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布“护娃指南”
暑假里,中小学生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增多。骗子们也盯上了社会经验不足的中小学生,精心编织陷阱。近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梳理统计显示,近期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显著上升,其中游戏交易类、冒充公检法类、虚假购物刷单类诈骗尤为高发。孩子们的一个好奇点击、一次“配合调查”,就可能掏空家长的钱包。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提醒,请家长有效管控孩子使用手机和网络,传授他们基本的防骗知识。
游戏虚拟世界 藏着真实陷阱
暑假开始不久,11岁的小源就在凌晨偷偷拿起爷爷的手机登录游戏。一个“热心队友”主动加他微信,并在视频聊天中一步步诱骗小源对着另一部手机操作,多次索要银行卡验证码。当爷爷醒来,发现银行卡里辛苦积攒的25000元已不翼而飞。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指出,未成年人操作家长手机进行游戏交易是近期高发的诈骗类型之一。
同样的噩梦也发生在12岁的小鸿身上。他组队玩手游时结识“好友”,被诱骗加微信视频聊天,随后按对方指示操作母亲的手机,导致银行账户损失6594元。据悉,骗子多以“免费送皮肤”“高价买账号”为饵,诱导青少年扫码、转账或开启屏幕共享,最终通过自动扣款等方式窃取资金。
反诈民警强调,游戏内交易务必使用官方平台,任何要求私下扫码、转账或索要验证码的,100%是诈骗。
恐吓专盯追星族 孩子易惊慌失措
“你的快手号被人盗用发布违法信息!”“你泄露了明星隐私,公安机关要调查!”此类冒充公检法或明星团队的恐吓话术,让涉世未深的孩子惊慌失措。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分析,这类诈骗占比约23%,主要针对崇拜明星的青少年女生。
13岁的小琪在网上看到“添加明星QQ”的信息。添加后,对方立即变脸:“你涉嫌泄露隐私,我是警察,要配合调查!”惊慌的小琪拿起母亲手机按指令操作,3万多元瞬间被转走。11岁的小莹在快手上被“好友”冒充“警察”,以账号异常需配合调查为由,骗走父亲卡内8590元。
骗子利用未成年人畏惧权威的心理,诱导其避开家长独自操作手机转账。反诈民警郑重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线上办案,更不会让未成年人操作转账!
先施以小利 再实施诈骗
“抖音打赏能退款!”“刷流水可解封账号!”“做寄拍轻松赚钱!”这些打着“福利”“兼职”旗号的诈骗,让本想赚零花钱或挽回损失的学生们跌入深渊。此类虚假购物、服务及刷单诈骗占比也非常高。
13岁的小苇在抖音打赏主播后,收到“助播”私信称可退未成年人充值款,被拉进群要求“完成任务”。她信以为真,用爷爷的银行卡多次“打赏”,损失数万元。
大学生小渝搜索兼职信息,被引入钉钉视频会议,以“刷单返利”为名扫码转账,损失超万元。大学生小吴轻信网友“刷微信流水解封账号”的谎言,在微信群发红包被骗3644元。骗子往往先施以小利,待受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便消失无踪。
收好“护娃指南” 筑牢反诈防火墙
面对暑期高发的学生群体被诈骗案件,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发出核心防护指南。
设备管理要严格:家长应妥善保管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信息,避免孩子知晓。定期检查支付软件绑定的免密支付、自动扣款设置,关闭非必要功能。
反诈教育须前置:明确告知孩子,任何索要密码、验证码、要求扫码转账或屏幕共享的陌生人都是骗子!公检法机关、平台客服绝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办案或处理退款。
交易平台须官方:游戏账号、装备交易务必在官方渠道进行。二手物品买卖选择正规平台担保交易,拒绝私下转账或点击不明链接。
“四不三问”记心间:面对可疑情况,坚守“不轻信、不透露、不扫码、不转账”原则。尤其在转账前,必须“问家长、问老师、问警察”(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咨询)。
关心陪伴是关键:家长需关注孩子暑期网络社交与金钱使用,发现孩子异常通话或长时间操作手机,应及时询问沟通。
暑假是孩子安全事故的高发期,网络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筑牢家庭反诈防火墙,需要警、校、家多方联动。家长们务必当好孩子的“安全员”,保管好自己的账户密码,时刻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莫让辛苦钱成为骗子的“暑期红利”。(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白炯昕)
网址: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布“护娃指南” https://mxgxt.com/news/view/1590829
相关内容
正值暑期 骗子盯上中小学生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布“护娃指南”预防诈骗从娃娃抓起 南岸警方评选反诈小明星
预防诈骗从娃娃抓起 南岸警方评选反诈小明星助推全民反诈阵地扩展
开学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师生、家长注意防范诈骗
各种套路对话及反套路:网络诈骗常见话术揭秘与防范指南
讲好反诈“开学第一课”,郑州警方发布5起学生涉诈典型案例
抖音发布网络诈骗打击报告 封禁涉嫌诈骗帐号超过80万个
防疫短信带链接=诈骗?小心了!
影视投资诈骗盯上中老年人
海安警方城南派出所立体宣防织密反诈防护网 多维共治守护群众“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