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杨瀚森的时候,不少朋友在评论区提到:“别忘了,葳少也在努力冲击NBA啊,帝哥你怎么没提?”两人都开始备战,终于轮到林葳引起大众关注。虽然社交媒体上关于他的讨论远不及杨瀚森热烈,这其实反映的并非宣传力度,而是选秀前景上的差异。若说杨瀚森有较大概率被第二轮选中,林葳的落选几率几乎可以说是99.99%,当然也不是说绝对不可能。
在本赛季的CBA联赛中,林葳表现亮眼,场均21分、3.3篮板、5助攻以及1.4抢断,荣膺本土得分王;在季后赛中更是场均30.5分、6.5篮板、11助攻和1.5抢断,展现出强大的竞技状态。如此年少成名,成为得分王,无疑令人刮目相看。有理由相信,国家队若能用对了他这种风格的球员,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林葳的最大优势在于手感极佳,关键时刻能够将球拔进,这是他区别于许多本土后卫的重要特质。但在美国篮球的世界里,仅靠“手感好”已经远远不够。要知道,特点总是相对而言,林葳身高一号位,却打法偏二号位,他能得分,但在控球、防守习惯、身体对抗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考虑到在NCAA和发展联盟中擅长得分的后卫数不胜数,如果放在NBA,很难立足。简单举例,与正打CBA总决赛的杰曼和布朗比,林葳明显差距。
去年我曾提到,中国中锋之所以更容易进入NBA,是因为这个位置的资源稀缺性。目前我们国家的中锋多具有身高和篮下技术优势,在NBA更具竞争力。而锋线和后卫位置,则面临更为残酷的淘汰。我们的外线球员普遍缺乏身体素质和突出技术,这让林葳去追逐NBA梦变得尤为困难。那么,他冲击NBA的真正意义在哪里?答案是学习和积累。从崔永熙的经验来看,走这条路不是为了马上入选,而是拓展视野、提升自己。他从最底层起步,拼搏争取机会,为未来铺路。
对于像林葳、曾凡博这样的年轻球员,他们是否可以借鉴崔永熙的经历?当然可以。出国踢球不一定是为了即刻进入NBA,而是为了积累经验、开阔眼界。就算未来未能在NBA站稳脚跟,也可以在其他国际高水平联赛锻炼自己。据传,如果林葳在NBA没有获得机会,他可能会选择去澳大利亚打球。退一步说,即使下个赛季回到南京队,他把这段旅程当作暑期训练也无妨。这些经历终将证明,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价值。
林葳的经纪公司是由迈克-米勒创办的Lift Sports,旗下拥有莫兰特、班凯罗、温德尔卡特、古德温等NBA明星。虽然他没有入选NBA官方芝加哥联合训练营75人名单,不能像杨瀚森那样高调曝光,但经纪公司已安排了Pro Day训练,并邀请众多NBA探员考察他的表现。月底,他将赴意大利参加阿迪达斯全球训练营,之后返回美国进行单独试训。无论结果如何,这个夏天对林葳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段经历,将成为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