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还没有人没看过《我不是药神》吧?电影主题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拉扯,情节深深触动每个观众的心,走出电影院后,大家都是满满的感动。
除了演员、导演之外,还有谁对这部电影施下了神奇的魔法?videocase很荣幸访问了此片剪辑师朱琳,一起了解她背后的故事吧。
剪辑师 朱琳
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推拿》、《无问西东》、《我不是药神》
展开剩余 84 %
以《推拿》获金马奖最佳剪辑
Q:导演对这部电影的掌握度是非常高的,在拍摄时他非常清楚需要哪些,不需要哪些,这也意味着他对成片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请问在这样的前提下,是否会限制您的创作?您和导演的合作状态又是怎样的?
这中间有一些理解的偏差,导演的清楚呢,是浮在天上的想法,而真正让这些想法落地并且实现的,是跟导演合作的主创们。比如 美术,摄影,造型,录音,到剪辑等等,每个创作环节都是合作和碰撞火花的过程。
▲ 剪辑师朱琳和导演文牧野(中)、摄影师王博学(右一)、美术指导李淼(左一)开会讨论。
好比设计师,你有了好的想法,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呈现的、不能呈现的,以及如何呈现地更好? 统统这些都是主创的职业性加经验协助导演一起完成的。
当导演的想法跟我的想法方向一致的时候,我们的工作过程就是顺畅的,不会有限制创作的情况发生,好的导演是会激发你的创作激情的;换句话说,如果某部影片有限制剪辑创作的情况,就不需要找我了。
▲ 剪辑师朱琳和导演文牧野工作合影
我跟导演认识的比较久,之前合作过所以比较熟悉。我们的工作过程很轻松,基本是讨论-尝试-再讨论,直到双方都认可这个想法,我们才会继续下去。
Q:影片走现实主义风格,请问要如何剪出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这么问,如何去剪现实主义风格影片,这个风格不是我剪出来的,本身影片的属性就是。
简单说把握两点:一是情感的控制、二是镜头风格的运用。
Q:据了解,这次拍摄的素材量非常地大,会对您的剪辑工作增加难度吗?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我们的片比大约是122:1,但是对剪辑师来说,素材量大,并不是纯粹增加了工作难度,从另一方面来思考,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不是纯粹说要克服困难,而是最大程度去利用更多的素材,从更多的素材里筛选作出更好的组合。
Q:您从事剪辑多久了?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下来?
刚刚满11年,一晃眼的时间。
谈不上坚持,因为喜欢,刚巧发现这个职业也很适合我,做着热爱的工作是一种享受,所以越做越兴奋就这么“坚持”下来。
Q:您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剪辑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请您对这次的工作历程做一下总结。
我认为剪辑师必备的特质是耐心,踏实,细心,勇于冒险。要我形容剪辑《药神》的历程,我想我是一边剪一边泪,痛并快乐着。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地完成这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