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春节档期有四个电影撤档,称之为撤档元年。通常情况下,四部电影若按计划上映一周,若票房表现佳便可撤档,这可以保留实力,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重新上映,避免完全冒险地上映而面临票房惨败的结果,而《红毯先生》撤档后直接带来了负面效应。它的撤档直接导致股价跳水,不仅让宁浩的资产缩水,还牵连了徐峥和导演张艺谋。
《红毯先生》的主要出品方是上市公司,与其他几部电影不同。
通过电影《红毯先生》的出品方列表可以看出,该电影共有11家出品方和1家联合出品方。其中,欢喜传媒及关联公司出资了6家出品方,宁浩导演通过自己的公司参与出品,刘德华则通过梦造者和上海笨小孩进行投资。此外,海南如日方生影视文化作为另外一家出品方,其法人代表白绍玮也是宁浩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红毯先生》这个项目完全由宁浩、刘德华掌控,并吸引了宁浩担任大股东的上市公司欢喜传媒加入。这一情形表明宁浩、刘德华和欢喜传媒对彼此和该电影具有极大的信心。
一旦与资本挂钩,电影就不再仅仅是电影了。
在创作者和观众眼中,《红毯先生》被视为一部电影作品。该电影由宁浩执导,刘德华主演,通过讽刺和批评电影创作中的各种现象,描绘了娱乐圈中的现实困境,特别是通过讲述一个过气明星回到农村拍摄农村题材电影,并努力争取奖项的故事,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题。
然而,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电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产品,它可以为公司带来股价的上升或下降,并且一出好电影的票房表现对股市有很大的影响。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交易日是2月19日,A股市场上涨势头良好,而港股市场则略有下降,整体行情表现不俗。然而,在欢喜传媒公司中,开盘后不久股价迅速下跌了6.45%,报收于0.58元,尽管公司并无其他负面消息,这一表现明显受到了《红毯先生》撤档事件的影响。
在2015年,董平、宁浩、徐峥和项绍琨一起创办了欢喜传媒,董平持有最多的股份,为5.97亿股,占比16.33。宁浩和徐峥持有相同的股份数量为4.39亿股,占比12。欢喜传媒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0.62元,跌至0.58元,每股跌了0.04元。这意味着宁浩和徐峥的个人财富同时缩水了1756万元。令人惊讶的是,就在一年前的2023年1月27日,欢喜传媒的股价达到了1.65元的高位,然而回顾从《红毯先生》于2022年初开始拍摄到如今撤档的这段时期,宁浩和徐峥的资产损失超过了4.6亿。
根据公司介绍,欢喜传媒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股权结构,将股东导演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除了几位创始人外,欢喜传媒签约的股东导演也都持有公司股份。张艺谋是《第二十条》的导演,他也是欢喜传媒的股东之一。另外,去年春节上映的《满江红》也是欢喜传媒制作的电影作品。
有一些分析声音认为《红毯先生》不太适合春节档,但如果选择其他档期可能会更好。但实际上,综合考虑,春节档确实是《红毯先生》最合适的档期,无论是欢喜传媒还是宁浩都没有其他选择。
此前,欢喜传媒明确表示,《红毯先生》是由他们一手承担的影片,而这部电影的总制作费用大约为2.6亿元。从这个结果来看,欢喜传媒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押下了一注巨大的赌注。
《红毯先生》的制作费用为2.6亿人民币,即使忽略宣发成本,也需要票房超过7.2亿人民币的电影才勉强回本。如果没有《流浪地球2》,仅仅依靠刘德华扛票房,只有两部电影票房超过10亿,分别是《拆弹专家2》和《扫毒2天地对决》,这两部电影也贡献了相当大的票房。刘德华的票房上限似乎已经达到这样高,而且除了春节档期,可能还没有哪个档期能保证《红毯先生》这样的商业性不太强的电影至少能回本并获得盈利。真的很难找到其他档期能满足这样的条件。
这也说明了为何《红毯先生》必须撤档。即使不撤档,如果在坚持上映的情况下,票房很难达到过亿的水平,不仅出品方欢喜传媒和宁浩可能会面临巨额亏损,还会给公司股价带来更严重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部电影造成的损失后果。
当然,这些亏损对刘德华的影响应该很小。根据欢喜传媒的通函,电影制作的各项费用都进行了详细列明,其中包括项目规划、开发和非主角费用共3900万。主角费用应该是指刘德华的片酬高达6000万,而宁浩的导演费用也有2400万。不过,宁浩的坏猴子和刘德华两家公司都参与了出品,很有可能将他们的片酬和导演费用折算成投资份额。但无论如何,刘德华都不太可能自掏腰包投资这部电影,毕竟他最终是赚钱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