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牵手信达生物 创新药企一次现象级合作
苏州工业园,创新药产业链的心脏,两家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公司,进行了一次现象级的合作。
这一次,不是牵手跨国大药厂,也不是依附传统大药企,而是两家成长中的创新药企紧紧拥抱。
7月14日,亚盛医药与信达生物宣布达成重磅合作。
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亚盛医药核心品种三代BCR-ABL抑制剂HQP1351,亚盛医药小分子创新药APG-2575与信达生物CD20单抗和CD47单抗开展临床合作,信达生物认购亚盛医药价值5000万美元的普通股,并获得购买5000万美元的认股权证。
这次开创性合作,再次刷新我们对创新药企进化路径的认知。
不再是缓慢的线性成长,两家互补的创新药企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研发速度最快化,从而跳跃式成长。
新生代药企自研增长+外延拓展的组合式打法,本身就是创新活力的体现,打破陈规,大开脑洞,传统药企早已惊得目瞪口呆。
01 双子星座
在新生代药企中,信达生物与百济神州跑在最前面,已经从Biotech成长为Biopharma。
信达生物的特点是均衡,在自研+BD、技术性+商业化、管线厚度+速度上全方位推进,5个产品实现商业化,PD-1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80亿元,肿瘤管线涉及小分子、单抗、双特异性抗体、CAR-T多种药物形式,布局CD47、CTLA-4、TIGIT、LAG-3、BCMA多个新颖靶点,且研发进度均处于国内前列。
CDE发布抗肿瘤新药研发新政后,创新药产业链暴跌,但有一家公司很平稳。
这就是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最前沿,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路径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公司,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4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
创始人杨大俊博士和王少萌博士均为细胞凋亡药物开发的全球顶尖科学家。
你可以看到技术派的狂热。
2020年,内部研发团队人数达到361人,占雇员总人数的83%,研发费用高达5.65亿元。
远离热门靶点,躲在安静处做研发,独立开发多个靶向药物,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1项FDA孤儿药资格认证,为中国制药公司的最高纪录。
CDE新政有利于创新者,如果一家公司技术先进,靶点差异化,致力于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理应得到激励。
亚盛医药专注小分子新药,8个1类小分子新药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用于治疗耐药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核心品种HQP1351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
上周,CDE 杨志敏教授在第六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上说,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目前都不以5年生存率为目标,而是考虑10年生存率。在研究过程中,就越来越发现其中有很多耐药模式,特别是T315I突变的耐药,此时有泊那替尼以及国内自主研发的HQP1351可以选择。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创新点,也是基于患者需求的创新点。
埋头做研发的亚盛医药,来到重要节点,面临商业化大考。
02 全新模式
两个相距500米的创新药明星,达成2.45亿美元战略合作,开启一种全新模式,让我们看见创新药产业链在资源配置上,有更多能量可以释放。
全新的商业化路径。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对第一代和第二代BCR-ABL TKI产生耐药性,尤其是伴有T315I突变的患者。HQP1351是国内首个的三代BCR-ABLTKI,可以克服此类耐药性问题。HQP1351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获得用于治疗T315I突变的耐药性CML患者的有条件上市许可。亚盛医药与信达生物将共同完成HQP1351在中国市场的开发与推广。亚盛医药选择的商业路径,不是依托传统药企和跨国药厂,而是最懂自己的创新药小伙伴,有助于进一步深度挖掘产品价值,推动新适应症快速拓展。信达生物拥有超过2000人的销售团队,在血液肿瘤领域有优势。双方将按照50%:50%对来自共同推广部分的利润进行分成,亚盛医药将得到首付款3000万美元,并有资格获得累计不超过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全新跨药企产品矩阵。Bcl-2抑制剂通过抑制阻止细胞凋亡的Bcl-2蛋白来修复细胞凋亡过程。目前,全球仅有一款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获批上市,2020年销售额高达约14亿美元,但是有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及血细胞减少的严重副作用。APG-2575凭借其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80%的客观缓解率(ORR)入选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口头报告,具备成为全球最佳Bcl-2抑制剂的潜力。亚盛医药与信达生物同意就APG-2575与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CD47单抗(IBI188)就某些适应症探索展开临床合作和联合开发。Bcl-2抑制剂与CD20单抗、CD47单抗都有广泛的联合用药空间与潜力,临床合作实现了亚盛医药领先的小分子药物平台与信达生物领先的大分子药物平台的优势互补,是一种研发模式的探索,有望最大化发挥产品协同效应,可望跨药企开创性搭建起产品矩阵,从而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特别是与大品种CD47的合作,有望加速APG-2575在多个适应症的产品注册上市路径,同时分担了临床成本和研发风险。
Biopharma对Biotech股权投资。信达生物按每股44.0港币认购亚盛医药价值5000万美元的普通股,并获亚盛医药股权认购权证,有权以每股57.2港币的价格认购亚盛医药价值5000万美元的普通股。信达生物作为凭借效率和执行力率先突围而出的Biotech,将对企业文化类似的亚盛医药起到带动作用。CDE新政之后,管线推进唯快不破,股权投资有助于亚盛医药加速推进多个在研产品的全球开发与上市。
03 新老竞争
今年是新生代药企商业化元年,有一种冲刺撞线的紧张感。
传统药企转型则到了不进则退的关口。
新老药企都枕戈待旦,只争朝夕,发扬长处,补足短板。
通过这次合作,亚盛医药弥补了自己的BD和商业化短板,并补充了现金流,HQP1351首付款加上股权投资以及即将实现的审批里程碑,有望带来约9000万美元现金,为全球范围大规模临床投入提供弹药。分享市场的销售方式有助于亚盛医药自建血液学销售队伍,提升商业化能力。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说,本次战略合作将打造国内创新药企间全新的合作模式。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俞德超博士表示,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海内外优秀创新药企开拓多样化和创新化的战略合作模式。
先行者在商业化路径和研发模式上的多样化探索,可以激发后来者的灵感,传统药企在经受冲击后,也会打开思考空间。
网址:亚盛医药牵手信达生物 创新药企一次现象级合作 https://mxgxt.com/news/view/1540901
相关内容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继续领涨,多元配置医药仓位上药控股与中国生物制药达成战略合作
信达生物拿下礼来一款明星靶点肿瘤药
东亚药业: 东亚药业关于合作设立医药投资基金并共同发起设立医药开发公司的进展公告
亚盛医药出让明星抗癌药海外权益,获武田战略入股 股价“提前”大涨引发质疑
亚盛医药出让明星抗癌药海外权益,获武田战略入股,股价“提前”大涨引发质疑
医药行业跨境合作消息近期频出,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超2%,开拓药业
恒瑞集团董事长孙飘扬:医药产业合作迎机遇,东亚企业谋共赢
翰宇药业与中国医药战略合作 推进“抗感染”创新药营销渠道协同
医药创新之支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