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大湾区将实现“吃鱼自由”
转自:央视
5月27日,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

8万立方“水下宫殿”: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
“湾区伶仃”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个“水下宫殿”。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湾区伶仃”号建成后,可年产5000吨鱼,是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
智慧中枢:打造智能化“渔旅”融合海上渔场
“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鱼鳍”,3.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
“湾区伶仃”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为养殖人员作提醒。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在“游弋”的模式下,“湾区伶仃”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灵活调整航速、航向,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
“湾区伶仃”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湾区伶仃”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减少水阻力,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
在静态养殖期间,“湾区伶仃”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垂钓、主题食宿等服务。
(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大湾区将实现“吃鱼自由” https://mxgxt.com/news/view/1424772
相关内容
大湾区:让粤剧火起来文化扬帆,大湾区并船出海
穿云破海连通深中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按下“加速键”
新星唱响大湾区——“湾区有新声”大赛有何魅力
上海湾区
林宥嘉《成全》这就实现了,“湾区升明月”2024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
中国最贵重湾区:南部湾+前海湾+深圳湾=珠江湾
【视频】“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今夜澳门盛大开场
广东卫视湾区春晚官宣定档大年初一 广东卫视湾区春晚嘉宾阵容名单
文艺展现湾区青年时代风采,大湾区艺术节重磅活动在南山启幕