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亿逆袭背后:范冰冰的美妆生意经藏着哪些秘密?
当范冰冰的名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主角不再是影视角色或红毯高光,而是她一手创办的美妆品牌 Fan Beauty Diary。中国美妆网 2024 年度榜单显示,这个成立 7 年的品牌以 14.5 亿元营收位列第 35 名。
在美妆市场增速放缓、众多品牌陷入关店潮与亏损泥潭的当下,这个数字显得格外扎眼。范冰冰究竟靠什么让品牌在行业寒冬中逆势生长?
Fan Beauty 的起点并非面膜。2018 年品牌创立时,首款产品是定价 2399 元的射频美容仪,虽前 3 批 3000 台迅速售罄,却未能在美容仪市场站稳脚跟。
转折发生在赛道切换 —— 转向面膜与个护领域后,品牌找到了破局点。
这种转型并非偶然。面膜赛道的特性为后来的爆发埋下伏笔:作为高频消耗品,用户复购率高;贴片式设计便于标准化生产,适合代工模式;且功效可视化强,容易通过内容种草激发购买欲。
海葡萄凝水保湿面膜的成功印证了这一判断,上线首月 120 万片的销量,让品牌第一次尝到爆款甜头。
今年 618 的 "VC 大桔美白面膜" 更是将爆发力推向新高度,李佳琦直播间 10 秒售空 10 万盒的成绩,再次证明选对赛道的重要性。
作为自带国民度的公众人物,范冰冰的个人 IP 成为品牌最核心的流量引擎。
不同于其他明星的 "挂名式" 创业,她深度参与品牌运营:小红书 32.7 万粉丝的账号里,从产品成分解析到使用场景分享,原创内容保持高频更新;
直播间里亲自示范敷面膜、讲解护肤心得,将 "明星自用" 的信任感拉满。
有头部直播间负责人透露,品牌仅靠自播就能实现千万级销售额,这种 "自带流量" 的特质在美妆行业极为罕见。
而与头部主播的合作则成为销量放大器。早期与雪梨直播间的联动,范冰冰亲自站台,几分钟内销售额破千万;
今年 618 与李佳琦的合作,更是精准匹配美妆垂类流量,让新品快速破圈。
这种 "明星 IP + 头部主播" 的组合,既解决了品牌初期的认知度问题,又通过专业主播的讲解弥补了明星带货的专业性短板。
面膜行业的高毛利特性,为 Fan Beauty 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财务支撑。
从行业数据看,敷尔佳 2021 年 81.95% 的综合毛利率已是公开秘密,而 Fan Beauty 的产品利润空间同样惊人。据代工厂信息,其面膜单盒成本最高不超过 15 元,但终端售价却达 138-198 元,一片面膜单价 39.6 元的定价,甚至超过珀莱雅等成熟品牌。
这种高毛利结构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能承担更高的营销投入 —— 无论是直播间佣金还是内容种草成本,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消化;
另一方面,为产品矩阵扩展提供缓冲,从面膜到彩妆、美容仪器的 9 大系列布局,背后正是高毛利单品带来的资金底气。
尽管成绩亮眼,但 Fan Beauty 的发展模式仍存在多重隐患。
在研发层面,企查查信息显示,品牌 7 项专利均为外观设计专利,无一项核心技术专利,这与美妆行业 "重营销轻研发" 的通病高度吻合。
对比珀莱雅每年数亿元的研发投入,Fan Beauty 的技术积累明显不足。
代工模式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其合作代工厂中山中研曾因不符合生产标准被国家药监局通报整改,而过度依赖代工不仅可能导致品控不稳定,更会限制产品创新 —— 毕竟代工厂的配方能力决定了产品上限。
此外,品牌营收高度依赖面膜单品,一旦市场风向变化或出现竞品冲击,抗风险能力堪忧。
当下的美妆行业正经历残酷洗牌:莎莎国际退出内地市场,完美日记连续 5 年亏损,屈臣氏、丝芙兰关店收缩。在这样的背景下,Fan Beauty 的 14.5 亿营收更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业的生存逻辑 —— 流量能带来爆发,但技术与品控才能决定走多远。
范冰冰的美妆生意,究竟是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还是流量红利下的短暂高光?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但眼下更值得思考的是:当明星光环褪去,这个品牌还能靠什么留住消费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网址:14.5 亿逆袭背后:范冰冰的美妆生意经藏着哪些秘密? https://mxgxt.com/news/view/1559908
相关内容
年赚14.5亿,范冰冰靠美妆生意翻身?范冰冰美妆生意7年赚14亿,咋做到的?
年赚14.5亿,范冰冰靠这门生意翻身?
从“范八亿”到14.5亿女王:范冰冰靠美妆打了一场最狠翻身仗
44岁范冰冰为何在消失7年后仍能逆袭?背后秘密是什么?
范冰冰靠卖面膜翻身?一年狂赚14.5亿,比当明星还赚钱!
范冰冰重返内娱圈:43岁女星的逆袭之路与弟弟的光环
韦雪与大冰:过气网红逆袭背后的成功秘密
范冰冰7年不拍戏靠卖面膜年入7亿,昔日同路人如今全落魄
从平凡女孩到明星,沈月逆袭背后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