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中,重拾音乐记忆与自我突破
01节目概述与创新
《歌手2025》通过XR技术、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增强了节目的视听效果,试图唤醒观众的音乐记忆。在全息投影营造出如银河般璀璨的舞台效果,以及AI修音技术对每一个音符的精细打磨下,节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这一季《歌手2025》的舞台,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在歌手段奕宏演唱《时空旅人》时,观众仿佛跟随他穿越星际,体验了一场超现实的宇宙之旅。同时,全息投影技术实现的跨时空和声,拓宽了音乐的叙事空间。
然而,虽然高科技提升了节目效果,但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音乐感染力的削弱。节目组采用的杜比全景声技术,虽然精准还原了现场乐器的空间定位,但过度依赖AI修音也让部分表演中暴露了技术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自然流畅。
02音乐表达与选曲策略
> 多元文化的碰撞
本季《歌手2025》的歌手阵容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融合了中外音乐元素,新老艺人之间的碰撞也带来了不少火花。日本唱作人大桥三重唱以其独特的治愈系民谣,与说唱歌手GAI的硬核中国风相互映衬,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在这些多元的音乐舞台上,新老艺人及中外元素的融合为节目带来了丰富的音乐体验的可能。
> 原创性与安全的权衡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组首次设立了“原创音乐周”,旨在鼓励原创音乐的发展。然而,原创作品的市场反响却远不及经典翻唱,这暴露了节目在选曲上的保守策略,反映出对市场安全区的依赖。新人林小棠通过AI算法创作出的《数字心跳》,将科技哲学与音乐艺术结合,展现了音乐的创新力量,但实验性音乐的包容度仍有待提升。
03赛制与文化影响
> 赛制与公平
本季《歌手2025》引入了全新的“虚拟观众投票”机制,通过实时弹幕情绪分析生成投票数据,同时国际评审团的加入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然而,这种新赛制增加了节目观赏性同时也带来了公平性的问题和观众质疑。某期节目中一位表现突出的黑马歌手意外淘汰,更是引发了关于是否存在“数据操控”的广泛讨论。
> 节目效应与文化价值
在《歌手2025》的播出期间,诸如#AI修音毁掉音乐灵魂、#实力与流量的终极对决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节目通过“一带一路音乐特辑”的环节,推广了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小众音乐类型,提供了较高的社会价值。这些争议不仅反映了大众对音乐真实性的担忧,更深刻地引发了人们对流量文化如何影响艺术价值的思考。
尽管节目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但观众黏性却有所下滑。对于这档承载着无数观众音乐记忆的节目而言,或许真正的突破口不在于追求更炫目的科技,而在于重新审视音乐竞技的本质。期待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光彩,更是音乐魅力的绽放。
网址:在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中,重拾音乐记忆与自我突破 https://mxgxt.com/news/view/1585277
相关内容
AI+海派民乐将谱出何种“中国色”?上海民族乐团携手腾讯打造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特色音乐会欧阳一叶:艺术与科技的交融者——现代艺术创新的探索者
音乐界的新声音:2024年的突破艺术家
传统与潮流的交响:民族音乐在融合中焕新
AI大伽百人谈|AI与艺术的交互:探索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
周深:在音乐艺术中坚持自我,突破谣言困扰
科技、交互与跨领域 艺术与科技
信息技术与初中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记忆歌词挑战:巨嗨智能娱乐点歌系统中的音乐记忆大考验
明星AI绘图: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