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生、控评、互撕、攀比,究竟是饭圈文化还是饭圈乱象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偶像产业不断扩大,偶像选秀节目的相继播出,饭圈和偶像的相关议题一直备受关注。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教授在小组发言中提出,整治“饭圈文化”的不良风气,让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今年,宋文新在两会再谈“饭圈文化”和未成年人“偶像观”的养成。
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的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不理智追星,会起到负作用。
日前,宋文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在她的观察中,当前青少年追星已经到达了“无底线”的程度,在机场、酒店、车站等公共场合聚集,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和秩序。
然而,除了社会大众熟知的这些追星行为之外,在饭圈内部还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熟知的“行规”和风气。
前段时间被热议的“明星收取应援礼”这一话题就是饭圈传统之一。
晨报记者咨询一位流量偶像的粉丝“姜汁汽水”(化名)得知,这是粉丝圈里司空见惯的流程。各家艺人的官方粉丝后援会都会在艺人出席某些节目前,向粉丝集资购买礼物,再委托相关人员带给节目组。
在这样的事件中,就涉及诸多问题。
首先,目前追随流量小生的粉丝们普遍年龄较低,多数是学生群体。他们的资金通常是父母提供,用父母的钱追星,这本身就不被提倡。
更何况,在各家艺人后援会群体之间,还会因此滋生攀比的风气。
后援会粉丝都会私下讨论谁的礼物比较“高大上”,谁家粉丝送的比较“low”。
此外,也是由于粉丝群体的集体低龄化,导致他们的观点极易被动摇,容易被舆论驱动。
姜汁汽水目前担任着一位艺人的粉丝群群主,她说自己在群里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控制粉丝情绪,疏导不理智发言。
你会发现前一天大家还把爱豆夸上了天,后一天就能因为一个什么事儿大骂出口。
几千人的粉丝群里,00后占据绝大多数,甚至有很多07、08年出生的中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极强。
而令人震惊的是,这样年龄段的粉丝群体,是可以为偶像的一个舞台打投出600万人民币的。
“舞台只有一个,你得投到第一名才行,所以大家都很拼。”
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她在网络消费借贷案中,发现了在校学生互联网金融借贷案大部分是因粉丝应援等追星行为产生的。
涉及直播打赏的案件94%以上都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而由于多数粉丝尚且未成年,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有关部门更应该对明星经纪公司、网络平台的不当营销进行严格监管。
其实有关理智追星的话题并非近几年才开始流行,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如今偶像养成系节目的此起彼伏,粉丝群体流动性变强,应援活动花样百出,乱象也就开始频发了。
每当有偶像通过节目走红,粉丝们就会在社交平台建立粉丝站,规模大一点的粉丝后援站简直堪比一家小公司。
前线组、文案组、数据组、控评组、视频图片组,分工明确,合作迅速。他们流水线作业,将前端收集到的一手照片、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变成各种物料发在各种粉丝群、粉丝小组里。
如果网络上有负面消息还需要大量刷评论来进行控评,早前被曝光的“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事件,犯罪者盯上的也是这些为偶像操碎了心的粉丝们。
转发、评论都是数据,好的数据就意味着艺人能够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商业资源。前几天网友热议的陈小纭评论粉丝事件中,她就隐约提到了这一点。
但我们终究需要思考,这些靠粉丝疯狂应援换来的虚假繁荣,究竟能为偶像换来什么呢?
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和好的作品加持,仅靠话题度进入大众视野的流量艺人,又能为大众回馈什么有营养的内容和价值观呢?
正如宋文新所说,不管是传统媒体中对偶像的宣传还是自媒体中偶像的宣传,一定要肩负起传统媒介文化育人的社会重任。
娱乐至死的警钟,一直没有停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私生、控评、互撕、攀比,究竟是饭圈文化还是饭圈乱象 https://mxgxt.com/news/view/1558160
相关内容
饭圈文化乱象有哪些 饭圈文化有哪些行为屠广场、控评、人肉饭圈为何屡屡失控互撕?
“饭圈”为何屡屡失控互撕
网信办再度整治饭圈乱象,关于饭圈文化你了解多少?
“饭圈”为何屡屡失控互撕?
“饭圈文化”催生网络乱象需关注反思
屠广场、控评、刷黑词条……“饭圈”为何屡屡失控互撕
“饭圈”为何 屡屡失控互撕
人民日报谈饭圈追星的乱象,到底什么是饭圈?饭圈都有哪些乱象?
“饭圈”存网上互撕、造谣攻击等乱象 中央网信办启动专项整治 —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