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独立音乐人与苗族音乐的守护者
01刘星的艺术人生
刘星,这位1962年出生的独立音乐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以创作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等作品而崭露头角。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影响了众多乐迷,还曾被张艺谋、姜文等电影导演选用,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在八九十年代,刘星曾签约香港雨果唱片,推出的《一意孤行》、《湖》等专辑轰动了整个音乐界。然而,他始终保持低调,鲜少在媒体前露面,因而被誉为“中国当代的音乐隐士”。同时,他还是苗族音乐的忠实记录者,致力于传承与发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 对“无字天碟”的理解
谈及“无字天碟”,刘星表示,音乐作为一门抽象艺术,拥有其独特的语言系统。若强行用文字去具象化它,可能会误导听众对音乐的感知。这张《无字天碟》的命名,正是出版方为了出版需要而加的,其中的曲目名称仅以数字一二三等标识,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音乐的丰富性与文字的局限性。
02苗族音乐的记录与思考
► 对苗族音乐的情感
此外,刘星还分享了他对苗族音乐的深厚情感。在2004年央视“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他被黑苗族的音乐深深打动,进而前往黔东南地区亲身感受并记录当地的原生态音乐。他感慨道,不同的民族境遇与环境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而苗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更是超越了人类本身。
► 苗族音乐的困境与传承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苗族音乐的“核”正逐渐消失,这让刘星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尽可能多地记录并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03音乐的精神价值与困境
► 对非娱乐音乐的探讨
音乐,这一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形式,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刘星长久以来深思的问题。他曾在微博上以“刘星非娱乐音乐”为名,强调音乐创作中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在刘星看来,若音乐仅沦为情绪的宣泄工具,缺乏深度与思想,那么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将逐渐萎缩。
► 精神内核的萎缩
刘星坚信,音乐应当超越纯粹的娱乐属性,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然而,如今这一理念似乎已被大众模糊,甚至扭曲。他坦言,这是让他夜不能寐的困境,他自嘲是这个时代里少见的、执着的忧国忧民者。
网址:刘星:独立音乐人与苗族音乐的守护者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8374
相关内容
《国双时代》艺人档案:贵州苗族音乐人袁小菊琵琶艺术的传承者:苗苗老师的音乐之路
民族音乐瑰宝:深度挖掘与保护地方音乐文化的价值
音乐人、歌手 阿朵,与新民族音乐联结,开启民族音乐的全新格局
独立音乐人央金卓嘎
音乐的守护者: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的传奇人生
音乐是守护和温暖 也是情感的寄托|原创音乐类节目《新歌来啦》精彩继续
以音乐为桥 宝安西乡歌手守护“星星的孩子”
六载歌声暖星河:西乡歌手黄曼丽慈善音乐会汇聚深港穗中 爱心守护孤独症儿童
《国双时代》艺人档案:中国华语苗族原创音乐人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