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演的!”
多少人因为一个热搜,开始狂追《狂飙》。
《狂飙》讨论度最高的时候,豆瓣评分跟着剧名一度飙到9.1,而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也开启了飙红模式。
如今《狂飙》早已大结局,我又开始二刷了,刚看第一集,我就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高启强去求唐家兄弟办事,被唐小虎打的剧情;
第二次是高启强身在看守所,还心心念念要回家给弟弟妹妹做年夜饭,镜头一转弟弟妹妹拿着饭盒蹲守在监狱门口;
第三次是安欣拿出饭盒,高启强看到熟悉的充满岁月感的饭盒和烂掉的饺子,拿起纸杯和安欣碰杯庆祝春节。
高启强的悲惨,安欣的善良,泪点密集,第一集就把我拿捏住了。
尤其第一集结尾,高启强走出看守所,因找不到公交蹭安欣的车。
安欣开着车,高启强看着车窗外面,屏幕飘过一句高赞弹幕:
人生若只如初见。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高启强没有从小鱼贩“黑化”成黑老大强哥该多好啊。
高启强从一个卑微怯懦的鱼贩一步步成长为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经历了腥风血雨的一生,甚至手上沾有人命,游走在灰暗地带,劣迹斑斑,网友却高呼“对他难以恨之入骨”。
我觉得恨不起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角色给力。高启强是个知识型的黑老大,坚持读书学习,气质儒雅,不同于其他大佬,他举手投足充满人格魅力。
二是张颂文气质拿捏到位。通过细致入微衔接自然的表演,成功演绎出人情复杂的黑老大形象,他没有将黑老大脸谱化,观众根本看不出表演痕迹。
高启强在这部剧中的成长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对于张颂文表演这么一个人物,难度不亚于一人分饰多角,没两把刷子是接不住的。
从摸爬滚打的小人物,到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他的每一面表演都给观众带来惊喜。
这才导致入戏太深的观众直呼“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演的!”
我查了查张颂文,意外发现他24岁才考上北影,更奇怪的是,以北影专业第一毕业,毕业3年却无戏可拍。
太好奇他的人生经历,于是扒了下,结果越扒越上头。
很多网友说,张颂文太幸运了,真的只是幸运吗?看了他的经历,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大器晚成”。
01.
1976年,张颂文出生在广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爸爸是军人,妈妈在当地镇卫生院工作,一家人生活恬淡美好。
张颂文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啃着甘蔗看电影,但美好的生活从母亲患癌开始便失去了光彩。
张颂文13岁那年,母亲确诊癌症晚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两年后,还是没撑住。
16岁的张颂文早早结束高中生活,去读韶关旅游学校,这样毕业出来就能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毕业后的张颂文为了赚钱,先后做过宾馆服务员,在印刷厂当工人,饮料销售员、空调安装工、导游等工作。
带团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有时候他会尽情表演一段,惹得大家捧腹大笑,游客都觉得他很有表演天赋,劝他去演电影。
一起做导游的小姑娘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
“
我想做电影。”
但那时他已经24岁了,说完他又犹豫了。
小姑娘鼓励他,张艺谋28岁才开始学电影,不也成功了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张颂文经过六个小时的深思熟虑,决定去北京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02.
他第一次去北京,连北影学校在哪里都不知道。跟出租车司机说,他要去北影,结果被拉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办各种半年制的培训班,有个老太太接待了他。
张颂文问,你们这里是不是有导演班?
她说,有,半年。
张颂文又问,毕业以后发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吗?
老太太说,这儿不叫北京电影学院,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在隔壁,我带你去。
张颂文说他一辈子都感谢那个老太太。
那会的人真的很单纯,老太太如果收了他的钱,他就在北影厂导演培训班学习了。
因为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又喜欢表演,面考时学什么像什么。
于是,1999年,25岁的张颂文如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他成为班里最大的学生。
因为他是广东人,口条不好,别人都在磨练演技,老师对他的要求是通过普通话考级。
半年的试读期,张颂文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为了练习普通话,他站在角落里练平翘舌音的绕口令,去和普通话好的同学交流,跟播音员练习。
张颂文还把小石子洗干净含在嘴里,帮助压住舌头,发准字音,平常和人说话也不拿出来。
晚上同学们都睡觉了,他一个人跑到操场上大声练习台词,天天练得嘴唇干裂舌头都破了。
恨不得一秒掰成两半用,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普通话顺利过关,这给了张颂文极大的信心。
2002年,凭着这股对表演的热爱,张颂文以专业第一从北影顺利毕业,所有的同学老师都看好他,觉得他未来一定会是一个影视大明星。
然而,事与愿违。
毕业3年,参加了七八百场面试,因身形受限,没有一个剧组肯给他机会。
没有表演机会,没有收入,生活都成了问题,他只能回学校当表演助教,教别人演戏,工资只有1800元。
为了把梦想继续下去,张颂文来到北京郊区租房,那里便宜些,就是冬天冷的要命,晚上零下21度的低温,这对出生在南方的张颂文来说简直难以忍受。
但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选择,25岁,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即使吃饭也不敢吃饱,买菜要在市场关门前买打折的菜;有时候没到月底钱就花没了,月底只好出去躲着要房租的房东。
他利用寒暑假,依然跑剧组争取表演,不管角色好坏,给钱他都演。3年后他的演技得到承认,终于接到一些小角色。
一个专业演员,还是表演老师,演小角色,群众演员,有的连名字都没有,也无背景可言。
面对这些质疑,他只说:
“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03.
直到2004年,《乘龙快婿》剧组找到了他。他把50多岁爱耍宝的岳父贾发演的惟妙惟肖,被奉为经典,至今仍在电视台不断重播。
2016年,让张颂文引起广泛关注的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张颂文饰演男二号唐亦杰,他是建委左右逢源的主任。
为了演得逼真,他特意20天增肥31斤,去一座小城市的建委上班,跑拆迁现场,泡停尸房,体验了一个月的生活。
为了塑造角色他对自己是真狠,唐亦杰后退的发际线不是化妆的效果,而是张颂文把头发一根一根的拔掉的结果。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观众误以为是剧组找来客串的小干部。
他说他所做的就是观察生活,把人物真实地还原。
从外形、着装到行为动作,全方位还原人物特质,让人察觉不到演的痕迹,而以为这就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唐亦杰一角助张颂文获得大湾区电影行业大会“年度男配角”。
2020年,张颂文凭借《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永平一角色,真正成功地红了起来。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他会忆起自己的母亲。
母亲患癌的那两年,他每日都要为母亲轻轻按摩水肿的腹部,母亲痛苦的样子,让他体会到命运的残酷和无奈。
母亲去世后十年的时间里,张颂文一听到“妈妈”两个字就会泪流满面。
他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融入朱永平失去女儿的痛苦中,那场吃馄饨的戏演哭了多少人,连原书作者都觉得张颂文演的比原著的故事更真实,张颂文也凭借这个角色真正被大众认可。
随后的两年,张颂文的演艺事业越来越顺,先后参演了《革命者》《扫黑决战》等影视剧。
2023年春节期间的热播剧《狂飙》将张颂文推向新的高度,终于打破戏红人不红的魔咒,直接封神。
如今,46岁的张颂文在北京顺义农村居住,最初是因为这里便宜,但是一直住下来可能真的因为喜欢。
闲暇的时候买菜、做饭、喝茶、种花、看书,回复网友的留言,这让他感觉到生活的烟火气。
他说:
“现在我四十岁了,我希望余生我接的戏,第一是我喜欢的角色,我能理解他的逻辑,理解不了我不能演;第二,我认为它是个不错的剧本,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合作,如果成天为生活而拍戏,不还是打回原形,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吗?”
梦想照进现实,张颂文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有人说,长得“美”不一定是演员的唯一出路,但长得“丑”还能红才是真本事。
哪怕晚一点没关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努力一定会被看到。
像张颂文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