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以流量选角” 迎来影视剧创作的春天

发布时间:2025-07-24 06:20

摒弃“以流量选角” 迎来影视剧创作的春天

2022年07月11日 07:24   来源:红网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就市场秩序与行业生态提出一系列规范。其中着重强调,要认真把好演员选用关,以演技和形象气质与角色、剧情适配为标准,反对“唯流量”选用演员。

  近些年,随着粉丝经济的日益繁荣,影视剧的选角愈发呈现“重流量而轻演员与角色适配度”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影视剧选择选用一些高人气、高热度、高流量的演员,而忽视了演员与角色适配与否,演员本身是否有演技与实力等因素。导致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各种“违和”的场景,比如年过四十的女演员扎俩小辫子出演女大学生,即将奔五的男演员装叛逆的高中生。再有就是流量鲜肉与小花齐上阵,拙劣的演技与其和角色的不适配度随处可见,使得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值大打折扣,观影欲望大大降低。

  以流量作为选角的不二法则,从本质上来看就是颠覆了演员与作品的关系。从流量的观点出发,一个演员只要有足够吸睛的能够博得大众关注的点,那么他的业务能力也就不必深究。一部作品只要有流量明星加持,它的口碑如何先暂且不谈,流量明星自带的庞大粉丝量会帮忙做数据,上热搜,造话题。而制作团队只要保证作品中有流量担当,那么作品的宣发就无需发愁,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剧组乐于用自带流量与话题的演员。当只顾流量不顾质量的作品赚够了热度与眼球,那些真正想观看一部高质量影视剧的观众的心声被置若罔闻,时间一久,国产影视圈难免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然而,流量明星真的是影视剧的保障吗?非也。随着观众观影心态的成熟,流量明星这个招牌也在逐渐失灵。如今,很多流量大咖参与演出的“S+”古偶剧也并没有让观众买单,相反是那些认认真真钻研剧本,演员与角色适配的影视剧更受广大网友的喜爱。说到底,热度与流量终会过期,流量就像是海上的泡沫,看着光彩夺目实则一戳就破。演员还是要靠作品傍身才能走得远,影视剧的制作团队也别总想着利用流量明星博得一时的风光,当流量散去,作品是否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还得看内容、制作与选角。如何让影视作品成为永恒的经典,才是制作团队该考虑的。

  因此,把好演员的选角关,力求演员的演技和形象气质与角色、剧情相适配,摒弃“以流量选角”,要求角色为剧情服务,才能更好地迎来影视剧创作的春天。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摒弃“以流量选角” 迎来影视剧创作的春天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6353

相关内容

摒弃“以流量选角” 迎来影视剧创作的春天
摒弃“以流量选角”,迎来影视剧创作的春天
明星带货频“翻车”,畸形化流量模式该摒弃
明星带货频“翻车” 畸形化流量模式该摒弃
爱奇艺CEO:摒弃以明星为卖点靠明星博眼球的错误做法
音乐剧迎来春天
【远见】影视创作如何破局“流量战争”?
影视行业流量至上的泡沫一去不返,龚宇:以戏为大不迎合明星
2019开年大剧:古装剧“重回”卫视,“流量明星”迎来新一轮洗牌期?
流量至上的背后:影视创作的艰辛与重生之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