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停摆,群演哭了!14万人抢饭吃,影视圈凉透了?
演员失业潮来了?别再做梦当明星,这行现在连外卖员都卷不过!
你敢信吗?前几年还在电视剧里演霸道总裁的男演员,现在天天骑着电动车在小区里喊“您的外卖到了”;当年在TVB演女一号的港星,现在在深圳餐厅端盘子洗杯子;中戏科班毕业的高材生,回老家接替爷爷摆摊卖袜子——这不是什么“体验生活”的真人秀,而是2025年演员圈最真实的生存现状。最近有导演直接喊话:“演员失业率直线上升!” 这话听着扎心,但你去横店转一圈就知道,这哪是“上升”,简直是“坐火箭”!
一、从“一部戏买套房”到“送外卖还房贷”:明星跌落神坛只需3年
先给大家看个魔幻现实主义案例:41岁的于清斌,几年前还是电视剧里的常驻男一号,现在每天穿着蓝色外卖服在北京南六环的寒风里穿梭。他自己说:“不是体验生活,就是单纯为了还房贷。” 这套80平的限竞房,是他在行业最火的时候买的,当时觉得“凭自己的名气,月供一万多洒洒水”,结果现在一年接不到一部戏,不送外卖就得断供。
更魔幻的是,这不是个例!演《天龙八部》虚竹的高虎,前两年被拍到在杭州送外卖;TVB的沈震轩,去年还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唱跳,今年直接在深圳开网约车;女演员梁茵更惨,白天在餐厅当服务员,晚上还要回家背台词,梦想着“万一哪个导演来吃饭看中我呢”。这些人放在5年前,哪个不是前呼后拥的明星?现在呢?跟咱们小区门口摆摊卖烤肠的大叔没啥区别,都是为了碎银几两,慌慌张张。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市场变天了”。以前演员这行是“闭着眼睛捡钱”,一部戏片酬几千万,拍个广告顶普通人干十年。现在呢?影视公司不敢投钱,剧组说停就停,能开机的戏十个里有八个是短剧,剩下两个是主旋律,你一个中年男演员,既没流量又没背景,谁带你玩?于是乎,“送外卖”成了演员圈的新职业,“开网约车”成了行业标配,甚至有人调侃:“横店群演现在的简历都得写‘会骑电动车,熟悉路线优先’。”
二、14万群演抢饭吃:时薪13块5,超时加班成福报
明星混得惨,底层群演更别提了。横店演员公会的数据显示,现在注册群演有14万人,比2019年翻了一倍还多。但活儿呢?2024年全国电视剧产量115部,比2023年少了41部;网络电影从329部跌到219部,直接砍了三分之一。以前群演好歹能混个“路人甲”、“士兵乙”,现在连演尸体都要面试——不是开玩笑,去年横店有个剧组招20个“尸体”,结果来了200多号人,导演挑花了眼,最后选了几个“躺得特别标准”的。
更扎心的是“降薪潮”。去年横店公会发了个通知,把群演时薪从15块降到13块5,每天工作时间还从8小时加到10小时。相当于以前干8小时拿120,现在干10小时拿135,时薪反而少了1块5。但你猜怎么着?群演们居然“感恩戴德”,因为“有活儿干就不错了”。有个群演大哥跟我说:“现在能抢到戏的都是‘关系户’,要么认识副导演,要么给群头塞烟,像我们这种没关系的,蹲在横店大街上一天,能混个‘背景板’就算烧高香。”
最讽刺的是短视频平台。按理说短视频火了,演员应该多些机会吧?结果呢?现在短剧宁愿找网红也不找群演。为啥?网红自带流量,拍出来能直接变现;群演虽然便宜,但“没话题度”。有个短剧导演跟我吐槽:“找个百万粉丝的网红,哪怕演技烂得像木头,播放量也能轻松破千万;找个科班出身的群演,演技再好,没人认识,平台都不给推流。” 你看,连群演这点生存空间,都被网红给抢了。
三、影视圈到底怎么了?三大“杀手”把演员逼上绝路
有人说:“演员失业是因为疫情后遗症。”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真正把演员逼上绝路的,是三个更狠的“杀手”:
第一个杀手:短视频把观众抢走了
你多久没完整看过一部电视剧了?现在大家刷短视频,15秒看完一个故事,30秒笑到流泪,谁还有耐心看你四五十集的“注水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日均刷短视频的时间是2小时37分钟,看长视频的时间只有48分钟。观众都跑了,影视公司自然不敢投钱,剧组停工,演员可不就失业了?
更狠的是,短视频还把“造星权”抢了。以前明星得靠电影电视剧捧,现在呢?一个网红拍几条搞笑段子,粉丝比二线明星还多。前阵子有个网红,粉丝才500万,接一条广告报价80万,比很多演了十年戏的演员还高。你说演员心里能平衡吗?但没办法,市场用脚投票:观众爱看啥,资本就投啥。
第二个杀手:资本只认“流量”不认人
现在的影视圈,简直是“数据为王,流量至上”。投资方选演员,先看你微博粉丝多少,抖音点赞多少,至于演技?“可以后期修嘛!” 结果就是,头部流量明星垄断了90%的资源,一部戏片酬拿走80%的预算,剩下的钱请配角、搭场景,只能“抠抠搜搜”。
你以为流量明星就安全了?错!资本翻脸比翻书还快。去年有个流量小生,因为一部戏扑街,粉丝掉了200万,立马被品牌方解约,剧组也把他换了。他经纪人跟我哭诉:“现在的资本太现实了,数据好的时候叫你‘哥哥’,数据差了连‘滚’字都懒得说。” 而那些没流量的实力派演员,连试镜的机会都没有。有个中戏老师跟我吐槽:“我们学生毕业去跑组,人家导演直接说‘你粉丝不到100万,别来了,浪费时间’。”
第三个杀手:观众再也不傻了
以前影视公司随便拍个烂片,找几个流量明星,就能收割票房。现在呢?观众觉醒了!去年有部大制作电影,请了三个顶流,结果票房才2亿,连成本都收不回。反倒是一部小成本网剧,全是新人演员,因为剧情好、演技在线,硬生生靠口碑火了。这说明什么?观众不是不爱看影视剧,是不爱看“烂片”!
但资本还没反应过来,或者说,他们懒得反应。反正钱是投资人的,拍砸了就换个题材继续割韭菜。结果就是,好剧本越来越少,烂片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不想买单,形成恶性循环。演员呢?要么去演烂片恰烂钱,要么就失业,你选哪个?
四、演员失业不是坏事?这行早该“祛魅”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同情这些演员:“太惨了,以前风光无限,现在连饭都吃不上。” 但我想说:演员失业潮,未必是坏事,反而是整个行业“祛魅”的开始。
以前大家觉得“当演员=发财=成名”,于是乎,不管有没有天赋,都往这个圈子挤。中戏、北电的录取率比清华北大还低,每年几十万艺考生,挤破头想当明星。结果呢?90%的人毕业即失业,剩下10%里,9%在底层挣扎,只有1%能混出头。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畸形生态,早该改改了。
现在行业寒冬,正好是“洗牌”的时候。那些只想靠脸吃饭、没演技没作品的“流量明星”,该被淘汰了;那些真正热爱表演、愿意打磨演技的演员,才能留下来。就像于清斌,虽然在送外卖,但他说“只要有戏拍,哪怕演个小配角,我也愿意”。这种对职业的敬畏心,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演员这个职业,本来就该和“医生”、“老师”、“外卖员”一样,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凭什么你演几个月戏,就能赚普通人一辈子的钱?现在行业回归理性,演员薪酬下降,职业门槛提高,反而能让更多人看清:想当明星?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可能一辈子没名气,甚至要去送外卖”的风险。
结语:别再羡慕明星,他们的苦你未必懂
最后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前几天我在小区门口碰到于清斌送外卖,他穿着湿透的雨衣,手冻得通红,还在跟客户道歉:“不好意思,雨太大,晚了十分钟。” 那一刻,他不是什么“前男一号”,就是个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所以啊,别再羡慕明星了。他们的风光是真的,但现在的落魄也是真的。演员失业率上升,与其说是行业悲剧,不如说是市场在“拨乱反正”:没有谁能靠“明星光环”吃一辈子饭,真正能活下去的,永远是那些把职业当事业,把演技当饭碗的人。
至于那些还在做“明星梦”的年轻人,我劝你先去横店蹲一个月,看看14万群演抢一个角色是什么场景,再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得去送外卖,能接受吗?” 想清楚了,再决定要不要进这行。毕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网址:剧组停摆,群演哭了!14万人抢饭吃,影视圈凉透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555706
相关内容
横店影视城“停摆”,肺炎引剧组“停工潮”明星和群演在剧组吃饭饭菜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影视公司寻路:当洗牌期遭遇剧组停摆
业内人曝娱乐圈潜规则:剧组盒饭仨月赚250万,导演亲戚也抢不到
剧组盒饭大赏!群众演员的盒饭标准,让人有点意外
十几万横店群演集体调薪,短剧剧组在减少,4年“横漂”加500个群找戏拍
十几万横店群演集体调薪,短剧剧组减少,4年“横漂”加500个群找戏拍
盘点影视圈剧组明星吃盒饭百态照,哪一张雷到你?
揭秘影视圈“健康杀手”:吃冷饭 熬夜拍戏
揭秘影视圈“健康杀手”:吃冷饭 熬夜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