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艺人经纪业态的倒退看我们新的可能

发布时间:2025-07-10 10:56


本文转自:杜威法律公社


△图片为黄烽先生、曹雪女士

下文内容为黄烽先生、曹雪女士关于演绎经济行业热点问题对谈的内容整理:

黄烽:从我从业十几年的经验来看,我们艺人经纪的生态是退步的

我们碰到过各种各样关于艺人经纪约的问题,双方对经纪约的理解差距之大,曾经促使我们想专门成立一家艺人解约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进入到CAA的体系之后,才理解了我原来做的其实是艺人经理人而非经纪人业务。之前担任艺人的经理人主要是基于信任以及他认为你能保护他。后来从CAA出来之后,我出来自己做公司,五年之后,我越来越清晰的知道CAA公司各种经纪模型与原理的背后其实是由各种强大的和清晰的法律逻辑来支撑的。而这一条经验,是我出来创业后发现原来我们的艺人经纪制度不成功的原因,就是缺少一套艺人经纪完整的法律逻辑与体系。

在我尝试了十一年之后,我认为我们与美国的那套完整的艺人经纪模型相比,这些年是比较倒退的。

我对一个词也非常兴奋,“分赃机制”,我们进入这个领域可以设想一下,每一个艺术家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拿自己的灵魂与上天交换,他的付出是极大的,这种交换如果因为一个和弦触碰到了上面的声音,那么上面的那个声音对艺术家说,你应当获得比较大的传播,那么当然你也应该在人间获得比较大的回馈。我理解当时CAA在中国发展是希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如果这套生产力成功的话是能够得到比较丰厚的经济回报的。

而我说的退步是指,我们对本可以制造出更大的财富,因为我们机制的退步,就可能造成大量财富的浪费,大量机会的浪费,大量才华的浪费,大量的信任浪费。我希望今天点一下题,希望为年轻的律师们埋下种子,希望假如我们可以往正确的逻辑推进一步,我们就可能接近更加正确的经纪模型、法律逻辑,形成不可撼动的强大的业界共识,来做背书和支持,这样的情况就会好一些。

以我亲身经历的实例来说,我身边有一些青年艺人和我说,希望和以前的公司解约,我就会给他们一些问题清单,问他们一些问题,如约还有多久,他们会说还有十二年。哎,大家想想,那么年轻就有这么长的合约,那我接着问你有什么其他条款呢,他说他找不到合同了,要去找找。我问过周律师,他说很多情况,经纪公司根本就没有给过艺人合同,甚至当艺人要合同的时候,经纪公司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艺人,你到底想干什么?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的合同是怎么签订的呢?每一次我都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他们认为别管这个合同有多长,怎么约定的,他和他的家长都会认为一定能解约。他们认为既然这样一个不公平合约,那么一定可以解约的。我们发现很多包括大牌艺人的经纪人其实就是他们的家长,大家觉得这对释放最好的生产力是一个最好的安排么?投资人老板在的话,当艺人每件事都必须和妈妈沟通的时候,这难道是最好的安排么?

一般妈妈看合同的时候,也不会找专业的娱乐法律师来把关,很随意。因此,在合约签订之时起双方就没打算好好履行,一方面演员认为一定能解约;另一方面,演艺公司也在合同埋了很多隐患。比如,有的演艺公司拿某一个热门电视剧的男二角色来吸引一个青年演员签订一个长期合约,但是三年后却不给演员新的机会,这时候,演员也不满意,经纪公司也会觉得艺人是白眼狼。这类案例,非常多。

我想表达的是,所有的合约逻辑本身埋着巨大的不公平、不合理、相互留着心机、埋着双方的不专业。这些问题好像最后都解决了,那么难道存在就是合理的么?这样的安排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最好的收益方式么?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倒退。

我们再说一个案例,关于限薪的案例,大家知道最近出台演员片酬限高的政策,那么一些制作公司就会在签订合约时比原来说好的薪酬降低很多,我们现在也有演员在起诉这类公司。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说回到CAA的逻辑和处理办法,我们知道美国好莱坞三大平台加六大电影制作公司,那么相对应的呢,艺人经纪也有三大公司,而且全国可能就这三家。那么演艺公司可很难单方面降价,因为三大经纪公司是同一标准的,再进一步说,在那个机制中有一个叫“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机制。如果全中国只有三大经纪公司,他下面可以有几千家艺人、经理人或经理人公司,如果把经纪业务和经理人业务分开,这样每一个艺人都会有经纪人与经纪公司也会有经理人和经理人公司。经纪公司可以很大,经理人公司可以很小。假如,我们国内是这个逻辑,那么经纪公司可以牵头和甲方演艺公司谈判,签订基础协议。这个基础协议,十几年也不会修改,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演员们也一样,标准一样的前提下,演员薪酬也会标准化。

如果能做到这些的话,我们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快速的时代。我回忆一下小的细节,当时我在CAA工作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新的艺人签约,系统中会有一封邮件,邮件中内容的有一句就是这个艺人的律师是谁谁谁,换句话说在那个生态中,每个艺人在没有进经纪公司之前一定有一个经理人和律师。

所以我们希望,从我们当前的退步中可以看到一些希望,为演艺经纪的明天埋下种子。

曹雪:好莱坞的影视行业逻辑

最早是《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一些契机,接触到了好莱坞的机构,他们也为我们影视行业提出了很多立法的建议,例如,分级制度等。特别有意思,前两天还在和一个做儿童电影的导演聊这个事,国内没有形成了行业的底层规则,我们没有分级机制,就没有钱向青少年内容流向的路径,大家都是在追求做博眼球的爆款。

我之前看到过一些媒体数据,来自美国电影协会的一个报告(未核实)。说好莱坞影视娱乐产业从业人员直接间接岗位有260万,年工资酬劳规模大概1700亿美金,超过美国能源业,这是“软实力”内容产业的能量。

从我一个微观的观察,一个项目的盈利预测我们在国内看不到的,行业没有透明数据,但是在好莱坞这个盈利的预算是可以推算出来的,他们有一套知识产权精细化运营的机制去预测盈利,倒推预算,有一套科学的创作人定价机制。在他们体系中编剧/剧集运作人(showrunner)的话语权比较大,有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分赃机制”,底层逻辑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所有和钱有关的决策都更加合理。他们很多底层生态是我们没有办法模仿的,但是非常有借鉴意义。

当然,能感受到结构性的调整,立法和司法方面都会给行业带来很多长效的利好,因为知识产权开始变的值钱了。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机遇,坚持到现在大家都不容易。希望以后可以更好。


诗焓文化创立于2014年9月,我们以领先时代的思维与行动力,帮助行业伙伴持续取得超越期望的成功。诗焓文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行业分析师团队,致力于打造流媒体时代下的新型智库服务机构。我们在“音乐版权”、“现场音乐”、“音乐教育与硬件”、“音乐传播”、“娱乐营销” 、“艺人经纪”、“流媒体”、“文化资本”、“文化旅游”、“青年文化”等十大垂直领域建立起行业研究中心,为客户提供研究报告、品牌策略和数据服务。




网址:从中国艺人经纪业态的倒退看我们新的可能 https://mxgxt.com/news/view/1560685

相关内容

中国最有名的艺人经纪人排名
你可能从来不了解的职业:LOL电竞经纪人
中国演艺行业的新形态、新景观、新趋势——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演艺产业的发展
千亿级的艺人经纪市场,在中国只能做成“散户”?
自掘坟墓,《我和我的经纪人》让我们再次看清了演艺圈的内幕
新秀影视招募全能艺人...@演艺经纪人Lena的动态
《2018中国艺人经纪行业趋势洞察》.pdf
2020年中国艺人经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明星经纪人揭秘:从传统中介到专业素养的全能经纪人
为何艺人频频解约? ——从中国艺人经纪合同纠纷司法裁判大数据报告看艺人经纪合同的解除(艺人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