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开综艺,基本每个节目里都有他”,有观众调侃:“他是不是在综艺圈包月了?”无论是搞笑类、情感类、职场类,还是观察类,徐志胜几乎无处不在,仿佛是内娱里唯一一个可以出现在任何综艺节目上的脱口秀演员。观众一边喊着“看腻了”,一边却还是忍不住继续看,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综艺圈最忙男人”的背后秘密——他的超高出镜率,背后有平台、市场和观众的默契合作,共同促成了他成为“新一代综艺适配体质”的代表。
他的综艺人设极其稳固:
说起来,他是个很奇特的存在。既没有帅气的外表,也没有高大的身材,甚至没有流量滤镜和惊艳的履历,但正是这一点,使得他能够“无缝融入”任何节目。你看,内娱如今视觉效果太泛滥了,大家的眼睛都被明星的“美”所吸引,但徐志胜的“平凡”反而成了一种珍贵的综艺稳定器。
**1. 能适配各种节奏**
他能是观察员、能是圆桌辩论嘉宾,也能是体验嘉宾,甚至还可以负责节目控场。徐志胜从不刻意出风头,却总能以低调的方式通过“高情商反差”带来柔和的转场效果,巧妙地在节目中完成了“空白与过渡”,让节目更加顺畅。
**2. 天生“笑点制造机”**
他并不是专业笑星,但自带笑点。徐志胜的“慢反应”和“认真脸”常常成为笑料的源泉。别人可以调侃他、模仿他、甚至恶搞他,但他永远不“破防”。这种“坚韧”和“笑感承受力”正是节目组最青睐的特质。无论是谁来给他挖坑,他总是能站稳,继续为节目提供源源不断的笑点。
**3. 低成本、稳定卡位**
相比那些大咖和流量明星,徐志胜作为“脱口秀演员轻综艺咖”有着可控的酬劳,却能源源不断地为节目提供内容。他不惹事、不抢风头、不偏袒任何人,是个理想的综艺员工。看惯了那些“做作的流量明星”和“表情僵硬的PUA嘉宾”,徐志胜的“真实”与“不拿自己当回事”反而成了他的一大优势。他不是最帅的,但很“接地气”;不酷,但像一个“朋友”;他身上有一种“我们当中也能混出来一个人”的亲切感。
徐志胜的段子常被评价“没那么好笑”,但恰恰是这一点,成就了他在综艺圈“非爆款常驻”的身份。他的存在就像是节目中“留白”的部分,给予观众喘息和反思的空间,而这种感觉,在如今内容密度极高的综艺中,恰好非常重要。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整个内容产业结构的失衡:平台开始依赖“中腰部艺人强内容策划”来维稳,而“稳而不炸”的徐志胜,正好是这一梯队中最出色的代表。相比于传统演员,脱口秀演员更了解观众的心理,能接住梗、有控场能力,而且愿意跨界尝试。徐志胜正是这批“综艺时代下的新兵”的典型代表。
他不仅能讲笑话,也能讲故事,还能评论现实,几乎是“幽默类和情感类节目都能用”的百搭型选手。很多艺人害怕剪辑、怕被带节奏,甚至担心黑料,而徐志胜的话语体系干净清爽、不带负担、不碰雷点,是那种“剪不坏的人”。
说到“综艺疲劳症”,徐志胜显然已经开始遭遇挑战。当他频繁出现在各类节目中时,观众不免会开始问:“又是他?”、“换个人不行吗?”、“他还有什么新花样吗?”然而,从短期来看,“不出错的常驻型艺人”依然是平台最紧缺的“补位工具人”。他未必是观众最爱的,但他却是综艺节目生态中最稳定的中场发动机。
徐志胜的“综艺霸屏”并非偶然,而是平台内容迭代、行业结构调整、观众审美迁移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未必是最好笑的,但他是最可控的;他未必是最火的,但他最稳当。当综艺节目的焦点从“爆款刺激”逐渐转向“陪伴与聊天”时,徐志胜这种“能撑场、不抢戏、偶尔有点梗”的艺人,正好卡在了流量与内容的夹缝中。
所以,为什么每个综艺里都有徐志胜?因为他,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中产综艺演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