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岸》到《见山》:摄影艺术的哲学探索
011.摄影艺术的发展
艺术,特别是摄影艺术,其发展遵循着内在的逻辑与规律。随着时代的演变,艺术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以应对前人留下的种种标杆与挑战。在融媒体时代,摄影艺术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技术的进步、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海内外丰富资讯的交融,共同催生了新的表达方式和摄影程式。 摄影艺术在融合技术与艺术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传统影像创作的边界,借用多学科的交融创新,使创作更倾向于主观化的探索。文学、绘画、书法等多艺术门类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交融,为影像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影像创作更加倾向于主观化的探索,从而开辟了新的视域空间,充分展现了摄影艺术的无限可能。
《彼岸》与《见山》这两部作品,便是这种趋势下的有力见证。它们不仅承继了相同的素材基础,更在构思与呈现上构建了截然不同的意象世界,形成了一种巧妙的承启关系。 《彼岸》通过探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反映了人类天性中的光明追求。
022.作品分析
2.1 ◉ 《彼岸》的创作理念
《彼岸》所描绘的人物,呈现出一种与现实世界相背离的叛逆状态,这种状态带有一定的消极和否定色彩,仿佛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讽刺性诘问。作品通过自我(彼既是此)的矛盾对立与共存,以及几何形体的现实隐喻,展现了这种叛逆与现实的冲突。而追逐光明,则是人类的天性,太阳、火光的圆形光影,如同盖茨比所遥望的西岸灯塔,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所在。
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见山》系列,这一阶段的作品逐渐转向了自我共和(或自我欺骗)的平和意境。与《彼岸》的不安元素形成鲜明对比,《见山》展现了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无人之境,让人在感受不同自我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明白了外在世界的色彩与轮廓,其实取决于自我内在的世界状态,而事物形态则取决于观察的角度。
2.2 ◉ 《见山》的哲学思考
如果说《彼岸》是对外在世界社会欲望自我放逐的思考,那么《见山》则进一步提出了关于 世界应该如何的问题。在表现手法上,《见山》汲取了唐代山水、浮世绘、枯山水以及印象派的精神象征元素,通过摄影(数码/胶片)后期数字处理合成影像的方式,与《彼岸》保持了一致。然而,这两个系列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种差异正是利用了当代数字化社会的可复制性和可消解性,创造了一个经过修饰美化、截然不同的新世界。
033.张吉祥及其作品展出现场
3.1 ◉ 艺术家背景与作品展示
张吉祥,一位来自1987年的艺术家,曾游历海外,现定居于广州。他出身于传统架上绘画领域,于2013年考入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专攻摄影硕士,但因传统摄影技术难以满足他构建超现实世界的渴望,他转而投身于数字合成艺术的探索。 张吉祥以其勇于创新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将传统的绘画技法融入数字化摄影,形成了独特风格。
张吉祥的作品曾多次参展,包括“无界”三影堂艺术群展(2020年,厦门三影堂)、“孤独展”群展(2020年,上海古美艺术中心)以及“三影万象”群展(2021年,厦门万象城)。2021年,他在厦门三影堂举办了个展“这个世界与你无关”,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视角。
3.2 ◉ 展览信息与团队
展出现场,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正在上演。此次展览由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主办,得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的指导。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摄影家》杂志和中国摄影网的媒体支持。 此次展览由多国团队共同筹办,结合不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的支持,将为观众提供一场丰富的视觉体验。展览的艺术总监由曾毅担任,总策展人则是张辉、黄荣华(土耳其)和柳银珪(韩国)。学术主持由姚璐担任,同时,展览还汇聚了众多艺术委员会成员,包括鲍昆、百濑俊哉(日本)、曹珽、顾铮等知名人士。执行委员会方面,张一天和高帆担任执行策展人,吕梦星负责展场设计,而胡敏瑞、吕梦星和赵懿平则负责微信推广。此外,王天俊、王登轩负责视频拍摄,张心睿和常永鑫提供英文翻译。展览将于2022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届时,观众们将有机会欣赏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网址:从《彼岸》到《见山》:摄影艺术的哲学探索 https://mxgxt.com/news/view/1551038
相关内容
迪恩·康威尔:从《彼岸》看艺术探索与影响三位艺术家的探索与创新
艺术哲学
时尚书海探索:从衣橱到艺术的世界观
“2024艺欣向荣——两岸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在京举行(两岸关系)
彼岸
艺术家迟首飞“从平凡到传奇 历史的记忆”艺术领域的独特探索者
2024“郎赛”在沪颁奖 光影艺术遇见美好
评展|美国摄影师痴迷的桂林山水,奥拉维尔探索的人与自然
探索艺术与生活:从深入洞察到创作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