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正值芳龄!这些文化品牌正在塑造深圳城市文化形象
6月25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7周年系列活动”启动;6月17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建社20周年座谈会举行;5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7月19日,深圳交响乐团2023-2024音乐季将迎来闭幕音乐会,深交音乐季起始于1998年,至今已走过26年;今年11月,“深圳读书月”进入第25年;2023年11月,深圳出版社推出一套“图书馆之城20年”高质量发展丛书……综上所述可见深圳超过20年的文化品牌与机构正在逐年增多,深圳的文化品牌建设已到收获的季节,这些正值青春盛年的文化品牌不仅为市民带来感受文化,走近艺术的多姿生活,也为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实力已成衡量国际大都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深圳的文化形象塑造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建设鲜明的深圳城市文化品牌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题中之义。今天,盘点一下深圳近20年来树立的优质文化品牌,既是对深圳文化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对深圳文化品牌的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动能。
文博会20周年展现中国文化产业里程碑意义
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深圳2024年的一项重磅文化大事。文博会20周年也是迈入新发展阶段、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届展会。20年发展历程,文博会成就非凡:展示规模从首届4.5万平方米增至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700多家增至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10个增至108个;每年吸引海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展示与交易,范围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文博会创办20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强劲实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深圳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7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8%;培育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目前深圳文化企业超10万家,从业人员逾100万人;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80家,入驻企业超1万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实现税收逾150亿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并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文博会发展的20年,亦是中国文化产业高速起飞的“黄金年代”。20年来,在文博会上不断涌现的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新观念,已逐渐成为国人熟悉的文化风景,亦成为无数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它是不断累积与叠加的文化记忆,亦是国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向标。它是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亦是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旅,更是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与数据模型。
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已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作为高科技之城与“最互联网城市”,也是文博会主场,在本届文博会上是当仁不让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担当,以组团式的文化科技企业展现文化新质生产力示范效应。
深圳读书月25周年,城市文化最优美的修辞
深圳读书月是深圳最具开创性的文化活动,历经25年发展,如今已成为深圳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它的诞生是基于深圳人的内在需求,更是基于城市人文环境提升的需要,是深圳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圳人精神生活的形象化注解与呈现。
走过了25年的深圳读书月,在全国具有开拓性,是深圳城市文化创新的经典案例与主要体现,这一模式不仅让深圳成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也让众多深圳人找到身份认同,众多深圳主义者找到文化自信与内心的骄傲,一定程度上,深圳读书月形塑了深圳城市文化形象与深圳的人文个性。
深圳是一个在不断生长的城市,不仅是城市空间与形态上的日新月异,更是文化内涵与文化景观的不断刷新与扩容。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与语境中,深圳读书月更是深圳人敢闯敢尝、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它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深圳文化样式,通过阅读这一极具广泛性与普遍性的城市精神提升运动,深圳在城市形象上获得一种国际性的认同,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就是最好的例证。
深圳读书月是时间的空间化,每年的十一月,成为城市共同的精神空间,这是一种时间空间化的典型样式。很多传统文化节庆,就是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国人的共同文化仪式与记忆的,通过持续的,经年累月的传播与传承,成为文化的基因。
在今天,深圳读书月堪称城市文化最优美的修辞。从最初的带有自我启蒙般的文化追求,到形成一种身份认同般的文化共识与自觉,到今天作为命运共同体般的文化自信,深圳读书月演绎的是深圳人自我成长的精神图谱。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条由时间——空间——仪式——修辞的演化轨迹。
“千馆之城”由蓝图变为现实,创造了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2023年,是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20周年。20年来,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真正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深圳各级公共图书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联合发挥公共阅读服务主力军作用,培育市民阅读习惯,助力打造“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书香深圳。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 “世界读书日”暨第9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深圳图书馆、深圳图书情报学会发布《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围绕五个“新”特征揭示2023年深圳市民阅读盛况。
2023年12月28日,深圳图书馆北馆正式开馆,是深圳首批建设并完工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有1125个服务网点(包含804家公共图书馆、321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文献总藏量6014.37万册、件,累计持证读者478.54万人,全市持证率27.09%。
2023年,文献外借量2298.37万册次,文献归还量1594.24万册次,同比分别增长56.75%、52.75%,双创历史新高;异地还书量311.88万册次,在2家及以上图书馆借阅过文献的读者有39.26万人,均达历史峰值,统一服务效能凸显;外借读者人均借阅量34册次,年度外借量最多的读者借阅文献2857册次,再创新纪录;18~44岁读者外借量占比超六成,0~12岁读者人均借阅量41册,位列各年龄段榜首。
2023年11月,“‘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出版,深圳“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专题展推出。深圳图书馆总顾问王京生称,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是一个日积月累、积健为雄的过程。深圳取得这样的图书馆建设成就,不仅是自身城市的骄傲,更为中华民族的全民阅读事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并且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认为,深圳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以“图书馆之城”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文化强市和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千馆之城”由蓝图变为现实,创造了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先行者,成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深圳美术场馆的革新之路,经济实力与文化野心的双重展现
6月25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7周年系列活动”启动,推出“长风几万里:关山月与近代以来山水诗意画专题展”“一幅画的诞生系列展: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 “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精品展三个展览。这一举措,也提示了深圳美术场馆进入了自己的庆祝时间。其实今年也是何香凝美术馆建馆27周年,是深圳美术馆建馆48周年(其前身为建于1976年的深圳展览馆),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建成的第8年。
深圳的公立美术馆建设,自上世纪90年代始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令人羡慕的。除了国家级与市级的一流场馆,深圳各区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建设都展现了深圳的经济实力与文化上的野心。如南山博物馆、坪山美术馆、罗湖美术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福田美术馆、大芬美术馆、中国·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等。
2023年11月6日,深圳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馆,标志着深圳美术场馆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八个展览齐开,近千件跨越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集中呈现,为深圳观众带来一场艺术与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在开馆展开幕式上,开馆展总策展人范迪安表示,“以“科技+艺术”作为深圳美术馆发展的支点,建构跨地域、跨领域的文化创新共同体,将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艺术与科技紧密交叉融合提供崭新的高地。”
深圳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指出,“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深圳从2018年开始规划建设包括深圳美术馆(新馆)在内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群,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深圳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的生动实践。”她表示,“深圳美术馆(新馆)作为首个建成开放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将充分发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世界艺术的重要作用,坚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学术方向,打造集湾区艺术展示和交流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中国美术研究基地,艺术与科技融合高地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大型综合型美术馆。”
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已成为乐迷重要精神陪伴
深圳交响乐团成立于1982年,是深圳最早的专业文艺团体之一。伴随深圳城市的发展,40多年来,深交已跻身国际一流交响乐团队列。深交由姚关荣担任第一任首席指挥,张国勇、俞峰历任乐团的音乐总监。自1987年起,乐团先后出访北美、欧、亚、非四大洲,在美国、加拿大、捷克、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进行巡回演出,是第一家登上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和捷克斯美塔那音乐厅的中国交响乐团。
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起始于1998年,这一年该团首次实行艺术总监制,在该团时任团长陈川松和乐团首任音乐总监张国勇的努力下,开始推行音乐季制度。对爱乐者而言,这一音乐季的推出与持续真正是造福耳朵的举措。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持续至今,已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2008年至2016年7月,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担任音乐总监,这也是当时国内的乐团中,第一个引进的外国音乐总监。他把深交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深圳交响乐团2023-2024音乐季自2023年9月8日开幕,持续至2024月7月19日闭幕,其间带来30多场主题音乐会(其中于2024年3月11日至22日在英国巡演10场),闭幕音乐会将于7月19日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东西方文化融汇、古典与现代交相生辉,深交音乐季已成为深圳乐迷最为重要的精神陪伴。
深圳“设计之都”16年,22万设计师的前沿实践
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人类社会的一场伟大实践,深圳作为这场伟大实践最前沿的实验场,迅速崛起的“设计之都”,凝聚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2024年是深圳获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第16年。新世纪以来,设计文化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随着城市产业的升级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刷新,一座新兴的创意城市跃然于中国南海之滨,“深圳设计”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实践上的最生动形象的注解。深圳从经济特区向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设计文化在全城各领域的融会贯通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深圳从市场驱动向技术驱动,再向设计与文化驱动的发展路径,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最具活力城市的生长样本。
近20年,记者接触了非常多的设计师,各类设计及艺术展,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开阔的、打破边界的设计实践。从“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发端,到近年来深圳设计周对整个城市设计氛围的引领,深圳设计一直走在时代前沿,20多万具有探索精神与独特设计理念的设计师,成为这个城市最耀眼的“文化符号”。他们的设计实践既是这个城市生动的设计样本与案例,也是深圳设计的发展脉络,他们指向未来的设计钟摆是城市独特的话语资源,亦是可圈可点的深圳叙事。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责任编辑:
网址:风华正茂、正值芳龄!这些文化品牌正在塑造深圳城市文化形象 https://mxgxt.com/news/view/15128
相关内容
《光柱》《石头云》《纪念柱》……见证深圳城市化进程打造TOD城市文化共享新空间,“凝望——2024古今艺术珍品展”在深铁置业大厦展出
深圳出版社法语文学精品亮相文博会
英文版《中山传》 推介香山文化魅力
陈崇正小说《归潮》研讨会举办,专家共话潮州文化与文学魅力
“相聚热土”系列展推新,以当代艺术呈现文化“迁徙”
中国文学起源与中华文明基因形成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深圳这座文学富矿一直在滋养我”
近2000幅摄影作品!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昨天拉开大幕
“文化重复”现象警示西方创造力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