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为什么没有以前火了?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丨未加一
不久前的浪潮音乐大赏中,马頔的《人生公园》获得了“最佳民谣歌曲”。他在领奖时幽默表示“这么冷门的歌都有得奖”,并感谢所有为这首歌付出努力的人。在红毯环节,马頔更是直言:“民谣没有以前火了”。
近几年,民谣音乐在主流流量市场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主流流行音乐的推动作用远超传统民谣。数据显示,2024年主流音乐榜单中,民谣类歌曲的排名与播放量均出现明显下滑。民谣歌曲的受众群体趋于稳定但不扩张,年轻听众转向节奏更快、风格多样的音乐形式。
近年来,民谣音乐依然有相当的受众群体,也不乏融合电子、摇滚、爵士等元素的新尝试,但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概念,似乎正逐渐从大众视线里淡出。
民谣也有过高光时刻
把时间调回二十多年前,民谣在国内音乐市场的兴起并非偶然。
受到台湾校园民谣的影响,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也吹起了一股校园民谣风。1994年,大地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校园民谣I》迅速风靡全国,专辑中囊括了《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等经典民谣作品,至今依然传唱。以老狼、高晓松、叶蓓、郁冬等为代表的那一批先行者,将校园民谣推入了发展高潮。
随后千禧年间,朴树带着《我去2000年》横空出世;水木年华2001年发行的歌曲《一生有你》火遍了各大高校;野孩子乐队在三里屯南街开了一家“河酒吧”,万晓利、小河、左小祖咒等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那时候大家都还在线下听歌,三里屯、后海聚集了一众北漂的民谣歌手。随着城市改造和发展,2009年“河酒吧”所在的三里屯南街被卖给潘石屹,成为了现在的三里屯soho。文艺青年转战线上聚集到了豆瓣,2011年马頔在豆瓣创建民间组织“麻油叶”,这个草根音乐社群聚集了宋冬野、尧十三等,一批后来知名的民谣歌手。
虽然这些民谣歌手们很少上综艺,但是综艺却实实在在地把他们的歌都推火了。民谣能够在国内音乐市场大火,音乐综艺功不可没。
2013年,在快乐男声的舞台上左立唱红了《董小姐》,那时候知道宋冬野的人虽然不多,但好奇董小姐是谁的人却很多。2014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原创音乐节目《中国好歌曲》,当时27岁的赵雷抱着吉他自弹自唱歌曲《画》,被刘欢称赞“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歌词。”2015年,《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冠军张磊翻唱了马頔的《南山南》,让这首歌在音乐平台的播放量狂飙。
在音乐综艺、livehouse、音乐节、音乐平台、音乐众筹的共同作用下,民谣迅速进入了大众市场,在2015年迎来了鼎盛期。
这一年音乐市场最受欢迎的作品,几乎都是民谣音乐人带来的。陈粒推出首张专辑《如也》在网易云收藏量超过14万,《光》《易燃易爆炸》多首歌曲至今仍在平台和综艺传唱。赵雷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凭借一首《成都》掀起民谣热潮,这首歌在玉林路上此起彼伏地播放了好几年。
陈鸿宇创办了音乐组织“众乐纪”,制作的第一张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众筹了近30万,成为当年那个音乐众筹网站“乐童音乐”首个完成1000%的众筹项目。好妹妹乐队更是通过众筹登上工体舞台,成为首个在工体开唱的独立音乐人。
*2015年,好妹妹乐队工体演唱会现场
回头看看,当年那些在livehouse演出票价不过百的民谣音乐人们,如今早已在音乐节舞台上压轴,售罄了好几轮个人巡演。
民谣为什么不火了
民谣曾经是一小拨人的狂欢,在线上依赖豆瓣小组,线下通过Livehouse、音乐节等场景构建圈层认同。但随着《南山南》《成都》《董小姐》等民谣歌曲的爆红,民谣和民谣音乐人们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老粉因“隐私感消失”而流失,对小众标签的祛魅,新受众又因审美疲劳,而快速转向。
对于民谣的听众来说,审美疲劳是必然。
一个人一把吉他是民谣的典型创作形式,虽然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但表达空间也确实有限。有网友总结了民谣诗人速成指南,整理出民谣歌曲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只需要随意的排列组合就可以生成一首符合标准的民谣歌词。“姑娘、南方、远方、香烟”等意象,在很多民谣歌曲中都被重复使用。
套路化的创作不止听众腻了,民谣歌手们自己也对民谣感到厌倦。
陈粒从《如也》这张专辑就开始给自己贴"anti-folk"(反民谣)的标签,后来发行的《小半》融入了更丰富的音乐表达。赵雷现在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前几年之后发行的《我记得》仍然令人眼前一亮;马頔明确表示不想再靠《南山南》吃饭,在音乐节上主动玩梗,试图消解过去创作的歌曲中那些矫情的表达。
当年爆火的民谣创作者们都在试图与民谣"割席",寻求新的创作方向。不仅创作者在变,听众和社会的情绪也在变化。
在10年代中后期,民谣与“诗与远方”的叙事深度绑定,曾一度成为都市青年的精神解药。如今在经济增速放缓与疫情冲击下,大家更关注生存现实,民谣的“小资感伤”被视为无病呻吟。当下年轻人面临更多的是就业压力、经济焦虑等现实困境,对虚幻的“远方叙事”脱敏,转而寻求更直白的情绪宣泄,所以说唱、电子等更具实用主义的文化内容更受欢迎。
*《工厂》河南说唱之神
从线下livehouse到线上音乐平台再到短视频,音乐的传播逻辑也改变了。
短视频算法加速音乐的碎片化传播,15秒的副歌片段取代完整叙事,以周为单位更新的洗脑神曲,以强节奏、碎片化内容抢占注意力。在算法推荐中,民谣的“慢叙事”被逐渐边缘化。《抖音x汽水音乐:2024音乐行业年度观察》显示,民谣音乐在抖音的播放量较上一年跌落了一半,落后于重新崛起的R&B,位居榜末。
2022年爱奇艺推出了一档综艺《我们的民谣》集结了周云蓬、陈粒、陈鸿宇等“全明星”阵容,试图复兴民谣,但始终没有什么水花。有人说这档综艺至少晚了七年,民谣的势头早已过去,情怀牌最终难敌时代更迭。
民谣的延续和新生
从校园民谣到城市民谣,民谣音乐的崛起源于对时代情绪的精准捕捉,如校园纯真、城市化迷茫。随着综艺的助推,民谣成功破圈但过度曝光也加速了作品符号化,当歌曲沦为商场的背景音乐,其情感价值被消费殆尽,批判性也随之被消解,最终沦为标准化情感商品。
面对民谣的困境,马頔在节目中的那句“爷们儿要脸”,揭示了音乐人的创作自觉与挣扎。当民谣音乐人们追求“流传”的艺术价值时,市场却只想要另一首《南山南》,这精准点出了民谣的核心困境。
还记得在《乐队的夏天》中,野孩子乐队拒绝改编网络热歌时曾言:“真正的民谣是流传,不是流行。”
在野孩子20周年「黄河谣」音乐会上,周云蓬、万晓利、小河三人组成了“横切面”带来了一系列特别现场,万晓利演唱了2006年发行专辑的同名单曲《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吉他声响起仿佛一切都还和从前一样。
*“横切面”组合
或许一切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或许好的民谣从来没有消失,只是逐渐淡出了商业世界。独立民谣仍然扎根现实延续诗性传统,方言民谣仍在继续着融合实验,借助摇滚、电子、说唱等元素拓宽表达边界。
《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曾用这样一句话定义民谣:“如果一首歌不像是新的,也永远不会变老,那就是民谣。”
民谣降温的实质是回归理性发展,从大众狂欢转向垂直深耕,让创作者能够挣脱流量的枷锁与形式的束缚。或许民谣的未来不在于重现当年的辉煌,而是回归最初的原始真诚。
-全文完-
网址:民谣为什么没有以前火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2756
相关内容
民谣不火了为什么感觉NBA在中国没有以前火了?
袁岳:为什么会有官场民谣
人为什么要唱歌?民谣之父胡德夫:为了天地和自己
赵雷:从一夜爆火到销声匿迹,流浪民谣歌手自称钱有了但没意思
潘玮柏以前那么火,为什么现在不火了
以前都很火的明星,现在却没那么火了,前两位都是太低调了。
爆红后竟一夜消失,民谣歌手赵雷,身上究竟藏了什么秘密?
为民谣而生的赵雷
陈粒祝星为什么分手 没红时蜜里调油大火后互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