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妆神话到塌房现场,屈臣氏因明星控诉陷入至暗时刻?

发布时间:2025-07-19 23:32

屈臣氏:零售巨头的辉煌与困境

当屈臣氏再次因质量问题登上热搜时,这家承载着80后、90后集体记忆的老字号,正站在命运的分岔路口。2025年3月,演员郭晓婷公开指控其购买的屈臣氏一次性内裤存在疑似霉斑异物,事件迅速发酵成一场信任危机。这并非屈臣氏首次陷入质量漩涡——从美容仪不合格到诱导开卡争议,曾经的美妆零售标杆,如今却在品控红线边缘频频失守。

郭晓婷

质量危机背后的信任崩塌

郭晓婷的爆料撕开了屈臣氏供应链管理的裂痕。涉事产品由东莞芬乐制衣代工,这家同时为名创优品生产贴牌产品的工厂,其质量管控体系在两次舆情中备受质疑。屈臣氏虽紧急停售并启动调查,但回应中的矛盾与模糊处理更显仓促:电商平台从"售罄下架"到"主动停售"的口径转变,生产环节溯源信息的语焉不详,以及消费者最关心的赔偿方案缺失,都在透支着品牌最后的信誉储备。

社交平台上,消费者晒出的"证据链"令人触目惊心。虫体、污渍、材质虚标等投诉背后,是屈臣氏引以为傲的"EO灭菌工艺"和"100%纯棉"承诺的集体失声。当贴身用品的安全底线被击穿,这个曾以专业形象立足的品牌,正在失去最宝贵的消费者信任。

零售帝国的衰退轨迹

时间倒回二十年前,屈臣氏是都市青年逛街清单上的必选项。这家隶属李嘉诚长江和记帝国的零售巨头,凭借12000+全球门店构筑起美妆零售的护城河。但数字时代的浪潮来得比想象中猛烈——当直播电商重构消费习惯,屈臣氏的转型显得迟缓而笨拙。

财报数据勾勒出令人唏嘘的坠落曲线:2022年总营收暴跌23%,2024年上半年毛利骤降67%,中国区门店三年锐减400余家。更刺痛的是,全球增长的光鲜表象下,中国市场已成最大拖累。曾经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如今成了吞噬利润的"黑洞"。

IPO迷局与战略突围

屈臣氏与资本市场的纠葛同样充满戏剧性。早在2014年,李嘉诚曾为屈臣氏勾勒出3000亿港元估值的上市蓝图,淡马锡的入股更被视为临门一脚。然而十年间风云变幻,中国市场的持续失血让IPO计划搁浅至今。尽管新加坡淡马锡仍抱持乐观,但投资者对这家老牌零售商的增长故事已失去耐心。

新任女掌门倪文玲接手的,是个烫手的山芋。供应链整合、O+O模式优化、战略投资者引入……分析师开出的药方看似明确,但执行难度超乎想象。欧洲市场的稳定表现虽能提供缓冲,却难掩中国区业务的结构性困境。当Z世代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新兴渠道,屈臣氏需要的不只是战术调整,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

从美妆殿堂到质量争议漩涡,屈臣氏的兴衰折射出一个时代零售巨头的转型之困。在情怀滤镜逐渐褪色的今天,这家百年老店能否重拾消费者信任,或许取决于它能否真正读懂新时代的商业法则——质量是1,其他是0,失去前者,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终将归零。

网址:从美妆神话到塌房现场,屈臣氏因明星控诉陷入至暗时刻? https://mxgxt.com/news/view/1591853

相关内容

屈臣氏困局:从亚洲美妆帝国到信任废墟的十年溃败
打败屈臣氏的不是“话梅”们
水光肌女神宋智孝亲临屈臣氏美妆节CLIV专场 现场粉丝感动连连【美容活动】
屈臣氏HWB 发布时尚美妆潮流风向
屈臣氏上半年盈利,美妆零售业“迎难而上”
屈臣氏自有美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加速拓店的屈臣氏:如何重塑美妆零售新格局?
屈臣氏携手花印启动全球卸妆节,美妆尖货闪电送1小时达
屈臣氏是李嘉诚的吗,屈臣氏和李嘉诚有什么关系
屈臣氏彩妆体验:换头术大揭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