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家中的跳水板被拆除了。 母亲看着儿子全进鹏每天泡在泳池里,忍受着枯燥的训练和伤痛,最终决定:不再让弟弟走职业跳水路。
她说,健康快乐比为国争光更重要。 这个决定背后,是全红婵成名后家庭经济改善的现实,也是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心疼。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网上突然炸开了锅——传言全红婵要加入香港跳水队。
2025年5月,部分自媒体账号开始散布“全红婵将赴港发展”的消息。 这些内容源头模糊,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或可靠信源支撑,却迅速发酵。 有人添油加醋,编造出“郭晶晶亲自引荐”“裁判黑幕被抓”等离奇情节,甚至把全红婵因伤退赛硬扯成“转会”信号。
短短48小时内,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PS图片和断章取义的采访片段被疯狂转发。 情感化表述如“国家队不公”“香港发展更好”推波助澜,形成一股阴谋论浪潮。 这种模式似曾相识,就像2024年某篮球明星转会香港的虚假传闻重演,纯粹是利用公众好奇心制造流量。
中国跳水队和香港体育协会始终保持沉默。 没有发布任何转会声明,全红婵的法律身份仍是中国内地居民。 国家队明确表示,她正积极备战新加坡世锦赛和大湾区全运会,保留着参赛资格。 社交媒体上,全红婵的动态清晰可见——她在国内进行康复训练,分享着钓鱼、遛狗的休闲生活。 网友调侃她享用榴莲的照片“要控制体重”,侧面印证她以国家队训练为核心。 所谓“转会”,不过是空中楼阁。
全红婵确实去了香港,但身份是“奥运推荐官”。
她在跳水表演中展示招牌动作,水花消失的瞬间惊艳全场;在青少年分享会上,用粤语讲述从农村女孩到奥运冠军的艰辛历程,吸引超5000名学生互动;还探访康复中心,示范动作辅助残疾儿童治疗。
香港的专业设施帮她缓解脚腕旧伤,郭晶晶作为导师,亲自指导技术细节。 这些活动,与“加入香港队”毫无关联。 为什么谣言能掀起巨浪? 部分网民陷入“体制束缚论”误区,误以为国家队压制天才,却忽视了中国跳水队十年培养12位奥运冠军的事实。 全红婵多次强调:“在国家队能接触最先进的训练技术,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 ”
还有人鼓吹“地域优越论”,夸大香港是“职业乐土”,但香港跳水队国际最佳成绩仅为世锦赛铜牌,与国家队的奥运金牌实力差距悬殊。 更可笑的是,短期利益导向忽略了运动员的长期规划——全红婵目标直指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全满贯,转会只会带来适应新环境、重建技术体系等风险。
谣言背后,是自媒体为博眼球编织的冲突性话题。 它们利用公众对体育体制的误解,煽动情绪换取点击。 类似事件早有先例,比如虚假转会传闻如何扰乱运动员心态,给全红婵这类上升期新星带来额外压力。
龙岩警方曾破获体育谣言案件,揭示这类信息如何破坏社会秩序、损害个人名誉。 平台责任缺失加剧了乱象,缺乏快速响应机制让虚假信息肆意传播。 辨别真伪的关键在哪? 权威信源是唯一准绳。
涉及运动员重大变动,必须看官方公告而非营销号煽动。 全红婵用行动回击谣言——坚守国家队,专注奥运冲击,同时通过公益访问传递体育精神。 她的故事,本应是激励青少年的榜样,却被扭曲成一场闹剧。
母亲拆除跳水板的决定,与网络喧嚣形成讽刺对比:一个家庭选择远离伤痛追求平凡幸福,而外界却在虚构根本不存在的职业风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