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创星:专注赚粉丝的钱
743
2015-11-02
151
李娟
如果数年以后回忆,胡明一定会特别提及2015年10月27日自己在北京金融街“敲钟”那一刻的激动。
她曾经作为首席财务官,全力操盘将华谊兄弟(300027.SZ)送上创业板实现成功上市,后者如今以500多亿元市值排名创业板前列。但10月27这一天的喜悦对于胡明而言则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华谊创星(833568)当天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公司举行挂牌仪式,而胡明的身份是CEO。
华谊创星的前身是华谊兄弟新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今年5月彻底从华谊兄弟中分拆出去,而后通过股改实现员工内部持股,目前华谊兄弟持有该公司53.14%的股权,剩余的股权则由胡明在内的40多位管理层持有。
根据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说法,华依创星是华谊兄弟内部第一个孵化成功的公司。
对于曾经和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并列为“华谊管理层三巨头”,有着“军师”之称的胡明而言,华谊创星是她的一个完全崭新的开始。这是国内首家以粉丝生态运营为主业的公司,而背靠华谊大树,其未来的成长潜力显得引人关注。胡明对其的目标是三年内成长为一个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根据挂牌之前的公告数据,华谊创星2014年实现营收1.36亿元,净利润2914万。而这距离其当年前身新媒体公司成立仅仅过去两年多时间。
华谊的考量
成于2012年7月的华谊新媒体涵盖了华谊的粉丝娱乐平台星影联盟、微电影等,在分拆之前率属于华谊的互联网娱乐板块,与影视制作、实景IP授权一同组成了华谊兄弟业务的“三驾马车”。
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和同属于互联网娱乐板块的游戏业务相比,新媒体业务此前无论营收还是利润贡献占比并不算突出。
所以,当华谊新媒体业务将要独立分拆出去成立华谊创星,并拟定独立上市时候,这一度被业内人士解读为“盘子太小”。
但在华谊内部,则更多的是基于另一种考虑。王中军早些时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候称,分拆新媒体、成立华谊创星在华谊内部已经酝酿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他称分拆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鼓励内部创业,因为“华谊2009年上市造富了内部的一大波管理层,公司现在需要给更多有能力的新人一个造富机会和创业平台”,而另一原因则是新媒体公司是一个更偏互联网色彩的公司,“独立出来后有利于它自身的发展”。
这一点胡明身在其中感受尤为深刻。她从2012年起全盘负责新媒体的业务,越往下做越明显的感觉到,这一块跟华谊的主营影视业务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电影产品从筹划到落地通常是好几年,比如华谊《1942》当年光版权谈判就花费了整整三年,但是新媒体这块本质上其实隶属互联网,其产品特点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能几天就需要一个更新。
这个直接带来的一个改变就是人才结构的差异化,和华谊其他业务板块的人才构成不一样的是,新媒体这块从一开始就是互联网人才为主。而在拆分独立之后,华谊创星未来还将斥重金引入更多该领域的优秀人才。
胡明至今依旧特别感激老板王中军在拆分这件事情上对自己的理解。她当时负责华谊整个互联网娱乐业务板块和集团投资并购,但是随着新媒体这块的独立进度加快,她明显感觉到自己分身乏术。当她试着和王中军提出辞去在华谊兄弟的任职时,几次沟通后王中军表示同意。
这让胡明一度觉得有些意外。因为“辞去CFO,这就意味着原来我的很多工作都得由中军总来承担,他本人的工作内容和压力就会非常大,他同时还要负责实景IP授权和整个公司战略层面的很多公司”,王中军的支持让胡明更加感觉到了责任深重。
华谊兄弟尽管占据国内娱乐业龙头的位置,但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眼下BAT的强势介入,互联网在过去一两年多来给娱乐行业正在带来冲击。如果能够既背靠华谊享有资本优势和品牌背书,同时又拥有小创业公司在变化速度、产品开发进度和文化上的优势,这无论对于华谊兄弟还是华谊创星,可能都不失是一种好的选择。
华谊创星一度想在创业板上市,但是受制于窗口关闭未能成行,此时新三板为其打开了另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整个推进的速度用胡明的话说“真的非常快”,5月底公司完成股改,6月份报去材料,9月份完成前期挂牌手续,10月27日敲钟挂牌,“整个过程大概只有100天”。
而华谊创星则恰恰需要这种“快”,因为它必须赶时间。胡明觉得华谊创星做的是互联网和娱乐的跨界生意,这两个行业人才的作用都非常重要,而资本的介入则可以给予最好的支持和助推。
腾讯的角色
目前华谊创星的业务主要分两大块,分别是多屏互动整合运营和粉丝经济。
前者是指微电影和微剧的付费视频,主要通过和三大手机运营商,以及百事通、芒果TV、华数传媒等合作伙伴联合运营视频来赚取分成。这也是其最早探索出来的一块业务营收方式。
但是未来公司的业务重点则被押宝在粉丝经济这块,这块自2013年底上线以来目前已经实现正利润,且增速飞快。根据胡明的理解,这会是娱乐产业互联网化能够最快切入的一个口,并且潜力巨大,因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越PC,媒体环境、用户行为、大环境的变迁催生出网民新的社交需求,而通过娱乐来黏合几乎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下转 19版
上接 17版
围绕粉丝经济,当时的华谊新媒体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华谊原先散落在贴吧、QQ群、线下粉丝联盟的数以亿计的消费群打通。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APP,他们一度还找来了很多艺人的图片和资料,但该设想没有多久就被内部否决了,用胡明的话说,“APP的速度特别慢,而且它已经不是一个最先进的方式”。
腾讯在其间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重要。当时腾讯是华谊最大的机构股东,这样的关系铺垫使得华谊在准备将粉丝经济互联网化时,自然而然地联系到腾讯。2013年年底,在多次碰撞后,华谊新媒体和腾讯方面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即确定开放腾讯手机QQ平台、嫁接华谊明星和影视资源进入。“华谊自己有强势的影视剧内容和明星资源,按照好莱坞模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开发,都可以形成强大的粉丝经济;而腾讯的优势是庞大的社交资源和社交技术,能盘活华谊沉淀的资源价值。”胡明说,之前华谊在互联网娱乐市场的布局更偏向产品层面,而现在公司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容纳这些资源、产品,形成用户存留的平台。
2014年8月,华谊与腾讯一同发布了粉丝互动社交平台“星影联盟”,那场盛大的发布会至今让华谊内部的很多人频频提及,华谊王中军更是请来了当红明星范冰冰、TF-BOYS等前来助阵。
根据他们当时说法,通过将华谊自身的明星和影视资源与腾讯手机QQ端的多种应用嫁接,星影联盟平台将融合明星周边、粉丝众筹、衍生品开发等多项产品和服务,被寄希望来激活巨大的“粉丝市场”。
创星的逻辑
在经历约一年的探索发展后,星影联盟的业务模式和轮廓架构已经基本完善。如今,打开手机QQ应用就可以进入星影联盟明星大厅,这里入驻了超过100位以上的当红明星艺人,每个明星都有自己的专属首页,粉丝可以选择关注自己的偶像并进入相应的主页页面发帖留言、顶贴,粉丝还可以进入推荐的QQ群,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一同分享追星心得,同时还可以发起各类线下活动。
除此之外很多线下的活动也在这里展开。在过去一年多中,星影联盟共举办了400余场各类星粉互动活动,几乎每1-2天就有一场粉丝活动。除覆盖传统星粉互动形式的同时,华谊创星内部还在继续探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O2O明星养成及O2O互动活动。
华谊创星总裁李志阳介绍称,星影联盟目前有5大产品矩阵,即明星部落、兴趣账号、粉丝QQ群、内容资讯聚合、IP衍生。通过这些产品目前已经聚集起1.5亿用户,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4,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明星粉丝互动平台。“互联网公司的通行做法,就是先积攒用户,用明星将粉丝聚集起来,而人以群分,形成了一个个有相近特质的人群,围绕这个再制作内容和提供服务,尝试商业运营。”胡明说,这也是华谊创星现在运营粉丝经济的逻辑。
截止目前,星影联盟共上线526套明星虚拟衍生品,如吴亦凡个性名片、《活色生香》多彩气泡、范冰冰主题、《煎饼侠》趣味来电等,对单一IP进行深度开发。同时,星影联盟热门IP开发覆盖率达90%,产品累计使用用户超过6000万,单个产品设置量达120万。不久前其刚刚发布了小鲜肉明星井柏然的一款专属字体,这就属于粉丝社交领域的产品,即粉丝愿意为自己的身份标识还有喜好付费,“发布至今购买量很不错”,此外在社交领域星影联盟还正在筹划做一些小视频和轻互动游戏。胡明称,星影联盟收费方式分两种,一种是项目付费,另一种是用户包月。还有一块增长可期的业务,就是粉丝大数据。背靠母公司华谊,华谊创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以粉丝作为维度去构建数据库的公司,而这些数据未来将主要应用在娱乐营销、商品游戏上面。在艺恩咨询总裁侯涛看来,星影联盟搭建这个平台的本质正是将粉丝聚集起来,针对粉丝的喜好来推广产品和服务,“另外非常关键一点,华谊对艺人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意味着它有能力让这个地方变成一个交互的平台,从而聚集更多用户,提高用户粘度”。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