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被“全网通缉”获点赞,反诈宣传该如何“破圈”

发布时间:2025-07-22 20:49

最近,全网都在玩梗:“领导说过最离谱的话”——领导让我找胡歌拍个反诈视频,而胡歌真的来了。胡歌紧急发声:是真的!否则我成“阿诈里”(骗子)了!看到上海803反诈的成功,全国各地的公安领导都开始行动起来了,其中被点名最多的,就是刚开通抖音账号不久就涨粉2000多万的周杰伦:周杰伦,警察叔叔找你写反诈歌曲!

这场看似娱乐化的互动,实则揭开了新时代公共服务传播的一个真相:在这个人人都是“低头族”的时代,连反诈宣传都得学会“刷存在感”了。

公安部门用“追星”的方式撬动年轻人关注,确实带来了破圈效应。数据显示,相关话题阅读量3天破8亿,转发量超500万。这种“流量逻辑”的精准运用,让反诈知识突破了年龄与圈层的壁垒。年轻人突然发现,原来警察叔叔也会玩梗,反诈宣传也能这么“下饭”。这种转变背后,是公共服务传播从“我说你听”到“我们一起玩”的深刻进化。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明星资源稀缺,参与度参差不齐,部分明星对公共议题的参与仍显保守。更不要说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更相信街坊邻居而非明星,若反诈宣传过度依赖明星,一旦流量退潮,宣传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浙江嘉兴穆河社区给出了另一种答案。社区干部戴上灰白假发,用方言演绎“6000元买保健品”的真实案例,大爷大妈们看得直拍大腿:“这不就是隔壁老王家的事嘛!”这种“土到极致就是潮”的传播,恰恰击中了反诈宣传的要害——不是谁来说,而是怎么说才能让人听得进去。

明星效应和土味短剧看似两极,实则殊途同归。前者用星光吸引眼球,后者用烟火气打动人心。就像做菜,年轻人喜欢网红餐厅的精致摆盘,老人家更认可巷口小馆的家乡味道。反诈宣传要真正奏效,就得学会“看人下菜碟”。

这场传播变革中,最值得玩味的是角色的转换。过去是公安单方面“普法”,现在变成了网友帮公安@明星、社区居民主动提供诈骗案例。在嘉兴那个拍短剧的社区,老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下集该演哪种骗局?”这种参与感,让反诈从“要你知道”变成了“我要知道”。传播学上有个“自己人效应”,当信息来自信任的渠道,说服效果能提升300%。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社区干部演的短剧,比专业演员拍的宣传片更让老人上心。

这场周杰伦被“全网通缉”的狂欢,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公共服务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答案或许就藏在上海反诈账号那句“评论区@出你想看到的明星”里——把选择权交给群众,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说话。就像教孩子认字,与其强迫他背字典,不如给他一本爱不释手的漫画书。

反诈宣传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一场流量盛宴,而是让每个群体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场景里,建立起防骗的“心理抗体”。无论是周杰伦的歌,还是社区大妈的戏,只要能让人在遭遇诈骗时多一秒迟疑,就是成功的传播。

最好的反诈宣传不是让人记住口号,而是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家人之间的提醒、街坊邻里的共识。当防骗成为全民习惯,诈骗分子才会真正无处遁形。这既需要顶流明星的“星光”引路,也离不开社区大妈的“烟火”暖心。

编辑:龙春晖    责编:康磊     审核:周尚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

网址:周杰伦被“全网通缉”获点赞,反诈宣传该如何“破圈”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1726

相关内容

全国公安纷纷点名周杰伦:快来写反诈歌曲!
潘玮柏被圈内好友“全面通缉” 周董率先发难
日本警方跟偶像团体联手反诈宣传,海报把妹子们设计得像通缉犯
陈浩被通缉求医无门,三人小队该如何破局?
盘点周杰伦的NFT之路 NFT如何借明星之力破圈
“反诈民警老陈”成为现象级网络事件 央视短评:为创新点赞
周杰伦点赞鹿晗与山下智久合照 引爆全网热议
全民山寨时代,还会有多少个周口杰伦和反诈小陈?
周杰伦温网观战引爆全网:明星效应如何助推中国网球破圈?
盘点周杰伦的NFT之路,NFT如何借明星之力形成“破圈效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