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银亮与王浔的艺术世界

发布时间:2024-04-24 20:17

原标题:走进张银亮与王浔的艺术世界

“以画唯新”展示了六位80、90后女性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她们创建的图像试图接近全球化语境下的新能量和新状态。

在这里,艺术家并不执着于关注概念之新、技术之新,甚至材料之新,而是强调一种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新。80、90 后这一代人,属于新游牧的一代,跨文化是这一代独有的特质。她们的创作中,除去了像身份、地域、文化差异等元素,超越疆界是她们最显著的特点。新游牧的一代,也可以称之为时代新的漫游者。中国全速迈向全球化的同时,这一代艺术家也纷纷游学于世界各地,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她们学会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和态度观察世界和吸收不同的文化,直率地表达自己在种种复杂和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获得的感知经验和艺术风格。她们的绘画抵达了当下共感的心灵之境,坚持探索新语言的内在力量。绘画是她们跟这个世界交谈的方式,记录和保存着脆弱不安生命中的多重记忆,内心的意志和无限的向度。作品注重多维宇宙观和多重秩序感,并且也能看到她们善于突破边界和拓展材料的能力。

《以画唯新》策展人郭小力

她们的作品与当下的共鸣,源于她们绘画中的唯新诗性,即带着完全开放的态度去发现和理解自我、艺术与现实三者的距离。同时体现出女性特殊敏感性,丰富且充满灵性、自由而松弛,语言纯净又清晰。无论是对现实的观察思考,还是对艺术史的理解,六位年轻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都呈现一种全球意义上的形象。以画作答,她们所传达出的这样一种全新的文化特质,重构了想象中的可见世界,或许是我们对一种绘画特质的期待。

以画唯新,期待她们的世界之新。

文/郭小力

张银亮

我去过哪里,我就在哪里

张银亮让移动而模糊的风景和人去传达心理地理学的含义,“我去过哪里,我就在哪里。”她的绘画作品让人想到这一句。张银亮从小在国内外很多城市生活过,意识到每个地区在景观上的差异,她对每个地区的公共空间呈现的不同样态很感兴趣,她认为这其中涉及到政治、文化、历史,以及个人和心理空间的关系。所以,她又像是灵魂的漫步者,内心有种温暖的力量。画面中流动着不同的景致,都是她跟这个世界的共感。同时,她对媒介很敏感,她的绘画和独幅版画两种媒介之间的关系很紧密,是一种交相辉映。

张银亮,地质公园,纸上独幅版画,57x86cm,2023

Q-北京青年周刊

A-张银亮

Q 作为女性艺术家,你觉得女性从事艺术创作的优势和劣势在于?

A 我是个女性,我的视角、观察方式跟男人不一样,跟别人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也会有一些共性。

我不把自己定位为特别女性的女性,一直以来我不会对女性身份产生抗拒,我觉得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男性和女性的一面。

我觉得如果就只定义女性观念或把自己带入女性角色,可能对我现在的人生观和创作没有特别的影响。

张银亮,聚会,布面油画,100x120cm,2022

Q 看你的作品在空间里展出,阳光透过窗户投射进来,形成非常有趣的呼应?

A 对,形成了公共空间与作品的探讨,色彩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会带出很多情绪和情感,也是为什么我想创作的原因。

比如,我特别喜欢意大利,那个城市中的光线给我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启发。比如北京跟南方城市的光线又不一样,这些不同会影响我对色彩的使用。

张银亮,工地BJ,纸上独幅版画,55x85cm ,2023

Q 你出生在泉州,生长在香港,在英国读书,又回到北京生活,你的作品随着生活的迁徙发生了哪些变化?

A 这是非常有趣的经历,可能来自于艺术家的直觉,或者是生活经验带给我的。

我在香港生活的时候没有特别强大的创作欲望,来到北京,看到那么宽阔的马路,宽敞的空间,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再回到香港,我开始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看待这个城市,开始挖掘之前我不曾了解的方方面面。

我一直认为,绘画是对周遭世界的表达,我一直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观察者,对空间对周遭的环境,我尽量去了解,尽量去沟通,尽量去观察,然后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我的画里元素比较多,我其实是在调整各种关系,比如色彩的关系,空间的关系,具象与抽象的关系。我的画都是在画我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不是我私人的情感——外部世界就好像一个按钮,可以启发我、打开我的某个部分,而不是我去启动它。比如我去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触动我,我就会把它画下来。这种感受很综合,同时带有疏离感,像一个局外人。

张银亮,胡同,布面丙烯,40x30cm,2018

Q 那你对目前的生活还是满意的吗?

A 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我女儿还会为了我的展览去学校拉票,她非常高兴,我也特别开心。

王浔

讨论存在的微观的诗性世界

一直以来,王浔画面的主角就是诗意且无能的人,不止在虚幻的场景里出现,他们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她像一个天生的诗人,津津乐道地收集着记忆中不能散落的形象。她认为,艺术可以让人觉察到自己是世界上的一个现象,觉察自己仿佛是比实际上更大的东西。她把深邃的意义藏进画面里,好像构筑了一座迷宫等待人们进入,而她也准备好了拿出很多珍藏让人看。王浔探究的人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

她的绘画肌理感很强,也喜欢画小幅的作品,让它们成为一句呓语,或者是一个白日梦。王浔思考和叙述个体存在的意义,对自己整个生命追求本源和统一,更想以一个漫游人的情感来抵抗现实,回望自己的来处、故乡和身体,讨论存在的一个个微观的诗性世界,每一个都正在发生着不可捉摸的意义,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

王浔,《彩虹的马儿》

Q-北京青年周刊

A-王浔

Q 求学时期的游历对你以后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A 我喜欢大海所以选择去威尼斯读书,学校对面是个大海滩,我每天对着海画画。

威尼斯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在十八和十九世纪,是神秘学传播的中心。我在威尼斯接触了很多神秘学的东西,让我深深着迷。

Q 作为艺术家的生活怎么样?

A 我原来的梦想是开心地画画,现在比之前更加实验性,我觉得很好,很幸福,能够坚持下来。

现在创作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哲学上面的思考,画里面蕴含很多隐喻,跟诗性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联系。我的画面可以是寄居在陆地上面,同时又可以飘摇出去的小气球。那些诗性碎片组成的那种小世界,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想要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很多来自精神世界的感悟,不是很纯粹的来自于物质世界,我的物质生活还是挺单调的。

如果有驻地活动的话,我会做驻地,跟当地做一些田野调研,比如我上一个作品跟珍珠养殖有关。我在珍珠里面植入了一些电子芯片,跟生命艺术与科技技术做嫁接。芯片就是直接长在每一个珍珠的母贝里面。经由母亲的怀抱一层一层地把那个芯片裹成一个珍珠,芯片里面藏着一些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呓语——可能是不同光辉的小气球,可能是我跟妈妈说的话,也可能是我跟自己说的话。有的时候是突然梦醒的时刻,灵机一动,想到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这是一种人性的碎片的感觉。

我觉得珍珠这种材料,特别像是母亲。在蚌中经历细沙不停地打磨,才能生成璀璨的东西。这特别像作为一个人的隐喻。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一些伤口,不停地去包裹,抚慰,非常伤痛的东西,慢慢变成一种非常温柔、璀璨的东西——我要反复流泪,反复光辉。

王浔,《让诗人跟在狗后面流浪》

Q 作为一个女性创作者,女性这个身份对你来说有哪些帮助和限制?

A 我其实很少考虑到性别的话题,有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就在这个性别当中。

可能世界主流群体还是以男性视角为主,女性身份提供了旁观、微妙的敏锐的看法,会是比较独特的视角。可能我生活在这个视角当中,认为那是人的基础性的、本能性的主体性的东西。

要说性别对我的限制,我人不够高,我的臂展不够长,画大画的时候,我够不着。

画的画面的尺度是根据人的尺度来的,人有他控制的范围,当然这个控制范围是完全可以训练出来的。但是女性要对自己的身体、对整个空间要有更强大的调动力量。

其实从小到大女性受的教育总要比男性更规矩一点。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缩着身体坐,其实要更加展开自己,更加勇敢。感觉怎么讲都有点像刻板印象,我觉得不要强调性别属性,都像是刻板印象,我们归根到底都是人,我大部分时候是作为一个人来思考的。

张娜

编辑 韩哈哈

人物摄影 解飞

那尔那茜:春风马蹄疾 看尽城市花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4年4月1日-4月11日 孙峥 」

责任编辑:

网址:走进张银亮与王浔的艺术世界 https://mxgxt.com/news/view/1562

相关内容

8位深圳小画家获国际艺术联创金银奖 作品将赴法国卢浮宫展出
世界八大戏剧节艺术总监齐聚 阿那亚戏剧节:面向海边 坐享世界
有葡萄酒也有当代艺术的银川 办了一场藏家不缺席的展览
2024阿那亚戏剧节首次齐聚世界八大戏剧节艺术总监
100青年艺术季亮相京城众多空间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作品亮相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
民族歌剧《同心结》巡演走进天津大学
尚长荣:麒派艺术是用之不尽的、研究不完的一个艺术课题
李公明︱一周书记:当代艺术中的“呼/吸”与……社会疗伤
阅读世界 品味中国 “和你一起读世界”世界读书日朗诵会精彩纷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