证了中国的开放包容、科技成果与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人民的善良热情和好客。而通过回看等形式接触这些直播视频的外国网友,更是数以千万计。

“甲亢哥”的中国打卡,累计观看量达到了3516万,其强大的影响力,让某些欧美国家长期以来不怀好意利用媒体抹黑塑造的中国反面形象被一举击溃,让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很多外国人以往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存在诸多偏差,以为中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专制、封闭的旧时代者比比皆是,中国人也顺理成章成为神秘、愚昧、无知、危险的代名词。2024年,中国不断优化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口岸签证等政策,进一步扩大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范围,持续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在华便利度。一系列突破性调整如强劲东风,迅速吹遍全球,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以更开放姿态拥抱国际交流的决心与魄力。在全球许多国家收紧边境政策、阻碍国际交流的当下,中国以一连串的大动作向世界递出“欢迎的名片”。各类政策在境内外广受欢迎。在国际互联网上,以“China Travel”(中国游)为主题的媒体流量突破10亿。随着中国签证政策的不断优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深切地感受一个开放、自信、文明、安全的真实中国。现今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呈现多元视角,既有对经济韧性、科技创新的惊叹,对深厚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赞赏,也存在生活方式差异与不同文化解读的讨论,折射出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复杂形象。

实际上,自古以来,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庞大的龙的帝国充满着各种想象和向往。地域的阻碍与语言文化隔阂,让他们以不一定刻意丑化的立场,来定义他们认为的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在音乐这个领域也是一样,外国音乐家眼里的中国,角度各异,形态五花八门,有的似是而非,有的流于臆造,有的中西合璧,有的传统与现代交织。尤其是在当代,所谓的外国人不光是金发碧眼的鬼佬,还应该包括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以及移居国外多年几乎已被外国同化的华裔,欣赏他们依托自身认知打造的中国题材音乐,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梦回丝绸之路

五彩缤纷的华美丝绸,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沿着黄沙柔美的曲线,飘向远方;载满丝绸的骆驼商队从丝绸之路上走来,伴随着驼铃叮咚,走向一片茫茫戈壁,慢慢消失在沙漠边际……在没听过喜多郎的音乐之前,可能任谁都不相信一个日本人,居然能用电子音乐描绘波澜壮阔的西域人文景象,以及灿烂辉煌的丝绸之路历史。

■ 喜多郎

《丝绸之路》是日本新世纪音乐家喜多郎(本名高桥正则)1980年为同名纪录片创作的背景音乐系列,以电子合成器为核心创作工具,融合了敦煌历史、印度佛教等多元文化元素。喜多郎,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1953年,据他自述,他从未接受任何的音乐教育,也没有上过所谓的音乐课程,他的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于大自然。他运用电子合成器的巨大威力创作音乐,描绘广阔的世界乃至星空宇宙,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因此他的作品无不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崇敬。喜多郎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频繁创作中国主题的作品,已然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 《丝绸之路》

1978年,喜多郎作为独立的音乐人开始活动,发行第一枚唱片“天界”。这张唱片拉开了东方New Age 的序幕。1980年他担任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节目《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同一年,他发行了作品集《丝绸之路1》和《丝绸之路2》。同年他的第一场演奏会于东京新宿区举办,在这次演奏会中,喜多郎是全球第一位使用混响器模仿 40多种乐器的作曲家。1981年他又发行唱片《敦煌》和《气》,次年又在日本全国30个城市巡回演出,并进行了亚洲巡回演出,成为最早在台湾和大陆演出的日本音乐家。

■ Photo by Ignacio Correia on Unsplash

喜多郎为NHK纪录片《丝绸之路》创作同名音乐时,穿越丝路沿线14个国家,实地考察中国敦煌、印度等地文化遗产,将佛教智慧与历史意象融入创作。他以电子合成器模拟风沙、驼铃等自然声效,营造空灵辽阔的听觉场 景;旋律融合东方五声音阶与西方现代编曲手法,体现跨文化叙事性,通过音乐传递千年商道的文化交融与时空纵深。该作品通过模拟自然景观的声效,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壮美与历史沧桑感,被中外敦煌专家誉为“精准捕捉了丝路文明的精神内核”,其作品成为跨文化音乐创作的标志性案例。乐评指出,该系列通过温暖广阔的旋律,“重构了现代人对古代商路的想象”。喜多郎通过音乐创作再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特别是对西夏文明的深刻理解与艺术表达。他的音乐创作之旅不仅是其个人的艺术探索,更是对东方历史文明的一种致敬和传承。

网址:外国音乐家眼里的中国 | 梦回丝绸之路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6465

相关内容

在榕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精彩回顾和前瞻
音乐会《丝路新世纪》:跨界演绎丝绸之路多元美学
世界杯主题曲:音乐中的“丝绸之路”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落下帷幕
丝绸之路
闽南话歌后陈飞献唱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投洽会启幕 18家新成员“入盟”
意大利“丝绸先生”马里奥·博赛利的中国缘
丝路通世界 光影耀长安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开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