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公司——以文艺界人际网络为基础的电影制作业的展开
双月刊2011年第1期(总第10期) l .}r .J 1 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公司 以文艺界人际网络为基础的电影制作业的展开 ◎菅原庆乃 (日本关西大学文学系)
内容提要: 本论文对早期中国电影史研究成果再探讨,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在192O年代上海电影制作业 的实际状态。该时期上海电影制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电影制作公司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 于优势地位,电影制作公司要确保资金和人才、建立制作、发行、放映网的同时,还要响应改良社 会、反帝国民族主义等社会对电影界的呼吁。明星影片公司的成功正是在文艺界的人际网络的推动 下来完善这些条件的。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20年代上海电影业、反帝国主义、民族主义、明星影片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
l920年代,上海电影制作业发展之快速众 所周知,但对于其发展之实际状态至今还有许多 不明之处。本论文通过分析这段时期在上海经营 的电影制作公司之数量提出,上海的电影制作、 发行、放映业是以戏剧等文艺从事者所形成的人 际关系为基础,还包括了主流社会对电影的要 求——即改良社会和反帝国主义——来发展的。 由于这段时期上海所开办的电影企业过多,形成 了激烈的经营竞争,取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就是人 际网络。 在研究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进行像本论文这 样的基础研究的意义。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会就 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的状况和其中遇到的问题, 特别是外国电影公司在当时的发展状况进行研 究。这里先探讨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的过去情况 和问题,尤其对早期电影史上的外国电影业的评价 进行分析。 一 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的“古典式框架” 中国电影发展的早期,在城市经营电影放映 业的外国人势力非常强大。 中国电影制作业研究 也相当依靠这“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二元对立 式框架。尤其,对于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其前身 为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有着显著的发展(下文除 了引用部分之外,略称“英美影片部”o 英美影片部1924年夏天开始经营,同年7月在 上海徐家汇虹桥路建造了摄影棚,8月在该处盖了 办公楼。 同年年底,天津的英美烟草公司设立电 影院。 先来回顾一下两大中国电影史研究著作对 英美烟草公司的评价。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的 中国电影发展史》 里这样评论:“帝国主义的 英美烟草公司在扩展它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同时, 又企图进一步地利用电影来兼为它的经济侵略和
现代中文学刊/11 文化侵略服务”。。同时,它“收买或新建”了 上海的5家电影院(闸北、大英、新芳、宝兴、自 由), “坚决拒绝放映中国影片,火肆放映外国 影片及外国人摄制的中国影片”。 另外一部在 电影史研究上具有代表性的郦苏元、胡菊彬的 中国无声电影史 同样指出,在l9l0年代,电 影放映业投资和风险都较小,而从事这一行业的 外国企业到了20年代后才逐渐开始参与电影的制 作,这样就严重地威胁到了国产电影市场的发 展。s这些电影史研究都指出,英美影片部不仅 进入了中国的电影制作业,甚至形成了它自己的 放映网,企图垄断中国国产电影市场。对于外国 电影制作公司的这种看法直到现在仍具有相当大 的影响力。本论文暂且把这样的研究观点称为 “古典式框架”。 一般认为这“古典式框架”也起源于1920年 代,并且这种说法在当时的电影从事者中相当普 遍。其中,周剑云的((中国影片之前途(一) 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式框架”。他在该 文里指出,对于实力增长的英美影片部,20年代 陷入过度竞争状态的中国电影制作公司要注意的 9个问题: “外商某烟草公司(指英美影片部——笔 者注)拔其营业剩余今若干万,一方面设立制片 部,聘请中国演员,用西人导演非驴非马之中国 影片,以与中国认竞争东亚之映权,一方面买大 商埠之小影戏院,行其经济压迫政策,不映中国 影片,此项计划实行,殊足为中国影片业发展之 障碍。” 对于周剑云的“古 式框架”的评论,可 从多个角度的实证分析顷疑他的观点。 首先,他指出的英美影片部的资金,对于 当时在上海经营的电影制作公司的基本资金来 说是相当多的。但对英美影片部的资金曾经有过 许多不同看法,有的报道甚至提 ̄1]600万元。10 实际上,成立于1926年2月4目的英美影片部后 续公司“华夏影片公司”,¨创办资金仅为30万 元。心根据后面[表2],这金额虽然与其他影片公 司相比较大,但周剑云提到的金额可以说是对现 实的夸大。 其次,当时由外国人经营的电影制作公司 还有其他几家,但像雷玛斯游艺公司和英美影 片部等专门给中国观众提供电影的公司仅占一部 分。而且,在这些公司里工作的中方工作人员也 不少。 “外国对中国”式的单纯的说法是不能详 l2/现代中文学刊 细地解释这种复杂而多变的状况。 而且,电影制作公司收买或新建电影院是
一种相当普遍的经营战略,除了英美影片部之外 还有不少著名中国电影公司都采用了这种战略。 还有,英美影片部所收购的5家电影院规模均不 算很大,究竟是否是这些电影院造成“中国影片 业发展之障碍”,还留有很大的疑问。实际上, 英美影片部的电影院中的主力“闸北大戏院”, 1924年l1月购买并放映了商务印书馆的 好兄 弟))、 爱国伞 、百合影片公司的 人心 等 上海著名电影公司制作的作品,B从这点来看, 根据“古典式框架”说闸北大戏院不放国产电 影,则与实际的情况不一致。 最后,应当注意,登载周剑云文章的((电 影月报))是成立于l 926年的国产电影发行公 司~一六合影片营业公司(下文笔者使用略称 “六合公司”)所出版的,这家公司当时不仅在 上海等国内主要城市,甚至在南洋均有巨大的影 响力。因此有必要从多方面分析周剑云的说法。 他对英美影片部的批评不仅反映了整个社会现 状,即反帝国主义;更重要的是他用“古典式框 架”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宣传办法,一方面促进在 扩展中的国产电影市场里为了取得优势而激烈竞 争的电影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鼓舞了反帝国 主义的气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古典式框架” 到现在还能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呢?一是由于传统 的历史观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人指出 了 中国电影发展史 等电影史研究反映出的具 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意识形态,它所依靠的史料也 有一定的“偏向”。但对1920年代的评价,这段 时期的电影制作公司被认定为小资产阶级只为了 投机所设立的观点到现在还是占了主流,H这可 以说是至今没有对这段时期电影制作公司进行进
一步的实证研究的原因。其次是因为史料有限。 像((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样的研究正是以((中华 影业年鉴 15、 ((中国影视大观》 等具有局限 性的史料为参考对象。这造成了电影史研究上对 现实细节问题把握的局限性,比如在整个20年代 电影制作公司设立数量的变迁、各家公司由谁来 设立、设立经过中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经营模式 等等。这对于详细而客观的分析电影制作公司的 整体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本论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重新解读 原有史料,加上对新史料的分析,对1920年代上 海的电影制作公司进行新的实证研究。尤其,力 图通过多层角度对“古典式框架”进行再探讨来 证明上海的电影制作业正是以戏剧界人士为主的 文艺界人际网络,加上在投机、改良社会运动和 反帝国主义等推动下而迅速发展。
二、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公司设立数量的 变迁和人际网络的形成
(一)电影制作公司设立数量的变迁 从国产长篇故事片制作的黎明时期到上1920 年代,上海到底开设了多少家电影制作公司,以 及如何为这些公司来划分其发展阶段是接下来要 探讨的问题。1 关于电影制作公司设立数量,以前不少研 究者都参考了 中华影业年鉴 等史料,但大多 数研究都仅仅提出1925年到1926年之间的公司数 量,没有针对公司数量的延续性变迁进行研究。 而且公司发起人的简历和开办公司时的背景等详 细情况到现在还遗存较多不详之处。笔者除再读 中华影业年鉴 、 中国影视大观 等主要原 始资料之外,还分析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和 申 报 上所登载的公司广告等很少被人使用的资 料。不足之处由 中国电影发展史 、 中国电 影大辞典 等次要资料补充 。[表1】是其研究 结果20。 从[表l】可以看出,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 公司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3 年之前) “萌芽期”;第二阶段(1924年一1926 年) “乱立・竞争期”;第三阶段(1 9 2 7 年一1929年) “淘汰・重建期”。下面是每个阶 段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1923年之前) “萌芽期” 这段时期包括从上海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 的登场到1923年年底。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 开始制作短篇故事片之后的一段时间,在上海的 电影制作公司只有民新公司、幻仙影片公司等 亚细亚影戏公司系统下的公司和商务印书馆影 片部等几家公司。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委 托商务印书馆制作的((阎瑞生 ,在票房上获 得很大的成功,因此电影业界人士逐渐开始意 识到拍电影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拥有强大的投机 性。2 但是,根据[表1],新兴电影制作公司的增 长时期,实际上从 阎瑞生 成功的三年后才 开始的。 [表1]到1920年代在上海所设立的国产电影制作公司 数量的变迁 (笔者根据注19所提到的首要资料编辑) 第二阶段(1924年~1926年)“乱立・竞 争期” 1923年以后的三年可以称为“乱立・竞争 期”,不少已有的研究也曾指出这段时期上海新兴 电影制作公司的数量增长之快。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乱立・竞争期”的源 起是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12月公映的《孤儿救祖 记 ,这一点也与中国电影史研究以前的说法完全
一致。这段时期的上海,许多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 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大部分都存在缺乏资金和人 才等问题,有的一部影片都没有拍摄就解散,有的 甚至被其他公司合并。 如已有研究成果所揭示的,这段时期的电 影制作业和国产片向南洋的发行・放映业被认为 是具有投资性的新兴产业,国产电影市场开始迅 速发展。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是,1926年7月六 合公司的成立预示着以明星影片公司为中心的主 要电影制片公司完善了自己的出品能够JIl ̄q地 发行・放映的网络22。六合公司由上海影戏、明 星、大中华百合、神州等公司组成。每家电影公 司派了一位职员参与经营六合公司。它刚设立的 时候只有四家公司,后来民新、华剧、友联等公 司也纷纷加入。参加六合公司的各公司,除了派 职员直接管理公司之外,还有更间接地参与的办 法23。六合公司的工作主要是办理加盟电影公司 出品的发行业务,同时也在对电影发行・放映网 进行扩大,以试图使加盟公司的作品在整个国片 市场上占据优势。六合公司的出现推动了国产电 影市场的重建,也促进了上海电影制作业脱离 “乱立”时期进入“淘汰・重建期”。
网址: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制作公司——以文艺界人际网络为基础的电影制作业的展开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1352
相关内容
影视制作公司、广告片制作、专题片拍摄、影视剧、系列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微电影剧本创作、安阳影视网影视制作公司、广告片制作、专题片拍摄、泰安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策划拍摄制作/星火影业电影公司
阐述1920年代“明星”公司的电影创造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
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上海唐人影视公司总裁是谁
「影视制作制作」影视制作制作公司黄页
高端影视制作公司——海南星河创想电影有限公司
电影电视剧投资及制作公司——北京传递繁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影视投资制作」影视投资制作公司黄页
【影视制作】电影的制作流程 试论电影与电视制作流程的异同
时代华娱(深圳)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影业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