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达与价值认同

发布时间:2025-07-27 10:08

出自各行各业普通作者之手的作品近年来频频引发广泛关注。资料图片

项 静

■编者按

今年以来,东莞的新大众文艺文学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持续“出圈”。继日前东莞市文联(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四大类100名创作者之后,7月13日至26日,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在北京开课,共有36名东莞基层作家参加。据悉,这是该院首次面向普通写作群体举办作家研修班。当新大众文艺从“现象级热潮”升级为“可持续生态”,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兴起的原因及其具有的多重价值?本期文艺评论特邀沪粤两地作家、评论家就此展开探讨。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之文艺,文艺对应着时代诉求和人心。文艺与媒介密不可分,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文艺形式悄然转变,素人写作、网络写作、自媒体和UP主们改变了原有的文艺生产秩序,并且日益影响整体文艺的导向和艺术标准。大众文艺的关键在于作为创作主体的大众,它释放了大众的创作活力和能量,让普通人成为表达的主体,创造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和风格,同时大众生活也是艺术表达的客体对象,这一点在当下的新大众文艺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近几年的出版市场上,社会基层的打工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普通人的写作频频成为出版热点,涌现出一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作品,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一度“刷屏”的自传体散文《我是范雨素》,还有“矿工诗人”陈年喜的《炸裂志》《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微尘》《一地霜白》《峡河西流去》等诗歌作品,运输公司退休老人杨本芬的“看见女性”系列作品《浮木》《秋园》《我本芬芳》以及《豆子芝麻茶》。从2023年开始,大量类似作品在图书市场异军突起,因写作者本人的社会身份和特殊经历,这些作品多次获得各类榜单和媒体广泛关注,比如张小满《我的母亲做保洁》,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生活在低处》《我比世界晚熟》,王计兵《赶时间的人》,秦秀英《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黑桃《我在上海开出租》,陈慧《在菜场,在人间》,苍海《我曾是一名饲养员》,周慧《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周颖琪《车墩墩野事记》,林淑兰《日子过的就是这么一些人啊》,阿包《阿包》,李文丽《我在北京做家政》等。跟大众通常印象中的作家形象不同,他们的从业经历涉及诸多领域,比如保洁员、快递员、出租车司机、菜场小贩、饲养员、隐居者、白领上班族,他们的作品提供了相对陌生的生活经验和故事,丰富和具象化了我们这个时代日常生活的整体图景。

任何一种写作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都不会是偶然的,也很难被预设,但这些作品引起热议,一定是因为它暗合了读者的潜在诉求。当下的文学写作基本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围绕着文学体制而形成的写作领域,拥有漫长的历史、完整的生产、评价、传播和影响体系,基本以虚构(小说)写作为主。这一领域存在创作和传播上的困境,部分作品因为不具备现实穿透力,故事可读性欠缺,大量充斥二手生活等原因受到批评。另一个领域是网络文学,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占据影视改编的半壁江山,并且成为文化海外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思想性和现实性上,除了少数现实主义倾向的网络文学,大部分都跟当下现实生活关系不大。随着网络文学越来越市场化,实际上也意味着专业化趋势的增强,部分作品与普通人之间同样存在壁垒。新大众文艺写作群体的出现和传播,实际上占用了以上两种文学创作的空隙,它书写的往往是普通人身边的生活和真实的关切,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直白、坦诚,具有较高的自发性和大众参与性。这一写作群体从“最大公约数”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建造丰富又复杂的文学公共空间,把今日社会中涉及的城乡、贫富、性别、群体间的差异和矛盾等等常见议题都囊括其间,回到在其他文学表达中容易被遮蔽和忽略的现实世界,重建与周围真实世界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新大众文艺写作不等同于“底层写作”,它更强调的是普通人的概念,每一个愿意用文字记录、观察和省察自我的人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它不必遵从原有的文学生产、发表机制,而是借助新兴媒介提供的写作平台进行自我生活的记录和书写。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娴熟的自我表达能力,追求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自我传播的渠道。当代文学现场非虚构写作思潮的兴起,带来对普通人生活和经验的关注,从容易被打上标签和吸引眼球的“素人”,到越来越宽泛的写作群体,新大众文艺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之中。

我们不必把这样的写作过分理想化,随着出版热的出现,自然也会有大量重复化的写作,部分作者在个人生活经验耗尽之后也会面临“江郎才尽”的局面,同时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景和附会之作,这都是正常现象。但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数,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而好的作品一定会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中经过反复淘洗,被读者和时间挑选出来。另外,作为大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不需要以原有的文学标准要求这类创作,它在功能和价值上已经超出了狭义上的“文学”范畴。书写是自我表达,它承担着情绪宣泄、心灵治愈和自我认可的作用,写作给人带来的独特的精神愉悦,表达的自我尊严和价值认同,最终要完成的是促成社会的“有机化”与和谐共融,这是比单纯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社会价值。

(作者系作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网址:自我表达与价值认同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6151

相关内容

从三个维度探索电影的主流价值表达(来自现场的声音)
00后群体调查:既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又具强烈的自我意识
尊重与距离:如何在关系中保持自我价值
VLOG“推广视频”:“认同”创造双重视频价值
现代中国电视剧的美学特征与价值表达(79页)
低自我价值下的“麦琳时刻”
姓名与明星配对是否会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的可能性(姓名与明星配对如何影响自我价值感的变化反思)
林更新的耿直与反击:当自我表达遇上网友评价,他该如何自处?
《彭于晏明星肖像权代言价格表揭秘:价值多少值得我们关注?》
虞书欣服从性测试:明星的权威与自我表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