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屏幕到纸页,视频访谈为何开始热衷于出书?
今年6月,颇受读者欢迎的纪实文学类别迎来重磅新作,以呈现大城市青年群体的困顿、迷茫、选择与坚韧的《都市两极:北京14人》正式上市,豆瓣开分8.7,为疲软的图书市场带来一缕清风。
值得关注的是,这本书中收录的14个北京人的故事均来自全网粉丝800万+访谈自媒体「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本书收录了该账号中多位播放量破千万的视频主角的故事,如送外卖的哲学硕士陈涛、“网红打工夫妇”可可和小飞、为右眼争取十年的北大副教授范晓蕾等,还有3篇尚未发布过的独家人物故事。
此举也暗合了近年来内容行业的一个有趣现象 ——视频访谈节目正集体涌向纸质出版领域。自2020年开始,《十三邀》陆续出版十余本人物访谈实录,口碑、销量双开花,验证了视频访谈节目在图书领域的可发展性。此次《都市两极:北京14人》的市场表现,则证明了即使没有名人大咖,经过深度挖掘、专业编写的优质素人故事,同样具有极强的市场吸引力。
视频内容已经如此成功,为什么还要出书?与节目相比,文字版本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观众购买?
对此,「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创始人、导演陈磊表示,视频的剪辑逻辑和文本的编辑逻辑是不同的。短视频碎片化消费时代,为了更好地留住观众,讲述故事时往往得打破时间逻辑,提取出最能抓住人心的那部分。一场1.5小时左右的访谈,一份3万字左右的访谈资料,最后只能制作为10分钟左右的视频节目,很多复杂的背景其实来不及铺陈,很多精彩的故事细节没办法展开。这对于故事主角、采访者以及观众来说,可能都是一种遗憾。
但深度长文的体量、文字的纵深感能给予故事新的生机。以北大毕业生赵小狗的故事为例,这条b站播放量超过90万的访谈视频,从主人公得知自己是高考状元的那一刻讲起,聚焦一个成绩斐然的小镇做题家,为什么在考上名校后却感到失落,最后又是通过何种方式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安宁。但在书稿当中,故事是从她幼儿园的表现、小学多次转学的波折开始讲起的。这些“前情”是人物的性格底色,也是她“不走寻常路”的起点。书中的赵小狗,不只是小镇做题家的一个缩影,更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访谈视频更“碎”一点,注重的是语言、动作、情绪的直观冲击,以及人物的典型性,以期引发对一个群体的关注和共鸣;而书稿则更加系统更加个人化,读者通过它能更完整地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精神内核。「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渴望通过新的形式,突破短视频碎片化传播的局限,以更具纵深感的叙事重构人物的生命轨迹,为受众提供沉浸式阅读和深度思考的空间。
同时,此次跨界也是「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对自身栏目价值观的再次明晰,以及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大胆探索。
自2020年创办以来,「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始终坚持用最轻的方式,做最有分量的表达。以访谈做沟通桥梁,编织起当代青年群体命运交叠的地图。陈磊提到,壹次访谈就是一次连接,每读懂一个具体的生命体验,就多一分对历史和时代的理解。壹次访谈也是一次出发,想要抵达和参透的不是人生的标准答案,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看见多元、尊重差别、理解复杂。
栏目深度访谈人物1500+,播出的600多期节目中,关注原生家庭、教育之路、职场起伏、婚恋困局等一切与普通人有关的话题,仅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500万的单条视频有近百条。
栏目独家挖掘采访的群众演员周保,从西北农村走出在横店拼搏成“站神”,出身贫苦但从未放弃梦想,在屏幕中充当“背景板”却始终保持乐观,感动百万网友,后又被央视新闻报道,证明了素人访谈的生命力所在,也验证了「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的选题嗅觉和内容生产能力;18岁在一场车祸中失去右眼眼球的舞蹈生昕瞳,离开舞台后成为一名义眼师,从伤痛中长出勇气、笑对命运无常的经历鼓舞了无数在困境中跋涉的人;留着寸头送外卖的00后女孩李笙,访谈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1亿。她对于自己曾拥有五个名字的戏谑,对于疾病的抗争,用尽全力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坚韧,传递出一种滚烫的生命力,也是对「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价值观的具象诠释……
但是,五年来,互联网平台上的素人访谈节目已遍地开花。对于「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来说,他们需要重新考虑,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如何避免与其他媒体内容同质化?还可以有哪些可能性?
从2023年起,在素人采访之余,栏目也将触角延伸至艺人、知识分子、运动员、企业家等类别,陆续推出叶锦添、文松、李佳航、尚雯婕、倪虹洁、黄绮珊、武志红、六层楼、冯唐、杜素娟、梁永安等专访。反响直接体现在数据上。文松采访视频全网播放量高达2000万,李佳航采访视频在2小时内登上b站热门,杜素娟对于“断亲”的解读引发全网刷屏。团队对于公众人物的解构与打磨可见一斑。
「北京青年 x 壹次访谈录」在深耕内容的同时积极拓展公益实践,与腾讯公益、唯品会 “唯爱妈妈”等公益项目建立深度合作,孵化“和满满妈一块做好事”公益账号,关注女性权益、罕见病用药难、科技赋能等社会话题,立足自身品牌影响力,致力于把屏幕前的共鸣转化为现实中推动社会进步的实在力量。
同时,「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积极尝试多种媒介形式开启“破圈实验”:入驻喜马拉雅等平台,通过音频进一步降低接收门槛,扩展用户消费场景;通过图书增加内容的长尾效应,完成从“即时共鸣”到“深度沉淀”的价值跃迁;通过纪录片、影视改编等挖掘故事的影像纵深,激活品牌的商业潜能,实现从内容生产者到IP孵化者的模式突破。
由此可见,跨界图书领域是「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拓展内容和商业版图的一次尝试。《都市两极:北京14人》之后,视频访谈节目的自我探索与迭代升级,还将继续进行。
网址:从屏幕到纸页,视频访谈为何开始热衷于出书? https://mxgxt.com/news/view/1585985
相关内容
脸书怎么找到明星视频(如何在脸书上找到朋友如何在波波视频上观看独家的明星访谈节目?
如何查看华为周冬雨屏,如何查看华为周冬雨屏幕
有嘉宾的电视节目,屏幕上的在线视频记录,女名人在演播室接受电视主持人的采访图片
当李彦宏不再容忍,开始热衷于说实话
读创今日荐书|热门访谈节目《凉子访谈录》出书
杨澜访谈录之视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熊猫视频上如何找到明星的独家访谈?
曾经霸屏的深度访谈节目,如何杀出社交媒体重围?
撕拉片到底是什么?明星们为何热衷于拍摄撕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