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刀郎磨刀霍霍,发行新专辑《山歌寥哉》引发现象级传播,其中的新歌《罗刹海市》播放量更突破80亿,引发了全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内容被网友引申解读为“歌词一口气内涵了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四位娱乐圈明星”。一时间,这四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继杨坤做了简单回应后,最近汪峰也专门录视频对当下的争议进行了回应。
版式设计 | Johnny
编辑|飞花领
在8月2日发出的视频中,汪峰就《山歌寥哉》说了一些他的看法。他表示,音乐从来就应该是音乐本身,而不是是非和道德审判。否认自己对刀郎有任何的偏见,对刀郎二十年中始终专注做音乐表达了尊重。
对于网友最关心的2004年曾说“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的言论,汪峰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当年的报道不准确,现在讨论这个事情没有意义。过去的一些评论重要也不重要。汪峰还称刀郎的新专辑比较出色,自己会打93分。
汪峰的回应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说话。虽然他说了很多,里面的一些观点好像都没错,但始终顾左右而言他,给人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
谁都知道,大家之所以想来听听汪峰的回应,无非就是看看他对当年的争议言论有什么说法。至于对刀郎音乐的专业评价,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和大众喜爱度已经摆在那里。好比柳永的词流行的时候,当时主流观点也认为他的作品不入流。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时候,那些说“柳永词是诗词艺术的悲哀”的评论已经没有意义了。
当然,《罗刹海市》作为一个音乐作品不是不能评价,即便它成了一个现象级作品,人们依然有权利自由表达对它的观感。正如俗话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算有人不喜欢刀郎这首歌的表达和风格,也是每个人的自由。
如果汪峰真的不喜欢这首《罗刹海市》,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说出来,现在的刀郎缺的不是赞扬,反而是专业的批评。如果汪峰能那样做,反而能像杨坤那样得到大家理解。拿着过去那篇报道中“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这种小细节说事,却绕过主要矛盾,无非是想让公众认为这篇报道不靠谱,但他自己又不直说,给人一种腻腻歪歪黏黏糊糊的感觉,很不痛快。
要知道,在一篇报道中,最容易出错反而是出生年月、个人履历这种细节,但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大致是不会写错的,除非你直接说记者当年根本在乱写。然而我们看汪峰的视频,他没有这么说。
作为一名经常发专辑的资深音乐人、全国著名音乐导师,汪峰还不如表现一些大师风范,爽快一些。如果不喜欢刀郎,直接说出来就好,就事论事才是一个专业的态度;如果说觉得自己当初的确看走眼了,向刀郎表达歉意,修正之前的错误观点,更没人会说他不专业。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说老师一定要做到从不出错,从来没说过一句错话,而是要引导启发,答疑解惑。所以说,这次汪峰的表现,和其导师身份不太协调。不回应还好,一回应大家更困惑了,你当年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当然,汪峰今天对刀郎什么态度都已经不重要了,何况刀郎早前已经表示过对风评的不在意。这让我想起一个场景,一个人在月台上,看见远方一点灯光,渐渐看清车头,突然有那么一瞬,列车不做停留加速飞驶,已经把人远远抛在后面。
朱熹的诗《活水亭观书有感》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千帆过尽,不须回首。而我们也可以享受音乐本身,体会刀郎新专辑嬉笑怒骂带来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