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交媒体上曝出某位Z姓男星在横店拍摄现场对助手施加肢体暴力并进行了语言辱骂的消息。此次事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代拍全程录制了视频,却并未依照行业惯例向艺人团队售卖“封口费”,反而选择了匿名揭发。
在娱乐圈,通常情况下,代拍如果选择公开视频,可能会因艺人的流量影响而遭到粉丝的攻击,甚至面临敲诈勒索的法律风险。然而,此次代拍的出人意料的行为,却使得该事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为何掌握了铁证的代拍选择放弃盈利?是因为对小助手受到的欺负感到愤慨,还是因Z男星的行为让人无法容忍?
明星助理这个角色,其实也并非轻松可言。仅从每位明星登场时助手的状态,便可看出其中的辛苦。明星助理的工作月薪偏低,但却需24小时待命,节假日、周末如有突发状况,明星随时一个电话,助理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到位,处理各种琐碎事务。这一岗位无疑让人感受到如同成人保姆般的压力与不易。在华丽外表的遮掩下,隐藏的是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无奈。
本次横店的代拍爆料,进一步映射出明星所精心构建的人设与明星助理的卑微处境之间的鲜明对比。同时,公众对于模糊的爆料内容及未直接指名道姓的做法,不禁产生疑问:此举是否为了增加关注度或吸引粉丝,而模糊的概念恰好也能避免被男星的公关团队发现,减少法律风险。
即便这一爆料得到了实锤,明星的公关团队亦会轻描淡写地将事件归结于“工作压力”、“助理道德缺失”或“明星心理健康问题”等借口。此外,团队很可能会通过购买热搜来压制这一爆料,再藉助水军洗白评论。最终,这种高明的“洗白”手法,不仅令事件淡化,连带着明星的形象也得以维持。待风波过去,便可重新宣扬其出色演技与良好性格,再次吸引粉丝的关注。
这种种操作,早已成为许多艺人追逐的常见模式。明星光环之下,真实举动与公众形象之间的裂缝显而易见。娱乐圈的监管机制及其对这些行为的放任态度,真的合理吗?让一个私下行为不端的人担任明星,并拥有大量粉丝,其在荧幕上所传播的不良示范,若被追随者模仿,最终后果又该由谁来承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