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闻教育的挑战与变革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6 18:38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01广电专业撤销背景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是对传统新闻教育模式的冲击,更是对新闻教育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新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以培养具备全媒体素养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新闻人才,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与新闻学紧密相关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也未能幸免于这种变革。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发布公告,公示2024年度拟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其中广播电视学专业名列其中。这一举措并非孤例,此前,包括四川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以及井冈山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均已通过不同方式终止了广电专业的本科招生。

这是新传专业遭遇的又一次“洗牌”吗?实际上,在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简称《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到2025年,对高校约20%的学科专业布点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增设一批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并淘汰那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

02新闻教育挑战与应对

面对广电专业的撤销,新闻教育需要迅速转型。李忻岳表示,在这种背景下,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对广电专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她指出,传统广电行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需要留住用户,这要求广电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传统的采编技能,还要掌握视觉技术、AI技术、运营及经营等方面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大学将广电专业融入新闻大类,这一举措打破了细分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和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注重新技术的发展。该学院在短视频逐渐盛行的时候,就鼓励学生创作新兴的融媒体作品,如学习HTML5语言制作可互动小游戏等,以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近年来,随着Sora、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涌现,学院更是将AI相关内容纳入全院课程中,确保学生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03媒体从业者的思考

在广电专业被撤销、新闻行业面临质疑的背景下,人们不禁思考:是否只要有手机和会说故事的能力,就能替代专业的广电人才?然而,孙天宇老师指出,传统媒体的专业性、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公共议题的关注,仍是新媒体难以比拟的。他建议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走向何种媒体,都应首先体验传统媒体的一线工作,感受那份责任感。

李威老师则从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视角,看待自媒体对广电行业的挑战。他认为,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挑战,更激发了广电从业者的思考和前进动力。对于新闻专业出身的李万庭来说,虽然在校时广电专业学生更注重剪辑,而新闻专业更侧重选题策划和采写,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他意识到无论专业背景如何,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全民皆媒体的时代,虽然每个人都能拿起手机拍短视频、开直播,但真正能承担起媒体责任的人却寥寥无几。突发事件报道、专题策划组织以及深度访谈等,都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和机构来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因此,作为从业者,我们应该具备像网络博主一样的热点敏锐嗅觉和迅速反应能力,同时也要意识到新闻媒体产出的产品不仅仅是追求热点和流量。

正如李忻岳所言:“在这个时代,‘铁饭碗’和‘躺平’变得愈发不可能,面对高强度的竞争压力,我们唯有深入理解、充分尊重并热爱自己的专业,方能在众多的质疑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发挥长处、规避短处,不断积极进取。”

网址:新时代新闻教育的挑战与变革之路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3921

相关内容

应对传播之变——智能传播时代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
AI时代的教育之问II:教育变革
新生、转型、升级:变革时代教育行业的生存之道
“VR+教育:变革与挑战” 主题论坛在北师大举行
揭秘ChatGPT:教育领域的未来变革与挑战
知识付费市场的新时代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
跨界知识驱动创新教育:变革机制与实施路径
专家学者研讨行业产业变革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趋势
顶尖师范院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与贡献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走向何方?教育机制如何转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