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辨析“社交资产”“私域流量”和“KOC”的联系和区别

发布时间:2025-07-13 20:38

#IN核小词#传经前沿

时间已临近9月,除了已经让人头昏脑胀的史论,传媒经济学也是近年来越来越重要的考察领域,除了基础概念之外,不断涌现的业界新名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然而,总有一些“说重点可能谈不上,但不知道又好像不太应该”的概念属实让人头疼:“公域流量”“私域流量”是什么黑话?KOL和KOC又有何区别?“社交资产”又是什么?我的100个微博粉丝算不算?

本期IN核小词介绍“社交资产”“KOC”“私域流量”三个前沿热词,带你快速了解业界新鲜概念,下次碰到就不会再似懂非懂啦~还可以把这些“黑话”自然不做作地用进论述答题中,为你的答案锦上添花!

一、社交资产

01-定义

社交资产(social capital asset)是Eugene Wei 在其博客文章 《地位即服务》 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每个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所获资源的综合概念,是该社交平台提供给用户的“工作量证明”。也就是说,用户为平台贡献的有效工作越多,获得的社交资产也越多。

既然社交资产是社交平台创造出来的非常重要的“工作量证明”,那么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如果获得更多的观看、点赞、转发、互动,就可以积累更大的社交资产。

02-特点

社交资产是一个社交网络能够有效运营的重要元素,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越早进入,可能获得的社交资产越大

在每个社交平台早期高速发展的使其会被从业者称为“红利期”,因为平台的用户数在高速增长,而平台上的优质内容相对稀缺,获得有效关注的成本就相对较低。随着平台用户数增速的下降,用户数越来越庞大,获得有效关注的成本就会变高,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这意味着,进入越晚,获取社交资产会越困难。

➤外生的社会资本可以平移进任何社交网络,大众知名度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早期进入社交网络平台更容易获取社交资产,但拥有大众知名度的人随时进入一个社交网络平台都可以获取大量关注。此外,通常来说,除去大众知名度带来的社交资产,社交资产很难在不同社交网络平台之间平移。

➤网红就是较大社交资产积累的具体体现

虽然通过许多方法都可以获得社交资产,但是社交资产也需要维护与积累。网红就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持续深耕,通过专业化内容吸引特定用户群,以不断积累社交资产的典例。

通过以上特点,我们知道了社交资产虽然可以从大众知名度平移过来,但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专业内容、吸引关注与互动而来。持续稳定的内容产出,成为专业的细分领域专家,以消费者的朋友面目出现等,都有助于持久积累社交资产。正是这种对专业知识和可获性的感知,将社交媒体影响者与名人和一次性的“病毒”传播者区分开来。

03-社交资产的变现模式

社交资产的商业变现模式主要有四种:电商、广告、直播打赏、知识付费及其他增值服务。

自营电商是网红将社交网络平台上积累的社交资产在电商平台上予以变现的过程,社交资产与自营电商之间形成了减少流量成本与获取更多的信息的良性循环。

广告是最为普遍的社交资产商业变现模式,因为其产业链条短,不涉及实体商业,操作简便。它可视为将粉丝与人格化的网红之间的信任链赋值的过程。

直播打赏是社交媒体时代最直接也最虚拟的社交资产变现方式,同时也是web3.0时代社交资产转化为货币资产最有力的印证。

“知识付费”这一渠道是社交资产中存在较高壁垒、极度依赖头部流量的变现渠道。如微博问答、知乎 Live、得到专栏、喜马拉雅付费音频等产品,都是基于网红积累的社交资产进行的知识付费变现。

二、私域流量

01-定义

所谓私域流量,是相对于淘宝、京东、百度这些由集体所共有的公域流量而产生,是指人们可以自主把控、反复、免费并随时随地直接触达用户的渠道,比如微信群、朋友圈、平台私信等,它属于人们的“私有资产”。总体而言,私域流量就是一个基于信任关系的封闭性平台上的流量池,这个平台也不一定是社交平台。

“私域流量”拥有三大属性:为私人所有和把控、能够反复触达、能够免费使用。

在如今流量趋于饱和的大环境下,已难以拉入新流量,如何维护与老顾客的关系并激发他们的二次购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的“私域流量”便进入到大众视野中。KOC 正是基于私域流量而产生,这部分群体通过影响自己的私人社交圈从而产生消费势能。

02-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

常见的公域流量可分为四大类型:电商生活平台(淘宝、京东、美团等)、信息平台(今日头条、百家号等)、社区平台(微博、知乎等)、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公域流量是开放式的,但都依靠于平台获取流量,即并不能完全自主掌控自己的流量分发,若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就需要向平台支付推广费用。

而常见的私域流量通常是个人号、微信朋友圈、群聊等。对于私域流量而言,人们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流量分发、内容推介,不会轻易被平台限制,流量为自己所拥有和掌控,无付费,无限流。但相对而言也较为封闭。

在大数据时代,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并非互相割裂存在。私域流量可以通过大型平台渠道这类公域流量导入流量,公域流量则借助私域流量实现有效和深层次的触达,两者结合,才能不断优化营销方式,挖掘目标用户的长期价值、提升忠诚度。

03-KOC

➤定义

所谓KOC(Key Opinion Consumer),即关键意见消费者,对应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一般指能影响自己的朋友、粉丝,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从广义而言,KOC 其实就是产品的每一个用户或消费者。

➤KOL与KOC的区别

从传播主体角度看,在同一垂直领域下,KOL 和 KOC 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身份可以交替和转化。当 KOC 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变大之后,就有可能会转化为 KOL。但除此之外,二者也存在一些区别:

①渠道平台:不同的流量领域

KOC 和 KOL 所依赖的渠道平台不同,前者依靠私域流量,而后者依靠公域流量。

KOL通常是某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拥有自己在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需要更强的曝光量,依靠公域流量从而开放式地辐射到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KOC则主要通过支配自己的私域流量从而影响到其中的群体。

②用户关系:不同的影响模式

KOL 是在特定领域有相当话语权和权威性的,其内容是一种单向的意识输出,即“推荐”。KOL在其庞大的粉丝群体面前往往呈现出“高高在上”的角色,因此也很难与用户达成深层次的沟通和共鸣。

KOC则是基于其消费群体的身份表达真实感受、分享生活经验,与其他消费者相互交流,即“分享”。他们与用户同为“草根”,其视角和言论也都站在用户视角,所以更受用户群体的信赖。KOC的信任体系坚定而稳固,其模式为“粉丝影响粉丝”。

③传播内容:不同的思维方式

KOL 所发布的内容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但也因其卷入更多的商业利益中而丢失了其客观的视角,具有更明显的营销性。KOL可以以其自身的流量基础快速地打造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用户在短时间内知道一个产品或品牌。

KOC则主要以一个真实用户的身份,用生活化、个性化的内容来支持品牌或产品,例如新品试用、评论区分享、社群话题讨论等。因此,从传播内容而言,KOL所依靠的是其自身的权威性、专业性,KOC则是依靠基于社交的真实性

➤从KOL到KOC:品牌传播面临的挑战

相较于能够呈现更直观的数据标准和更加专业化内容的KOL,对方兴未艾的KOC的选择和运营对于品牌而言更具有挑战性。

一方面,选择优质的KOC并不简单。优质的KOC具有更真实的传播内容、与用户更亲密的关系,这无法仅仅根据粉丝量等单一数据指标来判断,而是需要“大数据+经验”进行分析和发掘。

另一方面,KOC 的运营需要品牌方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成本。KOC 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和用户黏性,因此需要品牌商保护好他们真实性和独立性的优势,使得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从而将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连接起来。若将这种“熟人圈”利用得当,就可以与用户产生二次互动和二次信任。然而,一旦失去或弱化了KOC的优势和特点,KOC也将失去用户的信任。

看完这篇梳理,你能把社交资产、KOC和KOL、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这几组概念串联起来了吗?下次见到它们时,不要再搞混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请辨析“社交资产”“私域流量”和“KOC”的联系和区别 https://mxgxt.com/news/view/1573246

相关内容

李佳琦爆红的背后:KOC当兴,私域流量崛起
小红书koc和kol区别
KOC=私域流量池,拥有更强的粉丝信任度和变现能力!
koc和kol区别
私域流量新玩法:KOC如何加速品牌传播与销售转化
KOC和KOL,不同的社交人生
KOX矩阵协同公私域流量,驱动全域增长
KOC是什么意思?和KOL的区别
私域流量的浪潮下:KOC,比KOL更具商业价值
KOC与KOL的区别:社交媒体生态中的两种影响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