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炙烤下的澳门氹仔,石板路发出一阵阵热浪。杨颖蹲在一家牛杂摊前,微调着镜头位置,围裙上的蓝底白花在这酷热中宛若梦幻般摇曳。当她将牛肺夹进碗中时,清脆的金属声响起,瞬间让她想起七年前在巴黎高定周的那一幕:咖啡色的香槟塔闪烁着光泽,手腕上冰冷的卡地亚手镯光华夺目。那时,她是黄晓明怀中的公主,如今却在街头用地方方言询问煮牛骨汤的秘诀——那股暖暖的牛骨汤里,竟然涌现出她这七年来未曾想象的人生味道。
这看似落魄的街边宣传,其实是娱乐圈生态变化的真实写照。今年的流量经济已不同往昔,95后的新一代小花在算法的青睐下迅速崛起,短视频平台正在重新定义明星的价值。当资本发现投资网红的回报率远高于传统明星时,像杨颖这样靠曝光率生存的艺人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她身上那件市值四万八的白衣,不再是奢华的标志,而是她职业转型的战袍——正如搜狐网分析所称,在这个价格高昂却无人问津的娱乐圈,她亟需以亲民形象来保持商业价值。
透过雾气弥漫的手机屏幕,弹幕清晰可见:“这眼窝能塞鸡蛋的人以前和刘德华共演,现在却为牛杂摊站台。”杨颖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自从疯马秀事件后,她在国内的机会明显减少,不得不将重心移至港澳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资源的降级,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逆袭。她组成了一支40人的专业团队,进军直播带货,展示出与综艺不同的成熟魅力;她以“杨主任”的身份参与香港政协活动,试图将公益和政治结合,以此开辟新的生存战场。
在娱乐圈的竞争中,女性艺人的生存法则尤为残酷。当黄晓明在采访中讽刺那些恩断义绝的被帮助者时,杨颖却在街头专心学习如何将牛杂汤的油花在镜头中呈现得诱人恰到好处。她非常清楚,社会对女性的苛责从未因身份的变化而有所减轻:凹陷的眼窝可能被解读为落魄,素颜照甚至会被贴上“骷髅”这样的标签,连参与公益事业也会遭到“做秀”的质疑。但就像某位抖音用户所言,她的坚韧来源于长达14年的公益坚持,而非家庭背景的庇护。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杨颖在巷口的石阶上卸妆。霓虹灯映照在她眼角的细纹上,那些曾被珠宝掩盖的痕迹,如今成为岁月的馈赠。远处的LED屏幕上正在播放她五年前的香水广告,画面中她身着水晶裙翩翩而舞,裙摆一扬,闪光灯如银河般洒落。此刻,她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阿根牛什宣传单,突然记起了夜市卖鱼蛋的阿婆说过的那句话:“做人呢,最重要是接地气。”
在娱乐圈的语境中,这句话或许可以理解为:当流量的泡沫逐渐消散,真正留住观众的,是卸去光环后的真实。杨颖正在用行动证明:从奢侈品广告到地摊推广,从Angelababy到杨主任,她的每一次转身,都在重新定义自我价值。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她的故事不再是顶流陨落的悲情叙事,而是一个女性在行业变革中破茧而出的真实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