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档期,《向阳·花》由冯小刚执导、赵丽颖主演,带着“现实题材与顶流明星”这一阵容高调亮相。影片上映四天后,票房仅为8000万,未能达到预期的一半。这一成绩不仅令业内震惊,还揭开了影视圈两大光环的真面目——冯小刚的导演光环和赵丽颖的票房号召力,均遭遇滑铁卢。
冯小刚的困境其实早有先兆。自《非诚勿扰3》拿下1.02亿票房,到《只有芸知道》更是止步于1.59亿,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已由“贺岁片之王”跌至“亿元片守门员”。《向阳·花》本被看作是他“以小博大”的最后一搏,然而,影片仅得6.6分的口碑和低迷的上座率,让“过气导演”的标签愈发深入人心。有网友直言:“冯小刚的镜头还停留在《芳华》,而观众的脚步早已转向《流浪地球》。”
赵丽颖的转型同样充满波折。作为电视剧圈的“收视女王”,她在大银幕的表现却屡屡失利,像《乔妍的心事》和《向阳·花》一样,票房惨败。她的“扛票房”能力成为显而易见的短板。即便拥有6000万微博粉丝,她也未能将流量转化为票房支持,反倒因影片质量问题加速了流量神话的破裂。
《向阳·花》试图以犯罪现实题材切入,关注“刑释女性困境”这一社会痛点。然而,影片最终陷入了“堆砌苦难”和“男性凝视”的双重泥潭。
影片的叙事割裂尤为明显。从前半段对监狱生活的冷峻描写,到后半段突然转向“女性互助”的狗血桥段,贫困和困境变成了“代孕勒索”和“暴力催债”等猎奇元素。影评人尖锐指出:“冯小刚的镜头里,女性的苦难成了男性导演自我感动的对象。”
赵丽颖在片中的“狠”演出虽可圈可点,她为角色进行“毁容式”演绎,素颜、脏指甲,甚至在暴雨中撕下通知书,但剧本的硬伤使得这一努力白费。角色的设定矛盾重重,时而因金钱铤而走险,时而因“善良”放弃机会。观众纷纷吐槽:“这哪是底层女性,分明是编剧脑中的‘疯狂爽剧’。”
《向阳·花》的失败,实则是影视行业规则崩塌的缩影。
冯小刚曾凭借“拿鼻孔看资本”的气魄横扫影坛,但连续三部电影票房未能突破2亿,令他沦为资本眼中的弃子。此番《向阳·花》曝光的成本争议,更是让人看到了冯小刚的投机心理。业内人士直言:“现在的冯小刚,连网络电影都不配拍。”
而赵丽颖的困境,正代表了85花们的集体焦虑。她的粉丝曾因仙侠剧而逐渐成长,但严肃的电影舞台,显然更需要演技,而非流量。她试图通过《向阳·花》摆脱“甜美妹子”的形象,却因剧本的短板而无功而返。网友调侃:“转型?不过是资本包装的‘伪实力派’!”
《向阳·花》的惨败,为中国电影界敲响了三重警钟:
1. 类型片的红利并非万能钥匙。尽管犯罪题材一度有“以小博大”的可能,但观众早已对“苦难奇观”感到厌倦。影片的失败证明,缺乏深刻社会洞察的议题,仅仅依靠营销噱头是无法打动观众的。
2. 流量与导演的“双刃剑”。冯小刚和赵丽颖的组合曾是票房保证,但如今观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更高。当导演和明星的光环褪去,只有优秀的故事才能拯救电影。
3. 现实题材的“真”与“伪”。虽然影片引发了“刑释人员再就业”的讨论,但简化的结构性压迫却被过度美化为“个人奋斗逆袭”,被批评为“用鸡汤掩盖现实裂痕”。真正的现实主义,应当根植于现实,而非空中楼阁。
《向阳·花》的溃败,不仅是旧时代影视规则的葬礼,也预示着新时代市场法则的开启。当流量神话与导演权威相继崩塌,唯有那些尊重内容、敬畏观众的电影人,才能在这场洗牌中存活。正如网友所言:“当观众不再为情怀买单时,中国电影才算真正长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