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城区到大剧院 济宁老人的“新校园故事”
人民网记者 刘颖婕
快70岁的褚淑华每周一清晨都会背上亮闪闪的葫芦丝,穿过山东省济宁市老城区的古槐路,准时出现在老年大学的排练厅。她已经习惯了每周和“老同学”们一道学指法、练气息,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心态愈发积极、越活越年轻。在济宁,像褚淑华这样把老年大学当成“第二青春舞台”的老人已超万人。这背后,是济宁老年大学用“市场化造血”“银龄互助”破解行业难题的生动实践。
俄罗斯圣彼得堡明星芭蕾舞团走进济宁老年大学。济宁老年大学供图
俄罗斯圣彼得堡明星芭蕾舞团的到访,仍是芭蕾舞班老师徐晓燕朋友圈的高频话题。去年冬天,舞团演绎《天鹅湖》选段,首席舞者还给老年学员纠正动作,徐晓燕感慨道:“能和国际舞团同台,现在想起那一刻还感觉跟做梦一样。”这场“像做梦”的邂逅,是“市场化造血”机制的必然结果。
四年前,保利院线初入济宁,大剧院总经理徐杰为高雅艺术票房发愁,同时,老年大学副校长李宁正为优质师资短缺犯难。一次偶然碰面,双方敲定合作:大剧院推出学员特惠票,老年大学组织“艺术鉴赏团”观演;剧团巡演加设“大师课”等形式展开合作。
济宁老年大学组织公益讲师到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授课。济宁老年大学供图
如今,这种“资源置换”模式已复制到140多家机构:新华书店提供阅读空间和折扣图书,老年大学开展读书会;银行建学员休息室,向学员免费开放银龄金融代办服务……20余门特色课程、300余场活动,让社会资源成了运营“活水源”。
平日里只在社区上模特课的学员李小梅,在2024中国摩登姐姐大赛闯进全国前十。她的老师别庆梅是老年大学首批“公益讲师”,退休前是专业模特队教练,每周三都到洸河社区学堂授课,“别老师既不嫌社区庙小、也不嫌学员人少,即便只有3、5个人上课,她也会毫不懈怠地纠正我们的表情和动作,是她的专业和专注让我对模特课深深着迷。”在李小梅看来,好的老师是学员坚持学习提升的动力源。在济宁,像别庆梅这样的“银龄讲师”共80位,累计服务超6000课时。
养老院活动室里的老年学堂。济宁老年大学供图
本部空间有限、基层教师匮乏,一直都是制约老年大学招生扩面的重要原因。为破解难题,济宁老年大学先是从全体学员中广纳良才,经考试录取培训合格后聘为“公益讲师”,就近安排到社区老年学堂授课。再从空间突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闲置会议室成了书画教室;养老院的活动室摆上瑜伽垫,康复理疗课很抢手。全市已建成236家社区学堂、90家养老机构学堂,主城区“15 分钟教育服务圈”成型。
放学时,同学们相约去看话剧,这是大剧院给学员的福利。夕阳下,老人们的笑声里没有暮气,只有朝气。校长崔德路说:“老年大学要让老年人在广阔自主选择中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 在济宁,银发学习者用求知欲对抗衰老,老年大学的创新实践,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活力密码写下温暖注脚。
网址:从老城区到大剧院 济宁老人的“新校园故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2949
相关内容
从老城区到大剧院 济宁老人的“新校园故事”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发展纪实
“艺术名家进校园”圣彼得堡明星芭蕾舞团走进济宁老年大学
国际新城附近高等院校大全,国际新城周边高等院校配套
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助学扶志,大爱无疆——9月14日“初见校园,温暖留影”我与校园的第一次合影公益摄影大赛
南充川北医学院大学城校区以及西华师范大学临江校区预计底将开建
长三角乐园经济:从IP角逐到多元“进化”
67岁老电影院将获新生 济南明星电影院开启内部修缮
我院和兄弟院系合办校园明星故事分享会
建筑老八校大佬众生相:从设计院到深山寺,建院大佬们的生命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