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盲目、疯狂……偶像和TA的粉丝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4-12-11 12:32

吴亦凡被捕了,他的粉丝说要“劫狱”;

柯震东吸毒了,他的粉丝说“我们供他吸”;

赵丽颖粉丝引战被禁言;

郑爽代孕还会有大量“死忠粉”给她“洗地”

……

偶像艺人“塌房”、失德、违法事件频发,粉丝的不理智发言、疯狂行为令人瞠目,也再次把偶像与粉丝这一伴生群体拉进大众视野。

粉丝是英文单词fans的音译,实际指的是名人、明星的崇拜者。粉丝对这些特定人群的喜爱、追随,我们称之为偶像崇拜。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偶像崇拜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偶像成了娱乐明星的专属,以往是指我们尊敬的科学家、医生、军人等社会贡献者,但现在往往把娱乐明星捧上神坛。

娱乐市场规模不断膨胀,行业乱象频出,许多青少年沉迷偶像无法自拔,劣迹艺人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负能量场。

螺蛳君今天带大家了解偶像产业的前世今生,厘清疯狂粉丝背后的因果。

偶像经济产业链

我国偶像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90年代的偶像以港台男星为主,代表人物是四大天王、小虎队;00年代,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为代表的素人选秀节目兴起,造就了一批以李宇春、张杰为代表的平民偶像;20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兴起,偶像产业经历了深刻变革。仿照日本、韩国娱乐行业模式,我国互联网时代偶像经济产业链已经初具模型。

偶像经济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偶像供给端,包括偶像经纪公司和各类艺术培训机构;中游-偶像曝光平台,包括音乐作品、网综等;下游-粉丝经济”。除传统的购买明星周边、代言产品外,当下粉丝经济还衍生出包括粉丝公益、粉丝社区等新业态。

“1

上游——偶像经纪

偶像经纪公司是偶像经济产业的上游,承担了偶像发掘、培训、企划出道、音乐制作等功能。《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大火后,偶像经纪公司和练习生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国内的偶像经纪公司主要效仿日韩模式,即练习生制度。相比日韩已经成熟的偶像产业,我国偶像产业起步晚,同时国内偶像经纪行业又尚未形成日韩一般的垄断局势,行业空间有待发展。不过现在来看,发展太快、缺乏监管的后果就是整个行业风气败坏、产业畸形。

“2

中游——偶像输出

偶像艺人出道后主要的变现方式包括音乐和泛娱乐两种。音乐类收入包括数字音乐、演唱会、周边衍生品等,泛娱乐类包括综艺、影视剧、商业代言等。

音乐

音乐选秀类节目是目前偶像出道的主要方式。近两年资本青睐综艺市场,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经纪公司和主办方联合运作使得节目成员大热,后续再由经纪公司推出。此外,随着消费人群付费意愿增强,音乐平台歌曲付费也越来越普遍,音乐成为偶像变现的重要方式。

泛娱乐层

除了持续输出音乐作品,偶像艺人出道后获得曝光的另一渠道是综艺和影视剧作。如易烊千玺已参演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少年的你》等作品,参与录制《这!就是街舞》《全员加速中》等多档综艺节目,更是在今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名人榜榜首。

“3

下游——粉丝经济

偶像艺人成功离不开粉丝支持。作为“偶像经济产业的下游,粉丝经济的市场潜力巨大”。粉丝经济具有非理性消费的特点,除了应援、投票、购买周边为偶像人气买单,为了帮助偶像建立良好的社会口碑,粉丝会自行集资以偶像的名义做公益。很多明星的粉丝会专门以TA的名义成立公益基金。

●中国粉丝经济商业价值规模表

粉丝“沦陷三部曲”

根据心理学理论,追星本质上是一种“拟社会互动”行为,即媒介形象与大众传媒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它区别于正常的社会交往,依赖于传媒使用者对媒介形象的想象。通俗点讲,就是粉丝靠着明星工作室给出的物料“自嗨”。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认知:“始于颜值”

外貌是将消费者转变为粉丝的第一动力。影像文化主导下的拟社会交往,粉丝扮演着视觉上的速食主义者角色。这种简单、快捷、刺激的消费过程不需要调动更多的大脑器官就可以带给人直接、愉悦的体验,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作为典型的影视文化产物和影像产品,偶像明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逻辑下生产、包装、运作的。换言之,吴亦凡的那张脸,就是他最大的资本。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剧照

“2

态度:“忠于人品”

在态度层面,粉丝特别是“死忠粉”的情感偏向很明显。他们对偶像有了三观上的认同(不一定是正确的三观),认为自己与偶像有了更深层次的契合点。这种所谓的情感互动有利于巩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虚拟关系。还是以吴亦凡为例,他的团队非常善于给他包装、立人设。在他进入中国发展初期,你会经常看见关于吴亦凡“敬业”“有礼貌”“宠粉”“尊重前辈”的营销,活脱脱一个社会主义五好青年啊!现在想来,还是很恶心。

“3

行为:拒绝“白嫖”

在流量变现阶段,粉丝通过时间、精力、点击率的贡献为偶像人气买单。但这不是偶像产业的终点,购买行为才是偶像崇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偶像产业的目的所在。买门票、买代言产品、买周边、刷榜、公益捐款。对哥哥的爱有多深,花钱就有多狠。但这些需要粉丝具备相当程度的忠诚度以及经济实力。金钱支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粉丝的追星状态。从现今饭圈女孩的表现来看,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

是什么让粉丝难以自拔?

粉丝对感官娱乐的心理需求和外在技术条件的允许,决定了粉丝对娱乐偶像的深度迷恋。通过外在包装、才艺表演以及双向互动等手段,偶像满足了粉丝的精神期待,TA不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初具文化符号的意义。

“1

个体情感寄托

除开单纯的欣赏明星颜值、身材、才艺等娱乐需求,粉丝沉迷偶像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偶像对粉丝来说已经是很重要的存在,因为粉丝将TA从一个娱乐明星上升到了榜样的高度。这种人格升位很重要,人格层面的认同往往比建立在外貌基础上的认同来的更持久,它相比喜欢更难被舍弃,不会轻易被替代。TA充当了一个情感寄托者的角色,不单作为个人存在,而是具备了更多的文化符号属性,承载了很多人在理想、信念方面的期待。

“2

想象的偶像

粉丝在与偶像的互动关系中往往要投入比偶像多得多的时间、精力,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要持续下去,需要粉丝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偶像对自己付出的回应,我们称之为互动。当然在这当中肯定存在少量真实的互动,这些占比微乎其微的真实是粉丝想象互动的基础,粉丝通过自己所获取的偶像的正面信息,推断TA是一个理想的、完美的人。哪怕真正的TA不是这样,粉丝也会自欺欺人。

“3

明星包装

记忆点的形成、固化有赖于偶像信息、情感的不断供给,这个过程需要偶像与粉丝两端发力。作为偶像,不断地借助社交媒体和影视作品展现自己,包括唱跳表演、给自己立人设、在社交媒体上发自己日常信息等。这些“素材”往往都有特定的标签,如“高颜值”“实力派”“敬业”,这样选择、放大甚至捏造偶像信息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明星包装。看着那些海报、视频里神仙长相、多才多艺、气质出众的偶像,怎么能不叫人迷恋呢?

“4

媒介使用时长

现代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较长,大部分在每天3小时以上,且碎片化特征明显。粉丝在不同app上浏览信息,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越来越多偶像的信息,而大数据会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信息,不喜欢TA,就看见更多TA的负面信息;喜欢TA,就收到更多正面信息,造成所恶者愈恶,所爱者愈爱。

偶像与粉丝在近年显现的种种乱象,尤其部分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表现出的不理智、盲从、疯狂特征,使得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当下的偶像行业和饭圈文化,思考他们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明星偶像作为时代缩影,其角色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财富、地位的渴求,而资本大量涌入娱乐行业,演艺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在缺乏监管、本身心智不成熟同时又缺乏相应的价值观指引的情况下,年轻群体很容易被纯粹的感官刺激所裹挟,沉溺于畸形的粉丝文化中。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青少年更多地关注明星身上的一些内在特质,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内在价值观体系对外来不良信息的抵御作用,才能有效矫正青少年的病态追星。

网址:“塌房”、盲目、疯狂……偶像和TA的粉丝怎么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52731

相关内容

粉丝疯狂盲目的爱让明星迷失自我
疯狂粉丝团: 追星族的狂欢与虚无
出道=垮掉?娱乐圈偶像批量化生产,离你家“塌房”还会远吗?
粉丝应援哪家强?李易峰的粉丝实力演绎:天塌下来有偶像顶着
粉丝与偶像:“拟态亲密关系”的理想与现实
承包“海陆空”为偶像庆生 粉丝追星为何如此疯狂?
“粉丝应援”的理性与疯狂:“饭圈”是怎样的存在?
娱乐圈的粉丝有多疯狂?女明星粉丝可怕,刘德华粉丝无奈
从《种地吧》“塌房”风波说起:综艺观众是怎么变成明星粉丝的?
“娱乐之殇:塌房明星仍受追捧之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