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2006年首度听到这首由周杰伦演唱的《菊花台》时,我记住了词作者“方文山”这个名字。之后,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烟花易冷》等佳作迭出,且大多成为传唱两岸的“神曲”,更让他成为继乔羽、庄奴、黄霑、林夕、阎肃等前辈大家之后,华语乐坛最为知名、风头正劲的词人。
或许是因为大学学中文专业的关系,我既激赏方氏歌词及由此引发的“中国风”热潮,又忍不住要不时挑挑其中的语病。在多年赴台驻点采访期间,我曾多次在一些岛内文化界、娱乐界的活动中见到方文山,但直到他接受我们专访时,我才对他的多面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凡的世界
接受专访时的方文山穿着轻便外衣、牛仔裤,足蹬一双板鞋,如果不是头戴的一顶编织帽流露出些许文艺气息,大概没有人会将面前这个长相普通的“路人甲大叔”,与写出那么多古典美词的音乐才子对上号。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问缘由”,如果没有遇到吴宗宪、周杰伦这两个生命中的贵人,方文山也许到今天还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的凡人。
祖籍江西赣州市于都县的方文山,1969年出生于台湾一个普普通通的蓝领家庭。他自小勤工俭学,送过报纸,当过餐厅服务员,属于标准的“苦出身”。学生时代因为读书“一点都不用心”,成绩乏善可陈,最终也就混个私立职业高中的学历。
职高毕业并按照规定服完兵役后,方文山当过司机,做过维修工,给人安装防盗系统时每天头戴安全帽汗流浃背地工作。但粗重活没有磨灭他打小对文字的喜爱与天赋,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方文山一边大量读书、到“夜间部”上编剧班,一边尝试着写歌词,希望能先进入音乐圈,再从音乐圈跳到电影圈。
“第一次写歌词是在当兵的时候,那时纯粹是为了讨女友欢心。”成名后,方文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工作之余,他找了几百首歌词一首一首去推敲,摸索写词的游戏规则,甚至还不断改写当时最红的歌词当做练习,直到韵脚、记忆点、起承转合种种专业技法都运用自如。
写出歌词后,方文山开始向台湾各家唱片公司四处投稿,但大多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他回忆说:“我不过是稍微注意流行讯息,哪边有歌唱比赛,哪边有唱片公司信息,我就投稿。过程肯定有一些小挫折,就像业务推销员请100个人填问卷,大概只有10个人会填,搞不好只有2个人填真实信息,但不要气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气馁”的方文山终于在1997年接到“综艺大哥”吴宗宪的电话。擅长搞笑的吴宗宪不仅是当红综艺节目主持人,还是一位著名歌手,当时正准备成立一家新的唱片公司。慧眼识英才的宪哥,看中了当时还是一名蓝领的方文山。而与方文山同时成为“宪哥的人”的年轻人中,还有后来让他大红大紫的周杰伦。
虽然成为签约词人,让方文山看到梦想实现的渺茫光亮,但“台北漂”生活依然艰苦。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他没有签约金和月薪,没有采用多少首歌的承诺,而且还不能私自给别的公司写歌。唯一的好处是可以“住公司、吃公司、用公司,洗澡、水电都不用钱,还有宽带、有线电视”。而所谓“住公司”,也不过就是躺在沙发上或者在录音室里拼就的几张椅子上。
在进公司几个月后,方文山终于在残酷的“比稿”中脱颖而出。由他作词、周杰伦作曲的《你比从前快乐》,被吴宗宪选中,成为方文山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歌词作品。而与周杰伦的首次成功联手,不仅孕育了华语乐坛一对黄金搭档,更改写了方文山的人生轨迹。
一举成名天下知
“同年”,在中国古代指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员。同年金榜题名的官员往往会成为政坛上的亲密盟友和生活中的好朋友。而作为吴宗宪唱片公司的同年,方文山与周杰伦这两个多年一道“住公司”的年轻人,也一直在音乐道路上相互提携、共同成长。
2000年,周杰伦首张专辑《Jay》面市并大卖。收录在这张专辑中的《娘子》一歌由方文山作词,让他因此在次年台湾第12届金曲奖评选中获得最佳作词人奖。三十而立,31岁的方文山大器晚成,终于在歌坛闯出名号。
随着周杰伦爆红成为“小天王”,方文山也多次凭借为周杰伦创作的歌词而在台湾金曲奖、香港音乐风云榜、百事音乐风云榜、香港电影金像奖等评奖中勇夺最佳作词人奖。
尽管他也曾为江蕙、蔡依林、张靓颖、李玟、温岚、陈奕迅等歌星,创作了《刀马旦》《胡同里有只猫》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曾因为给孙燕姿创作的歌曲《直来直往》获得第三届香港音乐风云榜港台年度最佳填词奖,但方文山是周杰伦“御用作词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与周杰伦合作推出的《东风破》《菊花台》《千里之外》等歌曲,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时尚完美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中国风”。
“我和杰伦从第一张专辑到第13张专辑,每张专辑都有一两首‘中国风’作品。我们不是某年某张专辑有这样的作品,而是保持创作的续航力,一直在推陈出新,所以大家会关注到。”方文山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谦虚地说,“很多人都在创作‘中国风’,只是我们比较持之以恒而已。”
什么是“中国风”?他回答说:“只要编曲用到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或者遣词用语用到类似拱桥、蹙眉这些古典语汇,都是广义的‘中国风’。它其实是创作的概念和方向。”
方文山认为,传统和流行可以并行不悖,新式旋律配上仿古典的遣词造句,让周杰伦、林志炫等现代歌手唱出来,就可以成为流行经典。这说明只要结合方式是有创意的、符合当下时空背景的,即使是偏向古典的传统元素,大家还是会喜欢。
创作了这么多年“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你却不回来”,方文山给人一种“烟雨江南”的婉约派印象。他解释说:“毕竟是情歌,婉约比较细腻,比较可以激励文字的美感。如果有适合的旋律,我也会尝试西北风格的豪放派。”
文绉绉、意境美却又不时出现“病句”的歌词,不仅成就了一代词人方文山,更制造了独特的“方文山现象”:他创作的《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的历史考题,《蜗牛》被收录到上海市中学生爱国歌曲100首中,“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中“凄美”的用法成为台湾某中学的语文试题……
不管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同,方文山确实红了,成为黄霑之后罕见的作词界明星人物,以至于他敢自信地宣称“我的词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这一现象,受到媒体的普遍关注。《中国日报》即评论说,在歌词创作上,方文山呈现出时尚轻盈与古典婉约两个侧面,他的歌词灵性十足,直指人心,又带有晶莹剔透的质感,正如他词里写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在这个时代,能在流行音乐中恣意书写,将传统文化如此淋漓尽致推向前台的词人,恐怕也只有方文山了。
功成名就的方文山,现在仍“自顾自美丽”地走在“素颜韵脚诗”的创作道路上,一点不担心会题材枯竭、江郎才尽。他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说:“京剧、中医、武术、剪纸、传统建筑、书法,甚至某一部著作,比如《山海经》《儒林外史》,可以获取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养分很充足。”
跨界的音乐梦
像许多名人一样,成名后的方文山近10年来也不断跨界。
擅长“玩文字”的他,把写书、出书作为又一“正业”。他2005年创作了励志文章《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2007年出版了《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2008年出版了《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2010年出版了《方道·文山流》,2011年出版了《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
他的演员梦、导演梦也逐步实现:2008年参演舞台剧《六义帮》,2010年参演电影《混混天团》,2011年参演电视剧《冲吧宅男》、执导《中国风演唱会》南昌站,2013年执导爱情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2014年执导《中国风演唱会》沧州站。
此外,方文山还大力推广汉服和书法。比如创作歌曲《汉服青史》,在浙江举办了两届汉服文化周,把汉服的元素植入周杰伦的新专辑《天涯过客》的MV里。2015年年初,他开始忙着筹备一部与书法有关的戏剧。他说,唐诗、汉服、书法这样的传统文化,会连接你和这个民族的一个认同感,使自己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种文化识别。
对于两岸音乐人的合作,方文山更是积极参与、乐见其成。他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说,不管歌唱节目、音乐奖项,还是词曲合作,两岸合作都已经相当频繁。很多台湾歌手参加大陆歌唱节目,也有大陆歌手拿了台湾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自己和一些编曲老师也一直在帮大陆歌手写歌。现在他每隔一两个月都会来一趟大陆,每次三五天不等,或是商谈合作事宜,或是举办音乐文化讲座。
“很鼓励大家对音乐有梦想。”方文山说,“有些音乐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天生一副好歌喉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但也有一些是可以后天学习的,比如弹吉他、作词、作曲。后天养成的音乐很吸引人,因此大家都有机会。喜欢音乐没那么厉害,也没那么伟大,但它可以成为你青少年时期的一个美好回忆。如果你感兴趣,就坚持自己的创作,坚持自己的梦想。”
授权来自:丨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名丨《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