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翼
来源:文翼说
01
最近,一向以阳光健康形象示人的歌手曾毅,却因为一块手表而陷入舆论漩涡。
在演唱会彩排现场,眼尖的网友发现曾毅佩戴的腕表表盘上,赫然印着类似春宫图的抽象图案。
随着高清照片在网络疯传,争议愈演愈烈。
不少网友直指曾毅这只手表的表盘图案极其低俗,带有明显的性暗示。
多家官媒也忍不住下场点名批评。
争议发酵后,曾毅反应迅速,当天就在微博上发文回应,试图用轻松玩梗的方式糊弄过去: “手表是朋友送的,以为是普通劳力士,闹出乌龙很抱歉。”
然而,这番回应不仅未能平息风波,反而被网友评为“史诗级公关翻车”。
相关专业人士指出,正品劳力士的皇冠标志是五个尖角,而争议手表上分明是两个交缠的菱形图案。
有媒体前往劳力士一线下门店求证,店员明确表示从未生产过该款式手表。
网友们发现,这款手表表盘上标着精工“SEIKO”的标识,是个日本品牌,价格在数百元和千元之间。
随后,精工集团发表官方声明,明确表示该腕表并非其生产、授权或许可销售的产品,应该是定制改装款。
在某电商平台上,这款表直接命名为“时间管理大师”,疑似在影射罗志祥事件。
不禁想问,戴着这种定制款手表的人,到底是存在着怎样的恶趣味?
争议手表的风波正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曾毅自曝打人”的瓜又炸上热搜。
早年间,曾毅在央视节目《开讲啦》中自述,某次与搭档玲花在机场因工作问题产生激烈争执后,竟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女同事小雪身上。
“我平生第一次打女人,我踹了她一脚,踹完我立马就走了。”
谁能想到,舞台上的谦谦君子,私底下竟然是个殴打女性的暴力男。
即便曾毅在节目中向该女同事道了歉,但网友们的愤怒依旧难以平息——暴力就是暴力,任何借口都无法为其开脱。
不得不说,艺人精心打造的人设,与真实自我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当这种割裂感逐渐显露,崩塌的不仅是个人的形象,更是千万粉丝用真心构筑的信任。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公众对于艺人——尤其是男性艺人的道德要求正在提高。
那些曾经被轻描淡写的“小问题”,如今都可能成为压垮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合曾毅塌房事件,谈谈背后的两个真相。
02
第一,作为公众人物,不能既要又要。
作为一名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曾毅在公共场合佩戴不雅图案的手表,实属不当。
事件发酵后,他不仅未能诚恳反思,反而试图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此举无疑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在网友看来,这不仅是审美或价值观的问题,更是缺乏了基本的担当。
国民级音乐组合凤凰传奇,曾凭借《最炫民族风》、《月亮之上》等传唱度极高的作品,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作为组合的核心成员,曾毅的言行早已超脱了个人的范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无数粉丝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当“争议手表事件”与“打人事件”接连引爆热搜,曾毅苦心经营的公众形象,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令无数歌迷错愕不已。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明星艺人既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光环,也理应承担与之匹配的社会责任。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显示,明星的每个行为细节,都会通过“镜像神经元”机制在粉丝群体中产生涟漪效应——其消费选择可能重塑青少年的价值观,争议行为甚至会导致未成年粉丝的认知偏差。
明星的影响力犹如双刃剑,既可能传递正能量,也可能造成不良示范。
作为公众人物,在追求个性表达的同时,更应该以审慎的态度,权衡每一个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第二,对偶像祛魅。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社会存在普遍的“偶像崇拜异化”现象。
饭圈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集体造神运动——在超话里熬夜打榜,在热搜下控评洗地,将偶像们捧上高高的神坛。
对完美偶像的追逐,恰恰暴露了粉丝们对自身缺陷的焦虑与不安。
当一向以亲和示人的张大大被曝出殴打员工,当“亚洲舞王”罗志祥变成”时间管理大师“,我们才恍然惊觉——那些曾被捧上神坛的偶像明星,原来也会展露出人性不堪的一面。
习惯了在互联网冲浪的我们,理应学会对一切祛魅,不要被公众人物表面的光环所迷惑。
所有精心包装的人设,不过是资本与流量的共谋。
你所仰望的完美偶像,实际上也有着凡人的褶皱与暗斑。
真正的成熟,是学会祛魅,让偶像回归人的本质—— 既看得见对方的光环,也认得清人性的真实。
我们可以钦佩偶像的专业成就,但不必过度神化他们;
我们可以追逐偶像的脚步,但别轻易失去自我。
与其在追星路上耗尽热情,不如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专注于自我提升和成长。
当你在擅长的领域中一路绝尘、熠熠发光时,你便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星辰。
* 作者:文翼。专栏作者,资深自媒体人,爱生活爱美食,崇尚自由独立。文章首发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