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伟:千帆星座首批18星入轨后,火箭变成几百块碎片,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5-07-05 12:08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天伟】

综合美国太空监测机构LeoLabs和美国太空军消息,北京时间8月7日凌晨,在大约13小时前执行“中国星链”千帆星座首批18颗卫星组网任务的长征六号甲火箭末级突然破裂为300余块碎片,分布于800公里左右高度上。

至本文截稿时(8月9日10时),我国有关方面暂未回应,也未看到碎片直接影响卫星的消息。

按类似任务经验,火箭的使命完成后,末级会被留在太空中,变成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若不进行“钝化”处理,这些火箭残骸随时可能发生碰撞爆炸,威胁其他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并产生更多的太空碎片。

根据Slingshot Aerospace报道,8月6号,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完成入轨任务后,留轨二级解体,产生了60多片碎片。

星链Starlink官方也回应,团队正在密切监测长征六号甲火箭二级的碎片。

星链官方对长六甲末级碎片的声明

这些碎片不会对Starlink星座造成重大的直接风险,但由于事故发生在约800公里,大多数碎片可能会在太空中停留数十年。

不过,根据今天的观测,其碎片数量已经达到了700个以上,并有可能增长至900个。

合成图像显示了一系列明亮物体沿着与长征6A火箭体及其于2024年8月6日部署的18颗千帆卫星相同的轨道移动,这些物体是由火箭体解体产生的碎片的一部分。 Slingshot Aerospace

空间碎片为什么会产生?怎样预防?如果这次破碎事件为真,我们应怎样看待?

空间碎片主要来源

按最广泛的定义,空间碎片可以指代太空中一切无用的人造物体,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航天器破损产生的碎片。

航天器破损,主要源于“自爆”和外部撞击。

例如,航天器如内部残留高压气体,在密封容器失效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像气球一样爆炸;电池故障自燃,也可能导致类似情况。

外部撞击虽然罕见,但也时有发生。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碰撞,产生了大量碎片。近地轨道飞行的物体,相对间最大速度可达每秒15公里。即便一块脱落的油漆,都有可能释放出枪击的能量。

2009年美俄卫星相撞事件示意图 搜狐新闻

据外媒单方表述,长征六号甲火箭末级不是第一次出现完成任务后破裂的情况,因此事件源自内部的概率更高。但考虑到国外只能对我国航天器进行精度较低的“外测”(即在非合作状态下测量),这一说法仅供参考。

网址:高天伟:千帆星座首批18星入轨后,火箭变成几百块碎片,怎么回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1542995

相关内容

中国版“星链”在这里诞生 千帆星座引领航天革命
算力上天!首批12星成功入轨,“三体计算星座”开启太空计算新时代
印度时报称印度SSLV火箭首发失败,两个卫星均未进入轨道
“千帆星座”将发射第四批组网卫星 机构看好卫星产业链成长性
星河动力刘百奇:现在星多箭少,怎么看中国商业航天与马斯克差距
带上“摆渡车”和“老中医” 长五B火箭首次发射一箭多星
Starlink卫星星箭分离后的轨道控制分析
一箭十二星!“四川造”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一箭6星 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千帆计划”VS星链:一场天地间的通信大战,中美谁能主宰未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