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第四季:流量明星能否挽救节目颓势
01《吐槽大会》第四季分析
《吐槽大会》第四季重磅回归,这档或许堪称中国脱口秀界的佼佼者。其首期节目便以“口红一哥”李佳琦为例,揭示了一个现象:相较于脱口秀舞台,他似乎更擅长直播卖货。同时,李佳琦的参与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并非所有流量明星都能为节目带来好评。遗憾的是,《吐槽大会》自第一季以来的评分持续走低,从7.5降至6.1,彰显了节目在吸引观众方面的挑战。
◆ 节目变化与挑战
《吐槽大会》第四季首期以李佳琦为主咖,引发了广泛关注。节目口号也从第一季的“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变为了第四季的“吐槽,我们来真的”,似乎在强调节目将更加真实、犀利。然而,随着节目规模的扩大,广告商的增多,舞美升级以及周边环节的丰富,明星咖位的转变,节目是否还能保持其原有的吐槽魅力呢?
《吐槽大会》第四季的变化包括更加强调真实的表演和扩大节目规模,但同时也面临广告商增多与明星表现的契合度挑战,观众对节目的评分持续走低。
◆ 流量明星的作用
流量明星能否真正成就一档脱口秀节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粉丝表示,看完第四季第一期后,再回顾第一季,明显感受到舞台和灯光的变化,以及嘉宾阵容的升级。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疑虑:“以前主咖和副咖之间往往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使得吐槽更加自然流畅;而如今,《野狼disco》和李佳琦之间似乎缺乏这样的联系,这会对节目的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流量明星如李佳琦参与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但也引发了对节目内容和吐槽自然流畅度的质疑。选择适合脱口秀的嘉宾对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 广告商和节目内容的平衡
对于节目制片人张英婕而言,吸引观众和流量是节目的核心目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她坦言广告商最关心的是节目的热点和流量。李佳琦作为热点人物,在节目播出期间频繁登上热搜榜,无疑为节目带来了更多观众。然而,张英婕也承认,流量明星与节目内容的契合度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节目的核心目标是吸引观众和广告热点,但需要在追求流量与内容多样性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热点。
02观众与节目反馈
◆ 观众的审美疲劳
随着观众口味的日益挑剔,《吐槽大会》在续作中遭遇了不少负面评价,如“老梗乏味”、“商业互吹缺乏笑点”等。那么,一档综艺节目在走到第四季时,评分下滑是否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呢?
观众对吐槽文化接受度已高,导致综艺节目在创新段子方面的难度增加,节目组需要适应观众日益挑剔的口味。
◆ 节目的风格转变
江小鱼对《吐槽大会》第四季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李佳琦在节目现场的表现反应平淡,缺乏吸引力。江小鱼指出,虽然流量明星和热点人物可以为节目带来关注,但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脱口秀的嘉宾。观众期望从脱口秀中看到对现实生活的犀利评论,因此,单纯追求流量可能并非最佳策略。
当初的《吐槽大会》以锐利吐槽为特色,但现在的节目逐渐偏向于赞许和相互撒娇,风格的转变削弱了节目的攻击性与幽默效果。
◆ 续作挑战
尽管如此,《吐槽大会》的主创团队对于如何做好吐槽仍然有着清晰的认识。在第四季的访谈环节中,脱口秀选手卡姆坦言:“《吐槽大会》第一季的攻击性有多强、有多好看,但到了二三季,攻击性开始减弱,聊的内容也不再那么触动人心。希望这一季能找回以前的感觉,多讲一些真正犀利的段子,让明星嘉宾听到后直接‘再也不敢来这个节目了’。”
随着综艺节目的发展,评分下滑和观众的批评逐渐显现,如何在保持节目水准的同时继续吸引观众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网址:《吐槽大会》第四季:流量明星能否挽救节目颓势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3274
相关内容
吐槽大会第四季吐槽大会第一季
亏损超3亿《射雕》票房崩塌 流量明星难挽颓势
吐槽大会第二季第一期
演技类综艺能否挽回口碑颓势?
Fendi牵手唐嫣背后:流量明星能否挽救品牌颓势?
吐槽大会 第五季 的全部演职员
吐槽《吐槽大会》:脱口秀还没到卖情怀的时候
星素对战节目能否撑起卫视第四季度
被吐槽越来越不好笑 《吐槽大会》的求生实验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