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看看这些跨越时代的钢笔

发布时间:2025-07-07 05:44

跨越时代的钢笔 惜故愿千

在中国,钢笔本是“舶来品”。相对于英、法、美等国,中国制造钢笔的历史要迟了近六十年的时间。钢笔的英文是“Fountain Pen”,意为“自来水笔”或“墨水笔”。而“钢笔”这一叫法的来由,是它在中国被人们普遍认知时,市面上墨水笔的笔尖和笔身大多已由价廉物美的“不锈钢”制造。尤其是用于制造笔尖的不锈钢,必须是既耐腐蚀又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的优等材料。在“二战”刚结束的年代,那可是最先进的金属材料。在如今很多人眼中,最原始、最普通的“胶囊式”储墨器确实比不上各种“活塞式”储墨器看起来那么“高大上”,但它却经过“二战”的洗礼,被认为是最实用、最方便的储墨装置。


“派克51”宣传海报

“Parker 51”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钢笔。在1941年一经推出即被认为是最好用的墨水笔,传奇的是“派克51”的出名注定与战争相关联。同年年底美国向轴心国宣战,正式参加“二战”,随即“派克 51”钢笔随着美军走遍了大半个世界。著名的“野马战斗机”因为其型号缩写“P—51”与“派克51”(Parker 51)缩写相同,也被用作钢笔的宣传广告。


1945年6月6日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 柏林对纳粹德国受降时签字

“派克51”最著名的宣传图片是1945年6月6日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柏林对纳粹德国受降签字时使用了一支“派克51”钢笔的照片。另外,南京博物院收藏着一支“胜利之笔”,是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上由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作为美国代表对日本进行受降时签字所用的一支“派克51”墨水笔,上刻“victory pen admiral Chester·W.Nimitz”(胜利之笔,切斯特·W.尼米兹上将)。这支笔在201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还被送返美国“密苏里号”作为借展品和历史的见证,用以还原当年日本投降仪式场景,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胜利之笔”南京博物院藏

“二战”结束后,全球进入了发展黄金期。而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美、苏却开始了“冷战”,在经济、军事、科技、政治方面对峙长达44年之久。冷战期间两国玩的最“土豪”的游戏便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太空竞赛”。一开始在太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技术方面落后的美国奋起直追,在1969年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宣告了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胜出。“登月时代”是一个全人类共同憧憬航天、仰望星空、放眼宇宙的时代。抛开国别,登月成功是达成了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探索宇宙的梦想。一个时代的过往必然会有所谓的时代产物。“派克 T1”便是航天时代出产的钢笔。


“派克T1”全钛钢笔

派克T1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水笔。罗马数字“1”写作“I”,因此“T1”也可写成“TI”,刚好是金属钛的化学符号“Ti”。也许派克是想从命名上就暗示给所有人:这只墨水笔是用属于未来高科技金属钛打造的。即便在今天,钛仍旧是一种不得了的金属。它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物理性质。钛是兼顾抗腐蚀、轻便和刚度的优良材料,更是“记忆金属”钛镍合金的主要成分。钛被大量应用在新时代的航空、航天装置上,故也被称作“宇宙金属”。但钛元素的提取、熔炼和成形工艺技术难度很大。成品常因加工不到位而出现自然断裂、变形的现象。时至今日,钛制的日常民用产品仍然为数寥寥。可想40多年前能用钛制成钢笔,派克是花了大心思、费了大力气的。另外,在这支笔上应用的科幻设计,如今看来依旧值得玩味。

“T1”的整体外观设计呈“流线火箭(或导弹)形”。为了充分体现钛与其他金属全然不同的轻盈和良好耐性,它的笔尖到笔握是独创的一体式设计。最富有创意的是在笔尖的背面,奇异地安装有一枚同样是用钛制作的螺丝。普通的钢笔笔尖有粗细之分,常见的型号有“XF”“F”“M”等,这在购买时就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做出选择。选择T1则完全没有这个麻烦,利用钛金属良好的弹性和复原能力,通过旋转笔尖处的螺丝,使用者可以调节笔尖的开合度,以此来改变笔迹的粗细。那么T1能够算是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最完美的钢笔吗?恐怕没有那么乐观,当时民用钛金属的制成工艺并不完善,加上前卫设计和前卫材料造成T1的不稳定性,导致制造和维修成本出其高昂。所以,T1仅在1970—1971年间生产了有限的数量后就不得不停产了。后来也再无钛质墨水笔问世,这使T1在收藏界成为稀罕物,可谓一笔难求。

随着原子笔制造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钢笔制造商遇到了空前的竞争对手。钢笔品质高端、书写舒适的优点,逐步被原子笔“替芯”的低价和更为便捷等优势所超越。钢笔生产商们不得不开动脑筋,改进钢笔的性能和质量,以此与原子笔争夺市场份额。美国品牌犀飞利制造了专利“潜水艇”技术钢笔,它的独特设计是笔尖内隐藏了一支“注射器”针管,可深入墨水瓶深处吸取和储存比一般钢笔更多的墨水,以其高续航能力来与原子笔竞争。

还有另一个争取市场的方法,就是走高端路线。原子笔既然走低价路线,那么钢笔可以坚守高端阵地。


左图:派克75 右图:纯银“帝国”系列

“派克75”、犀飞利“帝国”,两支钢笔笔身是用纯银打造的。从材质来讲绝对算得上贵族。而且,除了富贵的外表,其内在构造也都是两个大厂的经典设计,是名副其实的精品墨水笔。

相较欧美,中国并没有经历钢笔的发明和改进过程,我们制造钢笔的历程基本上是以原产英、美的著名品牌笔为蓝本进行的仿制和局部改良。但这个过程也并不简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


英雄100金笔

“英雄100”是中国钢笔制造史上最著名的产品。

它的故事起始于1958年,当时的上海华孚金笔厂决心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以期超越美国的“派克”和“犀飞利”,制造出中国的好钢笔,并创牌“英雄”,还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英雄赶派克!这段情景后来拍成了同名电影在国内放映。一时间“英雄赶派克”“赶超派克”的口号在中国家喻户晓。英雄100金笔,就是“赶超派克”的产物。

“英雄100”最初的样子与“派克51”相差无几,但由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和出口商品注册标识等原因,原本“仿派克”“赶派克”的“英雄100”不得不进行了一系列“去‘51’”“去派克”化的外观改良。我们用一支由“英雄100”“降配”而来的“英雄616”钢笔与“派克51”和“英雄100”进行对比。可见,外观没有进行过改良的“英雄616”几乎就是“派克51”的翻版,连“箭形笔夹”都完全一致。相比之下1982年生产的酒红色“英雄100”在外观上看明显是异于“51”的,但还是能影影绰绰地看出些“51”的端倪。


左图:派克51 中图:英雄616 右图:英雄100

只可惜当年响当当的英雄钢笔到20世纪90年代时,遭遇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和生产力落后不能紧跟市场等内忧,以及仿冒品大量充斥市场,甚至在有些市场“假英雄”数量远胜“真英雄”等外患。加之由原子笔技术为基础改良出产的“油性”“中性”签字笔,以其书写效果佳、替芯供墨持久、方便携带、色彩丰富等巨大优势,几乎将钢笔完全打入冷宫。再有,随着电子输入和屏幕阅读时代的到来,手工书写工具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逐渐减弱。也许,在未来的某天,人们不再需要手工书写,钢笔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那并不代表它就没有价值,相反,凡好的笔其历史价值、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绝不逊色于珠宝和其他古董。我相信,钢笔的辉煌时代已然过去,但收藏钢笔的时代却悄然到来。

注:全文刊载于北京画院《大匠之门》24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见证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看看这些跨越时代的钢笔 https://mxgxt.com/news/view/1548990

相关内容

寻踪琼瑶笔下的四川:一段跨越时光的乡愁之旅
跨越时空的守护
影史第一的男主长这样 见证历史!
️跨越时空的巨星同框,你见过几对
回到历史的脉络和节奏:中国近代史的教与学笔谈(下)
正史也疯狂,看《史记》中那些奇异的事件
《跨界歌王3》重磅来袭,越看越精彩,越看越过瘾
《超时空罗曼史》:跨越时空的恋爱
回到历史的脉络和节奏:中国近代史的教与学笔谈(中)
穿越百年时光 看见岭南文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