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我是歌手》又一次让人看...@创艺的动态
2025年的《我是歌手》又一次让人看透了媒体的套路。从第一期林志炫被淘汰,到断眉夸马嘉祺夸得天花乱坠,再到上一期单依纯唱着《李白》被捧上天,这一期更是让人无语,网上居然还有一堆人追着夸单依纯和马嘉祺,像是中了魔一样。
我得承认,我有点跟不上这节奏了。林志炫的《秋意浓》至今还在我歌单里循环,那种唱到骨子里的深情,像秋天落叶堆满心头,层层叠叠,压得人喘不过气。可现在呢?好像情感在音乐里成了多余的累赘,大家更爱听那种抓耳的旋律,或者干脆就是看脸、看人设。单依纯选了常石磊的歌,我本以为会有些惊喜,结果听完只觉得空荡荡的,像吃了一碗没放盐的汤。李健没搭理她,估计也是觉得这路子不对味儿。至于马嘉祺,嗓子确实有潜力,但总感觉他被推得太急,像是还没熟的果子就被摘下来摆盘了,甜不甜先不说,嚼着总有点涩。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磁带的时代。那会儿家里有台老式收音机,卡带转得吱吱响,我爸总爱放邓丽君的歌,月光洒在窗台上,歌声像在跟你说悄悄话。后来CD流行起来,我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买了张周杰伦的《范特西》,每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听,觉得每一首都像在讲我自己的故事。那时候的音乐,像是能钻进你心里,陪你笑陪你哭。现在的歌呢?好听是好听,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像是在听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热闹归热闹,却很难在心里留一道痕。
我翻了翻网上的一些讨论,有人说现在的音乐综艺早就不是比唱功了,而是比谁的团队会炒作,比谁的粉丝更能刷数据。还真有点道理。你看那些热搜,哪条不是精心算计过的?单依纯的《李白》被吹成天籁之音,可我听完就觉得,嗯,挺好听,但也仅此而已,哪有那么神?马嘉祺的粉丝更是直接把评论区刷成大型表白现场,路人想插句话都得先学会怎么控评。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超级女声》的时候,那会儿的选手虽然青涩,但至少真,唱得好不好全凭耳朵听。现在呢?耳朵好像都不够用了,还得看弹幕、看热搜、看谁的公关团队更给力。
其实不只是《我是歌手》,整个音乐圈好像都在变。以前的歌手,写歌是为了抒发自己心里的故事,哪怕嗓子不完美,唱出来的东西也能让人共鸣。现在的歌,很多都是流水线产物,旋律抓耳、歌词押韵,但听完就忘,像吃了个包装精美的快餐,饱了,但没营养。我有个朋友是做音乐的,他告诉我,现在很多歌都是大数据算出来的,团队会分析什么旋律容易上头、什么歌词容易上热搜,然后照着模板写,恨不得把每个音符都量化成流量。这么一想,怪不得林志炫这种老派唱将会被淘汰,他的歌太慢了,慢到没办法跟上这个快节奏的流量游戏。
不过也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有人在网上扒出,《我是歌手》的赛制其实跟国外一档综艺有点像,投票环节还参考了某些选秀的算法,粉丝的每一票都会被加权处理,具体怎么加,谁也不知道。这种幕后操作一曝光,顿时觉得节目组像在玩一场大型狼人杀,歌手是村民,观众是玩家,节目组是预言家,想让谁出局就出局。难怪林志炫第一期就走了,估计是节目组觉得他的情绪太重,不够爆款。
说到这儿,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听歌的时候,到底在听什么?是旋律、是人设,还是那种能让你想起某段回忆的感觉?像我,听到《秋意浓》会想起高三那年,晚自习后骑车回家,路灯昏黄,耳机里林志炫的声音像在替我诉说心事。现在的歌还能让你有这种感觉吗?还是说,大家都习惯了刷着短视频,点个赞就完事儿了?我真挺好奇的,音乐这东西,到底是咱们变了,还是它变了?
网址:2025年的《我是歌手》又一次让人看...@创艺的动态 https://mxgxt.com/news/view/1533314
相关内容
从《歌手2025》首播看音乐综艺...@谈天说地的动态你猜2025黄山音乐节有多少歌手明...@巢我格的动态
《歌手2025》正式定档,演员阵容却让人并不看好
华语乐坛的一块美玉,情歌王子郑源两次婉拒《我是歌手》让人狂赞
《歌手2025》:音乐盛宴下的创新与争议
歌手2025音乐合伙人官宣,首发歌...@宇藏居的动态
我们都是「艺」家人!台湾演艺圈人气手足一次看
《歌手2025》综艺免费在线观看
《歌手2025》招商PPT曝光...@宅家艺术家的动态
华语乐坛30年来的创作歌手,他排第一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