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方位/一点灵犀/Labubu与Molly 为何同潮不同命?

图:泡泡玛特的IP运营下,Labubu承载艺术审美与社群归属的特性,为消费者提供的情感价值远超过去的盲盒产品。
随着Labubu全球爆火,围绕潮玩IP的商业价值,市场展开了广泛讨论。回顾泡泡玛特(09992)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其实也是几经沉浮,成功之路充满了偶然性。在笔者看来,其中有两点因素值得关注。\李灵修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83%。彼时正逢疫情封关,但为了配合品牌宣传,全港主要商场基本都能见到泡泡玛特的贩售机,沙田新城市广场甚至还有公司专营门店,常见到年轻消费者在此大排长龙。
潮玩市场不可捉摸
当时泡泡玛特的人气角色Molly,其设计师为香港艺术家王信明(Kenny Wong)。Molly诞生于2006年,后在2016年授权泡泡玛特推出盲盒,爆红后成为首屈一指的潮玩IP,也是支撑泡泡玛特销量的主力产品。
但潮玩的生命周期不可捉摸,Molly的市场号召力迅速萎缩,其在泡泡玛特营收中的占比,从高峰时期的40%一路下降至2022年的16%。香港市面上一度难以见到泡泡玛特的身影。反映在公司的业绩上,就是营销支出大幅增加,会员複购率却持续下滑,淨利润与毛利率双双走低,这也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信心。泡泡玛特股价在2022年跌至历史低点8.65元,不足IPO发行价(38.5元)的四分之一。
我们再来看一下Labubu,该IP其实早在2019年就已出道了,最初是作为泡泡玛特“THE MONSTERS”精灵系列中的一个角色登场,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在2024年迸发出惊人的商业价值,频获国际明星的青睐。在6月10日的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款高131cm的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竟拍出了108万元的天价。
母凭子贵,泡泡玛特近两年股价大翻身,目前市值水平达到3500亿元,帮助公司创始人王宁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十。同为一家品牌旗下的潮玩IP,甚至都是出自香港设计师之手(Labubu设计师为香港艺术家龙家昇),为何Molly与Labubu的命途如此悬殊?可能那些潮玩粉丝无法给出统一解释,而错失泡泡玛特大牛股的机构投资者们,自然也是难以理解的。
品牌出海收获惊喜
Labubu的网红晋级之路上,有两大助力至关重要。首先是IP运营能力提升。2022年底,泡泡玛特决定将旗下IP的产品形态,由普通塑料手办转向搪胶毛绒玩具,从以往用塑料刻线的毛发造型变为毛绒质感,眼睛与手脚都可以活动,衣服可以穿搭。可以说,产品的表现力与可玩性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粉丝眼中,Labubu过去只能作为家居摆件,但成为搪胶毛绒玩具后,随身携带之余亦能参与到日常摆拍之中,也更容易在社交平台上把Labubu秀出来。过去“盲盒经济”的主要销售逻辑包含两点,即随机性奖励与买家收集癖。但在泡泡玛特的IP运营之下,Labubu承载了艺术审美与社群归属的特性,为消费者提供的情感价值远超过去的盲盒产品。
其次,品牌出海收获意外惊喜。后疫情时代,泡泡玛特积极参与出海热潮,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十分成功。2024年4月初,韩国女子组合BLACK PINK的泰国成员Lisa首次在网上晒Labubu,这也是被外界公认的泡泡玛特“破圈时刻”。
泡泡玛特的核心消费群体是社交媒体一代,Lisa的主动带货引发显著的跟风效应。在明星网红示范下,Labubu以奢侈品牌“包搭子”形象示人,泡泡玛特自此摆脱了玩具定位,身价扶摇直上。
网址:投资全方位/一点灵犀/Labubu与Molly 为何同潮不同命? https://mxgxt.com/news/view/1536176
相关内容
姚晨无意间购买LABUBU限量版:人生中唯一盈利的投资……LABUBU为何能成为“塑料茅台” 社交货币与投资热
市民参事丨“丑萌精灵”Labubu成为“年轻人的茅台,现象级“国潮”如何长红?
魔幻Labubu:十年冷板凳,一朝青云梯
108万的Labubu 才不是王宁的上限
LABUBU席卷全球 中国“潮玩”IP出海热
Labubu沦为“假货洼地”,谁在摧毁潮玩顶流IP
LABUBU一只难求!中国潮玩何以潮向世界?
Labubu,一个顶流IP的诞生
全球抢购!Labubu爆火带动泡泡玛特股价上涨,潮玩品牌竞逐千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