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自2023年11月24日上映以来,迅速引爆了网络,无数观众纷纷涌入电影院观影,热度持续高涨。
然而,吸引观众的并非大牌明星,而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人——张桂梅老师!她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十六年的时间里,帮助数千名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然而,这段足以称得上传奇的故事,在改编成电影后却遭到了无数批评,最终以惨淡收场,与一开始的名声大噪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这并不是观众们不尊重张桂梅,相反,正是因为观众们足够尊重她,才会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响呢?张桂梅又是如何走上支教之路的?如今的她又处于怎样的境地呢?
早在2023年年初,电影《我本是高山》的预告片在网络上发布,立即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已经了解到张桂梅这位为大山付出无数心血的好教师,因此这部改编电影无疑是在宣传和帮助张桂梅老师。
当时,电影制片组也征得了张桂梅老师的同意,才有了这部作品的拍摄。
在接受采访时,张桂梅老师表示自己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和开心。
然而,当这部电影上映后,并没有改善大山里的情况,反而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愤怒。
张桂梅老师观看首映后,仍带领学生念完了华坪女高的誓词。这并不是她被感动了,而是她以自己的方式拒绝了这部电影。
全国上映后,这部电影立即引发了无数观众的谴责。原因在于,这部电影不仅歪曲了张桂梅老师的形象,还将她的故事改编得面目全非!
最令人愤慨的是,片中将张桂梅老师描绘成一个思念亡夫的教师,擅自更改了她的信仰。这种行为令人深感不齿。
电影魔改了张桂梅老师的动机,将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妻子,这是对她的极大侮辱。
这还只是电影魔改的一部分,其他部分中,编剧也将张桂梅老师支教中遇到的困难魔改了一遍。
这直接导致电影上映后遭到了无数观众的痛斥。他们可以接受电影的枯燥乏味,但无法接受张桂梅老师被如此侮辱!
当张桂梅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并没有表现得很气愤,而是有点失望。她觉得这部电影没能真实地展现大山女孩的困境。
然而,这并不代表张桂梅不在乎。相反,她一直都在乎,但她已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支教生涯,见过无数更过分的事情。
张桂梅老师的教育生涯始于1983年。那一年,她26岁,在子弟学校任教。当时的她只是单纯的教书育人。
然而,一场意外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996年,她的丈夫去世,她决定前往华坪县支教。
在华坪县,张桂梅发现女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她们被视为家庭的负担,这让她感到震惊。
她不仅在学校教书育人,还劝说父母让女孩上学。然而,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成效并不显著。
2008年,张桂梅辞去教师职务,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里的学生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她们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质疑,但张桂梅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事业。
张桂梅在2019年的采访中表示,她希望让更多的女孩上大学。她的梦想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对未来的期许。
尽管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但张桂梅仍然坚持在教育的一线。
未来如何,没人能预测,但唯一确定的是,张桂梅老师将继续致力于育人的教育事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