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新剧遭雪藏7年,因劣迹艺人被耽误,2025年或成爆款
说起来,这拍戏啊,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光鲜,你说是不是?
演员这行,现在简直是“高危职业”,一不小心,自己栽了不说,连带着一整个剧组几百号人几年的心血,啪嗒一下,可能就全打水漂了,真是让人替他们捏把汗。
你想啊,一部戏从筹备到拍完,得砸多少钱,多少精力进去?
结果因为里头有个“老鼠屎”,或者说自己“吃饭砸了饭碗”,这戏就只能搁那儿晾着,跟个没人要的孩子似的,你说冤不冤?
所以啊,有人就琢磨了,将来剧组里是不是得加个新工种,专门干这“擦屁股”的活儿,就叫“AI换脸师”,或者说得更直白点,就是“劣迹艺人脸之回收者”,听着挺玄乎,可这活儿在当下这环境里,还真不是句玩笑话,简直是刚需,没它可真就寸步难行了,要不然戏拍了不能播,这不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你看最近播的几部剧,《刑警的日子》、《落花时节又逢君》,不都靠着这技术“起死回生”嘛,虽然效果嘛…咱后面再说。
话说刘亦菲那部剧,就是原名叫《南烟斋笔录》,后来改名叫《一曲三笙》的,2018年就拍完了,那时候“神仙姐姐”刚满三十,正是颜值和状态的巅峰期,拍完《神雕侠侣》后好多年没在小荧屏露脸,这剧一官宣,那关注度可真是“水涨船高”,大家伙儿都盼着看呢,结果呢,哎,硬生生被压了七年,跟被遗忘在角落的旧物件儿似的,这找谁说理去?
现在呢,赶上这波AI换脸技术成熟了些,加上最近广电那边好像也稍微“松了松口”,不少积压剧都开始冒头了,所以这《一曲三笙》大概率也是被“AI换脸师”给“抢救”得差不多了,瞅着这架势,没准儿真能在2025年跟大家见面了,而且说不定还能“咸鱼翻身”,搞个大新闻呢。
这七年时间啊,你说长不长,短不短,对一部剧来说,可真是个坎儿,多少剧就这么“胎死腹中”了,可《一曲三笙》命硬,愣是挺过来了。
这部剧虽然“年纪”大了点,毕竟是七年前拍的了,可你掰着手指头数数主演阵容,啧啧,这配置放现在,那依然是“能打得很”,一点儿不带含糊的。
首先说刘亦菲,当年拍这剧的时候,她还没演《花木兰》,还没凭《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这些剧证明她在电视剧领域依然是收视“扛把子”,大家对她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那些“天仙”一样的电影角色里,觉得她是不是只会演“花瓶”。
结果这几年她用事实说话了,一部接一部的爆款,口碑收视双丰收,让那些质疑的声音都“灰溜溜”地闭嘴了,她的号召力那可是实打实的,谁也抢不走。
再看看男主角井柏然,这哥们儿也是不简单,演文艺片《后来的我们》、《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能拿奖,演商业片《捉妖记》又能卖座,戏路宽着呢,在电视剧里像《相爱穿梭千年》他就演得挺吸粉,《归路》里的特警,《新生》里的费可,也是各种类型都敢尝试,而且表现都挺稳当的,跟刘亦菲搭戏,这俩颜值都在线,演技也不赖,感觉能擦出挺不错的“化学反应”,光是看他俩站一块儿,就挺养眼的不是?
还有啊,当初因为“劣迹艺人”被替换掉的那个角色,现在是魏大勋补上了,这几年魏大勋在演戏上进步挺大的,尤其《我的人间烟火》里那个孟宴臣,简直是“现象级”的火,让他彻底撕掉了“综艺咖”的标签,凭着一股“斯文败类”的气质圈了一大波女粉丝,他本身观众缘就好,这次演这个角色,说不定能成为剧集的一个意外之喜,给剧加点“料”。
阵容里还有“国民姐姐”刘敏涛啊,演什么像什么,《伪装者》的明镜、《琅琊榜》的静妃,那都是刻在观众心里的经典角色,有她坐镇,这剧的演技底盘就稳了。
还有张含韵,从“超女”到现在,一直在努力转型,演《知否》里的淑兰就挺有辨识度,她身上那股清新劲儿,放到民国剧里,感觉也能注入点“灵动感”,让剧不那么沉闷。
所以你看,这班底,即使压了七年,拿出来还是“顶呱呱”的,一点儿不掉价。
除了演员阵容,这剧当年的制作水准,那真是没得说,剧组是下了“血本”的,一点儿都没“凑合”。
这剧是改自一部少女漫画《南烟斋笔录》,漫画本身就挺有氛围感,剧组也铆足了劲儿想还原那个清末民初的调调儿。
导演刘海波,拍过《三叉戟》、《尘封十三载》,都是那种写实风格的作品,挺有深度的。
另一位联合导演叶昭仪呢,是香港那边的,拍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种浪漫细腻的剧。
这俩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导演凑一块儿,一个负责“骨架”,一个负责“血肉”,听着就挺有意思的,希望能擦出点不一样的火花,把民国的写实感和奇幻浪漫的故事融合到一起,做出点独特的东西来。
为了这剧啊,光是男女主角的衣服就做了200多套,整个剧组的服装总数超过4000件,道具也整了几千件,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得花多少钱啊?
更别说搭景了,女主角南烟斋那个主场景,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光搭起来就花了四个月,从大堂到水榭,从假山到室内的雕纹摆设,那都是按着年代感和讲究来的,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有味道的民国世界。
剧组当年这么“砸钱”,这么用心,就是想做一部精品出来,结果呢?
眼瞅着快要出来了,硬是被“一颗老鼠屎”给搅黄了,你说糟不糟心?
然而,这AI换脸技术虽然能让剧“起死回生”,可它是不是真的能“药到病除”,一点儿副作用都没有呢?
这事儿可就“一言难尽”了,感觉有点像“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
毕竟七年前的技术跟现在比,那可不是一回事儿,而且就算技术进步了,把一个人的脸硬P到另一个人的身体和表情上,这效果能好到哪儿去?
你看最近那几部用了AI换脸的剧,观众的评价可是“褒贬不一”。
《刑警的日子》里,高亚麟换成张磊,因为两人脸型差异大,看起来就特别别扭,表情僵硬,口型也对不上,观众都吐槽那角色像个“NPC”,一点儿活气儿都没有,看着就“出戏”。
《落花时节又逢君》呢,据说剧组下了血本,专门请胡意旋去补拍了绿幕镜头,再用AI把脸贴到袁冰妍的身体上,这样成本高得吓人,但效果相对就自然多了,有些人看了甚至觉得“真香”,觉得这钱花得值。
可《一曲三笙》里要换的那个角色,听说戏份挺重的,不像有的剧那样只是个小配角,这工作量可大了去了,而且当年拍的时候肯定没预料到要换脸,没做绿幕之类的准备,现在要补拍,那难度和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搞不好比重新拍都贵,这不就成了“吃力不讨好”吗?
而且啊,除了换脸,这剧的集数也从备案的68集,活生生被砍到了55集,足足少了13集!
这13集的内容,多半是那个“劣迹艺人”的戏份,你想想,一个戏份重的角色,他的戏份被大刀阔斧地删掉,这对剧情的连贯性、完整性得造成多大的破坏?
说句不好听的,这简直是“伤筋动骨”,甚至可能直接把一部好剧给“毁了”。
这种事儿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像《大秦赋》,为了符合规定,砍掉了不少内容,结果播出后被骂得不行,成了系列里最差的一部。
还有重播的《甄嬛传》,把余答应的戏份删了,导致倚梅园争宠、眉庄让路这些关键情节都断了,安陵容黑化的铺垫也没了,观众都觉得“童年记忆被篡改”了,气得不行,说这是“人为破坏作品完整性”。
所以啊,AI换脸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大段删减会不会让剧情变得“一锅粥”,这些都是悬在《一曲三笙》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它的播出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你说这七年苦等,会不会最后等来的是一场“播出事故”呢?
尽管有这些风险,可《一曲三笙》真要播出了,它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你看它这题材,民国奇幻、女性成长、悬疑破案,这几种元素揉一块儿,在最近的市场里还真挺少见的,有点“人无我有”的意思,填补了市场空白。
加上有刘亦菲、井柏然这种有号召力的演员扛着,还有魏大勋这种自带话题的,刘敏涛这种实力派,观众的基本盘肯定是稳稳的,不会没人看。
尤其今年暑期档,能打的民国剧好像也没多少,它这时候出来,是不是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用一部2018年的剧来面对2025年的观众,这“审美考验”可是实打实的,毕竟观众的口味、市场的潮流这几年变化挺大的,当年的服化道、拍摄手法,在今天看来会不会显得有点“过时”?
能不能吸引到年轻观众?
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啊,这剧最终能不能成为爆款,能不能对得起它积压的这七年,说到底,还得看它最终呈现出来的“质量”。
如果AI换脸做得好,删减不影响剧情,那它可能就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反之,那可就是一场让人唏嘘的“打水漂”了,七年的心血,可能就真的白费了。
《一曲三笙》这部剧,从万众期待到雪藏七年,再到如今有望“重见天日”,这经历简直就是咱们影视圈这几年“演员塌房”风险的一个缩影,活生生给所有剧组上了一课,告诉你这“演员风险管理”可不是闹着玩的,得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不过呢,如果它真能抓住现在这个优质剧相对没那么多的“窗口期”,凭着刘亦菲那强大的号召力,当年“不计成本”的精良制作,还有它本身比较特别的题材,就算经过了AI换脸和删减的折腾,只要最终效果别太拉胯,说不定还真能“歪打正着”,成为2025年的一个“爆款”呢,谁知道呢?
网址:刘亦菲新剧遭雪藏7年,因劣迹艺人被耽误,2025年或成爆款 https://mxgxt.com/news/view/1578303
相关内容
因劣迹艺人牵连,刘亦菲新剧雪藏7年,若播或成2025年热门剧!刘亦菲新剧被雪藏7年,一旦开播必成2025爆款
因劣迹艺人,刘亦菲新剧雪藏7年,如果顺利播出,将是2025年爆款
雪藏7年,刘亦菲新剧终于能播了?但这劣迹艺人的脸怎么处理
明星爆出丑闻后不耽误捞金,在这些劣迹艺人面前陈冠希才是真汉子
内娱大解放!刘亦菲《南烟斋笔录》雪藏7年准备播出!AI换脸成功
刘亦菲或将出演亦舒新剧?待播剧4年没动静,热门大饼变数多
《花儿与少年》新季官宣三金花:刘亦菲真人秀首秀预定爆款
5部剧因“劣迹”艺人被禁播,吴亦凡彻底翻船,章子怡说的太对了
刘亦菲新剧男主换人,陈晓退出原因成谜,肖战或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