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时期",然而今年却出现了意外的逆转。尽管《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有着流量明星、经典IP以及知名导演的强大组合,但截至目前,该片票房却仅有6亿多,落后于《熊出没·重启未来》,成了春节档新片中的"倒数第二"。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流量明星的影响力为何在这次春节档失去了效用?
资深电影人关雅荻对这一现象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她认为,在超大档期的竞争中,虽然粉丝可能会重复购票支持自己喜爱的明星,但这依然无法与大众观影的广泛规模相比。根据灯塔专业数据的统计,从2016年开始,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只去一次"影院的观众比例高达57%,而去2到5次的观众比例则从39%微幅下降到36%。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春节期间选择的观看方式趋向于单一,电影真正要打开市场,必须要在题材和内容上切中观众的"最大公约数"。
与以往的春节档不同,这一时期的观众愈发渴求的是具有较高质量和更深刻内涵的电影。流量明星虽然带来了强大的关注,但如果影片质量不够,粉丝的资金支持也难以抵消票房的薄弱。在一些评论中,有人指出,流量偶像偶尔闪耀的光环并不能为《射雕》构建起牢固的票房防线。
众所周知,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时期,观众更倾向于选择适宜全家观看的轻松愉快的影片。与之相比,虽然《射雕》刻画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武侠世界,但显然没能打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反观《熊出没·重启未来》,凭借其天真有趣的剧情设定和引人入胜的动画风格,成功俘获了许多家庭观众的心。
这不仅反映了观众口味的变化,也暴露出流量明星在选片时面临的无奈和挑战。票房的提升,不仅仅依靠明星的流量,还需要内容的扎实与情感的共鸣,这或许是流量明星们在春节档败北的关键所在。面对观众口味的多变和产业竞争的激烈,流量明星需重新思考如何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