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达人”病倒、“养生大师”早逝,专家提醒:生命在于运动,而非“拼了老命运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19:02

点上方蓝字老有所乐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先选择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老有所乐”,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老年专属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Before reading this article, you can choose to click on the blue font "Happy Old Age" above, and then click on "Concern", so that you can continue to receive elderly articles free of charge. Share it every day. Free subscription, please rest assured!

不久前,一位知名女艺人在社交网站上晒出自己住院的照片:脸色苍白,面容憔悴。原来,她是胃病发作了,已先后经历了两次严重的胃抽筋,胃炎、胃酸倒流,严重时晚上只能坐着睡觉。很多网友闻讯后诧异不已,因为这位47岁的女艺人素来是演艺行业中的“健身达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体素质过硬。


今年以来,健身、养生圈里类似的现象不少,引发公众热议。一些平时以健身为爱好、体质不错的白领、金领,动辄被一些突如其来的“小病”放倒;有的“养生大师”,也在不到六旬的年纪早早离世……

据说,健身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时间锻炼的人,迟早要腾出时间看病。


而记者日前在走访一些医生及运动专家,也听到他们发出善意提醒:生命在于运动固然不错,但千万别拼了老命运动。尤其是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千万不要忽视。

“健身达人”与“健康人群”之间

划不上等号

今年6月,知名书画家、“养生大师”梅墨生因肠癌辞世,年仅59岁。据悉,梅墨生14岁习长拳,25岁习太极拳,身体底子不错。


有报道称,最后陪伴在他身边的友人回忆,去年年底时,梅墨生便感觉肠胃不适,却坚持不就医,自认养生有方,必远离重疾。直到年初便血,才被家人逼着赶往医院,无奈为时已晚。


另一方面,此次突然因胃痛而被送进医院的知名女艺人事后也披露,自己“胃痛了两个星期,终于顶不住,觉得不能躲避了,才去看医生”。

记者调查发现,时下,从娱乐明星到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健身达人”“养生专家”,借助互联网平台,不少人有了更多传播“健康秘籍”“养生攻略”的渠道,甚至将自己代入为“健康人群”。


“有一类文章如今在网上热转,大意是只要定期锻炼,身体必定健康硬朗;或是宣传经常运动的人有自愈能力,小毛病不需要看医生。”沪上一所市级医院的医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细究之下,很多风靡网络的健康理念都经不起推敲。他们传播的“伪科学”,最后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那些将他们视为“意见领袖”的大众。

经常运动固然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如今,不少人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却由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不适宜,给自身机体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如果无视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再强壮的健身达人、养生专家,也难逃被疾病“报复”的可能。

漠视“开窗理论”,

健身达人在运动中受伤甚至“倒下”

热爱运动、身强体壮的人,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甚至“倒下”的情况也日趋频繁——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专家呼吁,这一现象不容小觑,因引起充分重视。

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庄育刚接受记者采访前,正在接诊一名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从医数十年,他有一个明显感受,近几年因运动过量而受伤、到医院问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今,每到马拉松赛季,庄育刚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不久前的一场马拉松比赛中,一位选手被紧急送医抢救。“当时他跑到30多公里时,突然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身体不受控制。”庄育刚回忆,经过检查,他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所幸抢救及时,未酿成大祸。

“适宜的运动负荷固然有益于提高免疫机能,可一旦运动负荷过大,运动过量则会导致免疫能力应激性地下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中心医务、科研保障团队负责人刘敏解释说,这即是“开窗理论”。

简言之,如果把人体比喻成电脑,适度训练时,身体机能可正常工作,免疫系统也能定期杀毒。一旦训练过度,硬件运转过速,如同电脑“宕机”,免疫系统便无法顾及。此时,人体的免疫力有所下降,如同免疫系统被打开了一扇窗户,病原体更容易入侵,感染疾病的概率会有所提高。这一时间可能持续3至72小时。


据悉,1987年美国洛杉矶马拉松结束后,组委会对2000多名参赛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近13%的人在赛后一周内患感冒,而同期,正常人群中只有2%患感冒。

另据了解,人体在运动时,还会出现血液重新分配的现象。“开始运动后,人体消化系统会出现相对性缺血症状。”刘敏告诉记者,也正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其实都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即便运动的好处再多,

也经不起“肆意挥霍”

那么,究竟怎样的运动才最适宜?

“要学会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当你感到疲劳、没有精神的话,建议好好休息,毕竟疲劳下运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刘敏举例,如果发现自己“晨脉”过高,或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心率比平时升高等,都是身体发出的不良信号,需有所警惕。


“运动的有益效应是建立在长期规律运动基础上的,但即便运动的好处再多,也经不起肆意挥霍!运动的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刘敏说。

庄育刚给更多运动爱好者的建议是:当出现身体不适时,千万不要抱着“我身体好,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侥幸心理,有病还应及时就医。


此外,大众在运动后可合理补充糖、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促进免疫机能恢复,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水平。此外,在运动后还要注意保暖等防护措施,这同样会对机体的免疫产生积极作用。

网址:“健身达人”病倒、“养生大师”早逝,专家提醒:生命在于运动,而非“拼了老命运动”!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1485

相关内容

“健身达人”病倒、“养生大师”早逝,专家提醒:生命在于运动,而非“拼了老命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养生书籍有哪些?
养生健身运动有那经典名著
《生命梦想家》刷屏背后: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日本36岁健身网红猝死引争议!网友:健身或养生大师早逝,太讽刺
大s猝逝震动两岸:从禅宗“空性”看人生,除了健康,都是小事
健身专家赵之心上《养生》诠释运动减肥最健康
专家护航“运动养生” 《健生堂》独辟行业蹊径
瑜伽养生运动
女明星夏天运动养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