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时间,中国电影圈发生了“6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5-07-11 02:56

过去一年,娱乐圈的最大谜题是:贾玲去哪儿了?

去年,贾玲凭借《热辣滚烫》的 34.17 亿票房,拿下春节档的冠军。

两次征战春节档,两次夺魁,一时风头无二。

比电影更热的是" 贾玲减肥 "的话题。

贾玲过去是春晚小品里的胖大姐、胖婆婆。

但为了拍这部电影,她减肥 100 斤,前后的对比照片让人咋舌,她一度成了女性励志标杆。

朋友圈里,无数人用贾玲减肥来激励自己。

按理说,票房也大卖了,还成励志偶像了,贾玲应该趁着这波热度好好变现。

但奇怪的是,一年过去了,她好像消失了一样

除了零星的消息,比如和安藤樱合拍杂志封面、和吴彦祖合影外,她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大家对她的 " 神隐 " 做了各种各样的解读。

有人打趣地说,《热辣滚烫》大卖 34 亿,贾玲少说也赚了 2 个亿。

有哪个打工人赚了几个 " 小目标 " 后,还急着回去上班的?

有人则反驳道,不是贾玲想低调,她是被逼无奈

拍完《热辣滚烫》后,flag 已经立起来了,贾玲如果复胖,必然会遭遇口碑反噬。

但是从现实来说,长期保持那样一个极端低数字,难度极大。

这时候对于贾玲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尽量少露面,"夹着尾巴做人"

在皮哥看来,以上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因。

回望现实,贾玲消失的这一年里,电影圈发生了 6 件大事。

看懂大势,我们才能找到贾玲 " 消失 " 的真相。

01、"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回看这几年的电影市场,贾玲和她的《热辣滚烫》,处于一个很奇妙的位置。

在这之前,电影圈有着近乎" 固定的形状 "

2020 年,冠军是暑期上映的《八佰》

导演管虎科班出身,主演也都是王千源、张译这样的一线大腕。

之后的两年,年度冠军被《长津湖》两部战争电影占据。

几位导演的行业地位不用说,主演吴京、易烊千玺相比《八佰》,又升级了一档。

再到 2023 年,《满江红》又将这种模式推到了顶峰。

导演张艺谋+主演沈腾、易烊千玺、张译,最极致的 " 神仙阵容 "。

换言之,那几年的电影市场尽管风雨飘摇,但保持住了一定的传统秩序。

直到去年的《热辣滚烫》。

减肥电影?话题电影?翻拍电影?

放到内地电影史上,太过 " 另类 "。

但它还是赢了张艺谋云集众星拍摄的《第二十条》。

你能明显感觉到,电影市场进入到了一个混沌期,形势、格局面临重塑

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今年的《哪吒 2》,内地轰下 150 亿票房,还在西方国家开花,完全将电影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导演名叫饺子,一个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毕业生,电影圈的 " 门外汉 "。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登顶,大幅刷新票房纪录,传递出的关键词就是:反权威

背后的道理很简单,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各行各业都遭遇了瓶颈,唯有引入 " 外援 ",才能破局。

电影圈如此,其他领域更是如此。

华科大生物医学工程毕业的冯骥,用一款《黑神话:悟空》,让中国游戏震惊世界;

吉他手出身的辛爽,用《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给电视剧市场注入新气象;

金融圈的理工男梁文锋,用一款 DeepSeek,帮助中国在 AI 圈扬眉吐气。

从辛爽到饺子,从冯骥到梁文锋,更多的 " 外行 " 涌入传统领域,形成了鲶鱼效应。

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市场一下子被盘活。

02、一门 " 老二哲学 ",根治了内娱 30 年 " 顽疾 "

《哪吒 2》轰下 150 亿票房的背后,很多人形容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 "

有的电影第一天靠着演员人气,挣扎了下,但也很快倒下;

有的电影在高呼 " 绝不撤档 " 后,最终还是黯然撤档;

就连《熊出没》这个 IP,往年稳到不能再稳,今年票房也没超过 8 亿。

唯独陈思诚和他的《唐探》,夹在 " 输赢 " 中间,让人很难评判。

陈思诚这几年的遭遇,其实诡异得很。

我们从过去 10 年里,每一部《唐探》电影的票房争夺,就能看出来。

2015 年年底,《唐探 1》上映,口碑不俗,但被同期的《老炮儿》《寻龙诀》压制。

2018 年春节档,《唐探 2》票房大卖 33 亿,但被黑马《红海行动》后来居上;

2021 年春节档,《唐探 3》先声夺人,首日票房 10 亿 +,剑指影史纪录,最后被《你好,李焕英》反超;

今年春节档,《唐探 1900》在原班人马基础上,还请来了周润发。

结果还是沦为了《哪吒 2》的背景板。

过去十年,陈思诚似乎一直在输,是名副其实的 " 千年老二 "。

但输到最后,我们猛然发现,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作为导演和监制,他已经狂揽 240 亿的票房。

在他手下,王宝强成为了最强 80 后男演员,总票房突破 200 亿。

刘昊然成为最强 90 后男演员,总票房也突破了 200 亿。

就连这部《唐探 1900》,也在不动声色中,拿下 35 亿+票房。

每次都输,输到最后,反而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陈思诚就是中国 " 老二哲学 " 的践行者。

何为老二哲学?

不做第一,不做第三,就做老二,紧紧躲在第一名身后。

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存在感低,好处却一点儿也不少。

上一个 " 老二哲学 " 的集大成者是刘德华,唱歌,演戏,长相,每一项都是第二名,加在一起就成为时代的传奇。

陈思诚亦是如此,从来不争不抢,千年老二最后熬成了时代王者。

他还看得很开。

绯闻八卦,你们随便写,他从来不生气;

抄袭翻拍,你们随便骂,从来不还嘴。

没有艺术家的病,票房大卖,从没有想着教育观众。

《外太空的莫扎特》赔钱了,也保持低调,绝口不谈失败。

对兄弟,王宝强遭遇出轨危机,他第一时间打钱 300 万;

王宝强拍《八角笼中》后期缺钱,他第一时间补上,还帮着兄弟一起宣传。

对爱人,和佟丽娅好聚好散,离婚后一直保持联系,为前妻站台,甚至和前妻一起带孩子游玩。

有人说陈思诚油腻,他确实油腻,但油腻中又带着足够的真诚。

老二哲学,被他玩明白了。

03、资本只有一个信仰," 真金白银 "

10 年前,电影市场迎来大爆发,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

综艺能拍成电影,一首歌能拍成电影,一部电视剧也能拍电影。

电影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而且只要营销到位,动辄就是 10 亿 + 的票房。

这其中流量明星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流量明星刚兴起的时候,还挺唬人的,网上的数据很漂亮,给人一种分分钟变现的错觉。

投资人都会算一笔账,一个顶流粉丝上千万,每人贡献一张电影票,票房就能突破 10 亿,这不就是白送钱?

这种感觉在电视剧领域确实管用。

因为电视剧的数据是可以刷的,有组织的粉丝群体,分分钟给你刷几个亿的播放量。

但是电影是线下的,需要真人露面贡献真金白银的,顶流立刻就 " 见光死 " 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堡垒》。

据说投资人刚听到鹿晗主演时,高兴地提前开香槟。

后来上映后直接赔了上海两套房,也宣告流量明星不好使了。

这几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流量明星越来越失宠。

他们基本只能活跃在各大综艺里,个别资源咖也只能在电影中演个配角,独挑大梁的情况很少见了。

这其中也有顶流转型成功的,如朱一龙、易烊千玺和王一博,但多数流量明星都是原形毕露。

万万没想到,今年春节档,《射雕英雄传》上映,流量明星 " 死灰复燃 "。

本片的主演是肖战,堪称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顶流,全网拥趸无数,即使在 227 事件后,人气不减。

主演之外,还有徐克坐镇,选择的题材还是金庸经典小说。

在收割少女的同时,也兼顾一部分中年观众,本以为这样的保险牌稳赢了。

但它依旧没能挣脱流量明星电影的票房曲线:高开低走。

前期狂热粉丝刷票房,使得《射雕》预售票房排名第一。

上映一天后,口碑出炉,几部新片中垫底,豆瓣只有 5.5 分(现在已经跌到了 5.2 分)。

粉丝效应一过去,票房雪崩。

最终票房定格在 6.7 亿,这已经是粉丝电影的天花板了。

" 流量明星 " 这张牌的哑火,再次印证了电影市场已经回归理性。

想靠一两个年轻偶像来打开市场,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在市场狂热期能分得一杯羹,等一切回归正路,必将销声匿迹。

04、当家的 " 女主 " 变了

张艺谋当年对章子怡说,不要拍电视剧。

那时候电影和电视剧存在 " 鄙视链 "。

能演电影的绝不会自降身段演电视剧,能演主角的也不会跑去演配角,番位和人设在这个圈子里看的很重。

但这几年,我们明显能感觉到,过去的规矩被打破了。

章子怡、周迅都去拍电视剧了,但并没有形成降维打击。

张艺谋、冯小刚也去拍电视剧了,也没有激起太多水花。

反过来,很多电视剧女王也涉足电影圈,褒贬不一。

比如孙俪,妥妥的电视剧收视率保证,但在银幕上号召力一般,这些年一直没有电影代表作。

再比如海清,曾经电视剧里的国民儿媳,在电影圈一度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直到这些年主演文艺片,才绽放出了别样的光芒。

类似的例子还有宋佳,去年的一部《好东西》让她大放异彩,给 30+ 女演员做了很好的表率。

最成功的还是赵丽颖

来自农村,非科班出身,愣是靠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接过孙俪的交接棒,成为电视剧的新宠,甚至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大家对瓜子脸美女的执念。

转战电影圈,也在《乘风破浪》里演过花瓶,但这两年明显能看出她的野心。

在《第二十条》里,大胆突破自我,演一个被侵害的聋哑女,颠覆了之前的玉女形象。

在即将上映的《向阳 · 花》中,再度挑战自己,出演一名刑满释放的女囚。

大女主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更加鲜活真实的银幕形象。

05、大导演时代 " 最后的倔强 "

今年春节档,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

能卖座的电影,几乎都是年轻一代的导演。

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些大导演已经缺席,徐克和乌尔善被年轻导演冲得七零八落。

在早前几个月,贾樟柯的《风流一代》和邵艺辉的《好东西》同期上映。

都是山西老乡,都讲述女性解放,邵艺辉赢得了满堂彩,贾樟柯则被批新瓶装旧酒。

时间再回到去年春节。

宁浩曾经是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但和伯乐刘德华合作的《红毯先生》却票房遇冷,一度撤档,也把自己的金字招牌给砸了。

大导演一般功成名就后,一般都会遇到 " 表达欲陷阱 ",就是总想着要拍一部很深刻的电影,针砭时弊,青史留名。

但这个世界上,并非谁都能成为姜文。

到了如今,电影已经脱离艺术的范畴,成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越是使劲儿,拍出的东西越是拧巴,说教味儿越浓,和观众的距离也就越远。

这一点从《风流一代》就能看出来。

贾樟柯想搞一个 " 游历电影 " 的高级概念,结果呈现的效果就是翻版的《江湖儿女》,观众看得直皱眉。

而《好东西》在处理同样命题的时候,则用脱口秀的形式表达出来,年轻人喜闻乐见。

很多大导演都是困在 " 表达欲陷阱 " 里,反而拍不出好东西。

比如林超贤。

当年是打江山的心态,所以拍摄《红海行动》能扬长避短,给人惊喜。

现在是守江山的心态,拍《蛟龙行动》就畏手畏脚,差强人意。

还有周星驰。

过去他的喜剧理念引领时代,但很多人没意识到,如今的他已年过六旬。

这两年他一直在努力和脱口秀演员、网红互动,似乎要紧跟潮流。

但最近拍摄的《少林女足》,片名已经暗示了他创作力枯竭。

唯一的例外就是张艺谋,他之前是大片专业户,这些年却一反常态,只拍小片,一年一部,全都是商业类型片。

有人嘲讽他不思进取,皮哥却觉得他是化繁就简,挣脱了思想的枷锁,放弃了宏大叙事,反而能拍出很多小而美的东西。

生活已经太累了,大导演们还是去一去爹味儿说教吧。

06、一把熊熊烈火,烧出了一片新的战场

今年电影市场虽然《哪吒 2》一家独大,但里里外外散发出的 " 火药味 ",却超越以往。

观众能明显感觉到,一片新的战场,已经形成。

只是春节档,就有多部电影 " 奔赴 " 其中。

比如《哪吒 2》里是的阐教就是暗指美国,玉牌就是暗指绿卡;

比如《唐探 1900》直接回顾 100 年前华工在美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还有《蛟龙行动》,直接把最顶级的海军实力摆在了台面上。

这些内容之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大国自信。

过去我们面对不公,只能表示强烈的谴责,现在可以当面回怼,甚至进行反讽。

电影之内,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和好莱坞的差距在减小,题材上我们也更加掌握话语权,电影人们不约而同对着西方霸权开团输出了。

随着《哪吒 2》成为全球单一票房冠军,并且跻身全球票房 TOP5,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从小被好莱坞电影影响的价值观,要迎来一次拨乱反正了。

这是中国电影的胜利。

07、贾玲的 " 新身份 "

理清这 6 件大事后,贾玲 " 消失 " 的真相,就已经跃然纸上了。

往大了看,中国力量强势崛起,各种输出已经辐射到海外。

未来仍有着极大的开拓空间,也潜藏无数机遇;

往小了看,大导演时代越发落寞,更多 " 门外汉 " 成功推动行业破局。

在一连串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未来电影市场,必然会更看重品质。

而在女演员这一类别上,没人能再稳站神坛。

过往功成名就也好,话题流量也罢,都已成云烟,未来真正要凭角色和演技说话。

多重变数之下,贾玲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变换身份——

跻身资本,从棋子变身棋手,换装 " 上桌 "。

一方面," 消除个人危机 "。

观众对角色的审美、对演技的评判能力,在逐年提升。

但贾玲的演技并非强项,偏偏她接下来的事业重心,还是看重表演的电影。

她不会每次都这么幸运,及时跳脱出演员束缚,很重要。

另一方面,她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在中国文化全面输出的新浪潮下,她的位置越高,能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

当然,前提是她真的有几副刷子。

目前贾玲在这条新路上,已经起步。

她此前的《你好,李焕英》已经确定被好莱坞翻拍,她本人也会担任监制。

这一路有掌声,也有质疑,但无疑贾玲爬到了金字塔顶。

贾玲的身份转变,也折射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波云诡谲。

未来如何变幻,我们拭目以待,这可比她的电影好看多了。

文 / 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查看原文

网址:1年时间,中国电影圈发生了“6件大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1563160

相关内容

1年时间,中国电影圈发生了“6件大事”
这一周内,除了“张译息影”这事外,中国电影圈还发生了4件大事
大事件盘点:2021年中国娱乐圈大事件
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将于6月举办,开票时间公布!
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将于6月举办,开票时间公布→
大事件盘点:2020年中国娱乐圈大事件
2010中国电影里程碑式三大事件
2018年时尚圈的大事件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视节6月举办,开票时间公布
最近,中国篮球圈发生了一件非常合理的大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