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用音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6天24场精彩演出,日前闭幕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汇集国内顶尖交响乐团、音乐家呈现经典,同时一批优秀的中国青年音乐家登上音乐节广阔舞台。
在大师“对话”中打造“中国概念”
2021年,适逢斯特拉文斯基、马勒、维瓦尔第、圣-桑等多位西方作曲家的纪念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以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和电影交响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纪念巨匠们。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坦言,今天的所有音乐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而音乐史上的诸多大师,就是我们的巨人,是古典音乐文化的根基,纪念他们就是在不断夯实我们每一代音乐家脚下的路。
音乐节期间,指挥家景焕与广州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柳鸣共同呈现陈其钢与圣-桑的音乐对话,展现东西方音乐家对于“浪漫”的不同定义。
上海交响乐团在指挥家杨洋的带领下与歌唱家袁晨野、黄英,小提琴家柳鸣和大提琴家朱琳,将观众带回1911年,共同纪念马勒离世110周年和中国老一辈作曲家、教育家丁善德诞辰110周年,两位中外大师在“生活的歌唱”中“对话”。第十次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上海交响乐团也在演出当晚获得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荣誉。
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名作同台上演,这两位作曲家相隔1个世纪同台对话,为观众们完整展现了这两位作曲大师关于“现代”的不同定义。
“对话”纵览东西音乐文化,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呈现歌剧、室内乐、芭蕾音乐等多种方式继续着对大师的纪念。芭蕾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广州交响乐团的现场音乐演绎在音乐会上相遇,集合听觉和视觉双重享受的同时,也向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致敬。午间音乐会上,纪念皮亚佐拉的吉他与单簧管旋律肆意流洒。在三里屯红馆,纪念斯特拉文斯基、维瓦尔第的主题音乐会与时尚潮流不期而遇。北京国际音乐节让观众感受到对大师的敬意与情怀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
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剧《浪子的历程》面世七十年以来,终于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上海交响乐团的联合制作下,以“双城首演”形式完成了精彩的中国首演。
作为中国第一个专业古典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于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最大影响无疑在歌剧领域。综合了戏剧、文学、音乐、舞美的歌剧被誉为“舞台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而在制作和演出上的巨大成本以及语种、文化的客观限制也让歌剧艺术在任何一个非古典音乐源起国的传播都颇具困难。然而,北京国际音乐节在短短二十年间就上演了超过50部歌剧,其中还包括近30部歌剧的中国首演。世界歌剧史上众多不容错过的“核心文献”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得到了高水准的华丽绽放。
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在闭幕音乐会上,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曲家谭盾创作的二胡协奏曲《火祭》首次演出。
其中最特别的是,担任乐曲独奏部分的陆轶文要同时演奏二胡和奚琴,后者正是二胡的前身,与二胡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奚琴有三根弦。这是谭盾根据敦煌壁画设计复制的乐器。谭盾先是请泉州的老艺人做出了乐器的雏形,然后在上海民族乐器厂进行了工业化、科学化的尝试,让奚琴能真正发出了古老而质朴的声音。演奏时需要用大拇指拨动其中一根弦。这种弹法,却是谭盾向一位老人家请教得来的。他透露,某一天自己走出北京灯市口地铁站,正好遇见一位盲人在拉二胡。让人感慨的机缘发生了,谭盾仔细一看,老人手中的二胡恰好是三根弦,随即便向老人请教如何弹奏。
在谭盾看来,“乐器就是人类的历史。乐器断了,历史也就断了。”奚琴与二胡见证着中国音乐的发展传承,谭盾希望通过它们与交响乐团的并置,以及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对话,“让中国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火祭》的创作中运用了贵州、云南、湖南的民族音乐、古代傩戏和祭祀音乐,充满了对中国文化与美学的挖掘继承。演奏时,谭盾把整个乐队分别布置在二楼观众席和舞台上,前者站,后者坐,正如唐代乐伎中的立部与坐部。全曲推进中,各种奇妙的声响出其不意地在剧场的各个位置环绕传出。谭盾与乐手们有时也要“发声”歌唱,悠长的吟咏更增添了作品悠远空谧的况味。
事实上,北京国际音乐节从举办伊始就不遗余力扶持中国音乐家,上演中国作曲家的委约作品。郭文景、陈其钢、叶小纲、谭盾等人的专场音乐会纷纷上演,赵季平、邹野、张朝、刘索拉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陆续登台。
余隆认为,要用西方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化讲给他们听。而交响乐和歌剧正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方式。“古典音乐这个行业绝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而应该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让世界了解中国声音,让更多优秀的中国作品和中国音乐家走上世界的舞台,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在践行着这一点。
将跨界和公益进行到底
今年,音乐节的大门继续向孩子们敞开。“00后”指挥家金郁矿执棒由自己和同学们成立的新古典室内乐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奏响了圣-桑《动物狂欢节》,这是一部相当适合给孩子们聆听和演绎的作品。
今年9月下旬,经过公开招募和面试,北京国际音乐节选拔了4位小琴童,参与作品中两个钢琴声部的演奏。而在这次公益儿童专场音乐会的全部策划过程中,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始终向所有孩子敞开:无论来自专业院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可以报名参加面试;正式演出的门票也采用了免费预约的方式。“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是我们举办公益活动的初衷。音乐从来是不设界限的。”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说。
公益子项目——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也在本届音乐节首次举办并完美收官。京港澳青少年交响乐团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与著名指挥家杨洋、小提琴家吕思清、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大提琴演奏家娜木拉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成果展示音乐会。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桑植民歌、张家界阳戏也登上了今年音乐节的舞台。
“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北京‘古典’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说。从2010年开始,肯尼·加瑞特、崔健、罗大佑等爵士、摇滚名家都曾在音乐节留下过精彩瞬间。今年,在三里屯北区红馆,一台融汇流行、蓝调、爵士等多种风格的音乐会见证了著名歌手成方圆的温情回归。跨界的碰撞始终在发生,不断拓展着音乐节受众的外延。(完)
网址:北京国际音乐节:用音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1439977
相关内容
职业民族乐团首次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如何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业内专家探讨音乐剧发展和机遇
北京国际音乐节 在这里“听见”未来
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上演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
浙江之声:“Z世代”音乐家讲述中国故事 ——“望云弦韵续春秋”国乐主题交响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上演
专访 I 王亚彬10年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北京国际音乐节名家汇聚展开多元对话
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新作亮相 《九歌·恒爱》在保利剧院奏响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启幕 上海音乐剧票房占全国56%
2013年BTV春晚放歌“中国梦” 讲述北京故事
随便看看
- 陈皮银针:华语乐坛实力影响力综合排名top20 No.1 邓丽君 No.2 周杰伦 No.3 张学友 No.4罗大佑 No.5 刘欢 No.6 李宗盛 No.7 王菲 No.8 崔健 No.9 黄家驹 No.10 周华健 No.11 刘德华 No.12 张国荣 No.13 窦唯 No.14 齐秦 No.15林忆莲 No.16 张惠妹 No.17 那英 No.18 王力宏 No.19 谭咏麟 No.20梅艳芳
- 华语乐坛唱功最好5位歌的手,张学友仅排第二,第一当之无愧!
- 杜德伟“起来”巡演上海站即将开售 一场浓缩40载的音乐旅程
- 华语乐坛一线明星是哪些
- 随着《好声音icon》风波持续升级,越来越多的明星被卷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